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在5日舉行的外商投資專題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包括穩外資在內的各項政策措施有力有效,前9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032.6億美元,同比增長2.5%(摺合7188.1億元人民幣,增長5.2%),吸收外資年內首次實現美元、人民幣兩項累計指標“雙轉正”。
宗長青説,今年以來穩外資的實踐再次證明,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沒有改變,產業配套、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優勢沒有改變,外商長期在華投資經營的預期和信心沒有改變。如無特殊情況,預計四季度仍將延續穩中向好態勢,有望實現全年穩外資工作目標和“十三五”圓滿收官。
同日,商務部還發布了《中國外資統計公報2020》。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吸收外資規模再創歷史新高。2019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412.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規模居全球第二位。截至2019年12月份,中國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達100.2萬家,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2.29萬億美元。
分領域來看,科學技術、信息軟件等服務業增長較快。2019年,我國一二三產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佔比分別為0.3%、29.9%和69.8%。其中,第三產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10.3%,佔比較上年提高5.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主要投資來源地投資保持增長。2019年,以實際投入金額計,排名前15位國家(地區)合計實際投資1336.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9%,佔中國吸收外資金額比重為96.8%。“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在華新設外商投資企業5570家,較上年增長25.2%,實際投資81.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3.6%。
此外,外商投資質量效益表現良好。2019年,規模以上外商投資企業工業增加值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較上年增長2%。外商投資企業繳納税收2.87萬億元,佔全國税收收入的18.2%。規模以上外商投資工業企業利潤1.56萬億元,佔全國比重為25.1%。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商品總值1.82萬億美元,佔全國比重為39.9%。
商務部5日發佈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吸收外資主要表現出四方面特點。
一是吸收外資規模總體保持平穩增長。2016年至2019年吸收外資總量達5496億美元,年均增長1%,2017年至2019年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二大引資國。初步預計“十三五”時期引資總規模達6900億美元,年均引資規模較“十二五”時期增加超100億美元。
二是佔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比重明顯提升。近年來,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量呈現總體下降態勢,2016年至2018年連續3年下滑,2019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量僅相當於2015年的四分之三。在跨境資本流動大幅收縮的國際環境下,中國吸收外資佔全球FDI比重由2015年的6.6%提升至2019年的9.2%,今年有望繼續穩中趨升。
三是吸收外資結構進一步優化。2016年至2019年,服務業吸收外資3956億美元,年均增長2.2%,佔比由2015年的69.8%提升至2019年的73.1%;“十三五”時期前4年平均佔比較“十二五”時期提高了9.3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吸引外資達1290億美元,年均增長23.9%,佔我國吸收外資比重由2015年的12.2%提升至2019年的27.7%;“十三五”時期前4年平均佔比較“十二五”時期提高了11.6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年均增長37.3%,佔我國吸收外資比重由2015年的5.3%大幅提高至2019年的18.2%。
同時,外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突出。2016年至2019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總量達3.9萬億美元,佔全國比重為41.7%,進口總量達3.4萬億美元,佔全國比重為44.8%;繳納税收總額11.4萬億元,佔全國税收比重達19.3%;拉動城鎮就業4000萬人左右。外商投資企業數量不到全國各類企業總數的3%,創造了中國五分之二的對外貿易,六分之一的税收收入和近十分之一的城鎮就業,為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