《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吳凡)訊,昨日(5月26日),上海證監局披露了思特威(上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思特威”)的輔導總結報告,後者由中信建投證券擔任輔導機構,此次輔導總結報告披露後,公司即前往科創板IPO。
據瞭解,思特威的主營業務為高性能CMOS圖像傳感器的研發、設計和銷售。
《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全球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的格局較為集中,根據Frost&Sullivan統計,以出貨量口徑統計,2019年,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供應商合計佔據了88.6%的市場份額,其中索尼以17.1億顆的出貨量位列市場第一,全球市佔率達到26.9%,而國內廠商中,格科微和豪威股份分別位列第二和第四的位置。
而據沙利文統計的數據顯示,按出貨量排名,2020年格科微以20.4億顆的出貨量,佔據這一年全球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29.7%的市場份額,超越索尼位列第一。此外,格科微也正在衝刺科創板,目前正等待證監會註冊結果的公佈。
與上述企業CMOS圖像傳感器主要面向智能手機市場不同,思特威的高性能CMOS圖像傳感器選擇避開與前述企業在手機市場中激烈的競爭,其產品主要應用在安防監控、機器視覺、汽車電子等領域。輔導總結報告顯示,以2020年出貨量口徑計算,公司的產品在安防領域、機器視覺領域出貨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具體產品方面,思特威目前的產品可分為具備超低照度感光性能的捲簾快門產品,包括前照式結構FSI-RS系列產品和背照式結構BSI-RS系列產品,以及擅長捕捉高速運動影像的全局快門GS系列產品。
《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與傳統的前照式結構(FSI)相比,BSI結構具有感光度和量子效率更高、感光角度更廣、像素串擾更低、成像品質更高的優點。除思特威外,格科微在高像素CMOS圖像傳感器產品中,也採取了背照式結構。
思特威稱,其產品已應用在大華股份、普聯技術、大疆科技、宇視科技等知名品牌的終端產品中。
在經營模式上,目前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的主流供應商大多采取IDM模式,另外格科微的科創板募投項目之一:12英寸CIS集成電路特色工藝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建設完成後,公司將擁有12英寸BSI晶圓後道產線、12英寸晶圓製造中試線等產線,其經營模式也將由Fabless模式轉變為Fab-Lite模式,有利於保障產能。
與豪威股份一樣,思特威目前還是Fabless的經營模式。公司稱,在供應鏈方面與台積電、三星電子、合肥晶合、東部高科、晶方科技、華天科技、科陽半導體等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保障了公司高速發展對產能持續增長的需求。
股權結構方面,輔導總結報告顯示,2017年成立的思特威自創立後歷經了多次增資以及股權轉讓。其中在2020年7月,智感微電子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對應公司的部分註冊資本分別轉讓給了包括北京芯動能投資基金(有限合夥)、湖北省聯想長江科技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二十多家受讓方,此輪股權轉讓完成後,公司境內身份與境外身份的股東合計達到40位。
此後在2020年8月、9月、10月,公司又相繼實施了股權融資,其中在2020年10月24日,思特威宣佈完成近15億元新一輪融資。
該輪融資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小米產業投資基金、招銀國際及招銀電信基金領投,聞泰科技、傳音控股、中芯聚源、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及紅杉中國、海通開元及其他數家活躍的私募投資機構共同投資,光遠資本、聯想創投等多名原股東繼續加碼跟投。
2020年12月,思特威完成股改,其註冊資本由此前的8369.2023萬人民幣變更為3.6億元。前述股改完成後,大基金二期持股8.21%,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另外小米產業基金持股1.61%、聯想產業基金持股1.12%、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有限合夥)持股0.25%、公司客户大華科技持股2.20%等。
為了防止持續的融資對公司的實控權造成不利影響,思特威內部也做出了特殊表決權的規定。
截至輔導總結報告披露,XUCHEN持有思特威的股權比例為15.23%,對應的表決權比例為47.32%。根據XUCHEN與莫要武簽署的關於一致行動安排的《協議書》,XUCHEN能夠支配莫要武所持有的思特威股權比例為6.66%,對應的表決權比例為4.14%。綜上所述,XUCHEN能夠控制思特威的表決權比例為51.46%,為思特威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莫要武為其一致行動人。
《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XUCHEN與莫要武在多家公司曾有工作交集,比如XUCHEN曾擔任 Micron Technology Inc.公司研發工程師、Aptina, Inc.公司研發工程師、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公司資深研發設計工程師;而莫要武曾擔任Micron Technology Inc.公司日本圖像傳感器設計中心高級模擬設計工程師、Aptina, Inc.公司高級模擬設計工程師、OmniVision Technologies,Inc.公司高級經理、產品設計總監、高級產品設計總監。
而在業績方面,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1至3月,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3.25億元、6.79億元、15.27億元以及5.4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1.66億元、-2.4億元、1.2億元以及0.6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