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們都在入手伊利?
伊利三季度財報發佈後,多家券商機構給出了“買入”評級。在他們看來,目前伊利的估值已經是近10年的低點,具備投資價值。一位投資人身體力行,10月28日當天就花真金白銀買入了3000股,在他看來,伊利現在的價格是兩三年不遇的好價格。
10月27日晚,伊利發佈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伊利共實現營業總收入938.61億元,營業收入增長10.42%至934.998億元。成為A股歷史上少有的連續29年保持持續增長的白馬股。
“從伊利的經營思路和佈局看,它始終沒有在短期宏觀環境的壓力下放棄戰略投入,股價短期表現不佳,是因為大多數人只看當下,正好給了長線投資者更多機會。”有投資人如是表示。
當前的伊利值不值得入手?各大研究機構給出了肯定答案。伊利業績發佈後,共有申銀萬國、興業證券、中信建投、華創證券等在內的六家機構給出“買入”評級。
一位投資人士分析,在疫情等不確定因素下,伊利能保持千億體量基礎上的穩健增長,本身就顯示出了龍頭企業抵抗風險的經營韌性,業績還是相當能打的。並預計在宏觀環境改善後,伊利將會迎來最快速的反彈。
一些看好伊利遠期發展的投資人,已經開始趁機買入。10月28日開盤,股民“魔法師”就買了三千股伊利股份,説起原因他説:“這是兩三年不遇的好價格,接下來如果跌的話,我會不斷加倉,因為我看好伊利的長遠發展。”
把時間維度拉長點,可以發現伊利已經實現了多級跳。梳理伊利過往的財報可以發現,伊利完成第一個100億元用了12年時間,實現第二個和第三個100億元分別用了3年,到第四個100億已經縮短至一年,而過去五年以來則實現了翻倍式的跨越,到2021年已經猛增至1105.95億元,是十年前的近三倍。
伊利業績的一路高走離不開基本盤液態奶的貢獻。
今年前三個季度,伊利來自液態奶的營收高達647.16億元,對伊利營收的貢獻度達68.95%,不管是規模還是市場份額都是行業妥妥的“老大哥”。
伊利液態奶基本盤穩固,是因為盡是精兵強將,重點品牌呈現出強者愈強的發展局面。尼爾森數據顯示,伊利純牛奶、金典有機均實現雙位數增長,明星產品金典有機、安慕希繼續保持細分品類第一品牌,市場份額繼續擴大。
從2021年年報中可以看出,當時伊利有三個年銷售規模超200億元的品牌,伊利純牛奶、安慕希常温酸奶、金典純牛奶三個品牌每一個單拿出來都比不少上市公司全年的營收還要高。而目前看,這三個能打的品牌,今年又創出了佳績。
據伊利投資者關係部總經理趙琳在業績説明會上的介紹,在常温液態奶取得較好的增長勢頭之外,公司的奶粉奶酪等業務依舊保持着比較快的增長,並預計四季度公司收入會取得不錯的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被視為伊利第二增長曲線的奶粉及奶製品創造了187.28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61%。其中,奶酪同比增長高達30%以上。奶粉業務市場份額也同比提升了2.3%,增速高達20%以上,為同行業第一。有機奶粉塞納牧、悠滋小羊等品牌增速都在50%以上,兒童奶粉則是實現了翻倍以上的增長,成人奶粉穩居細分市場第一。
此外,冷飲業務也取得了不錯的增速,同比增長33%,創收92億元。其中,巧樂茲品牌的銷售額已突破50億元,市場份額持續佔據行業第一。
乳業分析師宋亮分析稱,第三季度中,伊利的奶粉業務和奶酪業務表現得十分亮眼。一方面是由於伊利採取了正確的策略,提振了渠道的信心,吸引了大量的奶粉渠道商;另一方面,由於奶酪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之間停止了價格戰,因此為整個企業的利潤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凡是有市場的地方就有伊利”,宋亮認為,伊利業績能夠保持增長的根本原因在於,伊利實現了從供應鏈體系到銷售體系的規模化發展。由於伊利具有渠道的規模化優勢,因此能發揮出規模化效應,從而降低運營成本,為企業的整個業績提供了保證。
作為千億級別營收的企業,保持29年的連續增長絕非易事。對於已經是行業第一的伊利來説,挑戰對手已經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伊利非常善於抓住發展窗口期重點佈局高增長品類,堅持健康可持續發展戰略。
確實,與很多老牌企業,在規模進入一定階段後就陷入增長困境不同,伊利多年來在保持基本盤穩固的同時,一直想方設法創新,這進而給伊利帶來了新的業績增長點。
伊利作為一家成立於1993年的老牌乳企,並沒有像很多老牌企業一樣,止步不前,相反至今仍保持着如初創企業般的靈活和包容,並結合自身的優勢發揮出巨大的規模經濟效應。
十幾年前,伊利響應號召完成了股改,緊接着進行了產品結構和戰略升級,完成了與國際乳業產業結構的接軌。近十年,伊利牢牢把握中國乳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狠抓創新、深化全球合作、在全球黃金奶源帶進行廣泛佈局,引領了乳業多元化、國際化和智能化的發展。
一系列的轉型升級動作最顯性的結果,就體現在伊利多個乳製品細分賽道的領跑上,只要伊利想做就一定會取得不俗的成績。
伊利一直以來都在洞察消費者需求,不斷推出創新產品。而除了在產品原有基礎上繼續升級,推出新口味和新包裝外,今年伊利圍繞高蛋白和減糖減脂的消費痛點,還推出了全新品類。
常温奶業務下,公司推出了金典高蛋白超濾牛奶;安慕希已上市了清甜菠蘿、AMX丹東草莓和新疆哈密瓜口味;植選已上市植物酸奶。低温業務上,伊利上市了暢輕黑標產品蛋白時光。
數據顯示,安慕希4大“地域限定”口味酸奶與“安慕希有汽兒”年度銷售累計已突破20億元。並且依託液態奶基本盤優勢,伊利正加速構建以奶粉、奶酪為核心品類的“第二增長曲線”,並在資源投入上重點傾斜。
奶粉業務方面,伊利在包括母嬰店、商超門店和線上等多渠道滲透率快速提升,去年以來門店數量的提升對奶粉收入貢獻明顯。在發揮渠道優勢的同時,伊利憑藉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品類佈局,產品勢能充分釋放,首批通過“新國標”並率先上市了新國標產品“金領冠珍護”。
憑藉着高品質和多渠道,“金領冠珍護”在市場端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傳播,奶粉業務內生增速持續保持行業第一。而通過收購澳優乳業,促成了伊利奶粉產品線形成“牛羊並舉”的戰略優勢,進一步夯實其在該品類上的實力。
奶酪業務方面,伊利進入市場三年時間就已經迅速成為行業第二。據瞭解,伊利奶酪在渠道端與液態奶協同不斷開發新的網點,鋪貨門店的增加也讓奶酪業務增速明顯快於行業平均值,市場份額持續提升,目前公司奶酪渠道仍在持續擴展。
有分析人士指出,伊利的優勢是體系性的,想重點做什麼業務,資源一傾斜就會有效果,奶粉和奶酪業務就是例子。這也表明,無論未來乳業再分化出哪些細分賽道,伊利依靠自身的資源和創新能力,都可以在短時間內突起,持續擴大市場份額,因而企業的成長性也就不容易受限。
在規模之外,伊利還表現出了不俗的賺錢能力。
在產品差異化較小,主要靠規模優勢取勝的乳製品行業中,毛利率偏低是企業們共同面臨的問題,但在這一方面,伊利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強化運營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整體毛利率。從三季報數據看,伊利毛利率穩定中還提升了1.4個百分點,表現出了非常強的運營管理能力。
從業務結構來看,伊利的奶粉及奶製品、冷飲產品業務本身毛利率就高於液態奶,而這兩大業務目前均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因此帶動着伊利的賺錢能力在穩步攀升。
近三年,伊利的淨利率分別為7.72%、7.35%、7.93%,而排名第二名和第三名的企業只有5%和3%左右。在今年前三季度,伊利的淨利率更是達到了8.61%。
在三季度業績説明會上,伊利表示公司依然維持此前的全年利潤率不下降的目標,並預計第四季度收入增速較第三季度會有明顯改善,希望能夠達到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此外,伊利重申了到2025年實現9%-10%淨利潤率的目標。
不過,在另一方面,市場卻過度關注了,伊利的淨利潤在三季度同比出現下降的情況。
一位投資人分析説,伊利三季度銷售費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億元,但是利潤仍然增加了1億元,所以伊利的業績實際上並不差。“因為這僅為短期的投入現象,並不代表公司的經營層面出現了問題,一旦伊利收縮在營銷方面的費用,淨利潤上漲將會是必然的事情”。
此外,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上半年伊利對通脹帶來的原料價格上漲進行了有效的消化,在這個消化過程當中也會使得淨利潤下降。
伊利也在財報中指出,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第三季度銷售費用投入較同期增加,以及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增加,使得非經常性損益較同期增加,二者共同影響第三季度扣非後歸母淨利潤減少。
“從整個宏觀角度來看,伴隨政府穩增長,促消費政策的出台,乳製品行業需求也會進一步得到改善。”伊利股份董事會秘書邱向敏透露,進入四季度以後,整個經銷商的進貨意願都非常不錯,已經開始積極備戰春節這一旺季,這些都有利於拉動四季度的業績增長。
正因如此,以“魔法師”為代表的投資人才會看好伊利未來的發展。
10月28日,“魔法師”打開股票交易軟件看到伊利跌停後,立即囑咐家人轉入幾萬元,買下了3000股伊利股份的股票。“這是兩三年不遇的好價格,接下來如果跌的話,我會不斷加倉。”
魔法師口中的“好價格”對於一家上市公司來説,就意味着該公司的股價可能被低估了。伊利目前估值已經是近10年的低點,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作為乳業龍頭的伊利,有着規模性優勢,不可能一直處於低位。一位投資人形容説:“伊利估值調整其實是一個上車的機會,如果一直漲反而沒法上車,就好像坐公交車一樣,你得等車停下來才能上。”
二級市場資深研究員餘一分析説,“從估值角度看,伊利現在動態估值16倍,機構預測其明後年業績增速在15%以上,確實是被低估了。”而公司業績波動與三季度消費低迷有關,也與公司營銷投放增加銷售費用有關,然而該項投入有利於公司後期業績復甦。
餘一還表示,食品飲料板塊外資持股比例較高,近期美元升值導致部分外資流出,對股價形成了影響。在此背景下,本輪消費股普遍出現了回調,海天味業跌了60%,農夫山泉跌了53%,連茅台都跌了47%以上。
“要看到的是,內資機構和社保基金對伊利充滿信心,持股在增加;前十大股東持股穩定,社保基金還有增持。”餘一補充説。
確實,以同樣處在消費行業且同樣作為行業龍頭企業的海天味業和農夫山泉作為對比,伊利的估值還有不小的上浮空間。
對此,一位投資人士説,站在投資的角度來説,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是值得及時佈局的,股價被低估的股票其下跌的風險就越小,上漲的可能性會更大。
而隨着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投資者越來越成熟,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因為資本市場是有短期波動的,長期持有才能彌合短期的動盪,進而增加收益的確定性。
其實,在投資界口口相傳“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故事有很多。
2001年,網易已經處在瀕臨退市的邊緣了,很多投資者對其已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可段永平怕被表象迷惑,當時就派出了不少人去網吧調查,看看大家最鍾情於哪一款遊戲。瞭解到結果後,段永平果斷抄底網易。
在段永平7年的堅持下,獲得的收益較之前增長了8倍。就在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他開始轉手網易股票,從中賺到的資金就達到了10億美元。
2003年,林園全倉買入貴州茅台、五糧液。時至2006年,林園在股市上的資產已經突破了20億元,並於同年成立林園投資,從個人投資者轉變為了私募大佬。
在2021年茅台股東大會上,林園表示自己持有茅台2%的股票,佔其總資產的40%,而按照當時茅台的市值來計算,林園總身家應在1400億元左右。
潛力股造就了“中國版巴菲特”段永平、造就了私募大佬林園,伊利又何嘗不是那支潛力股呢?只不過,這一切得交給時間來驗證,也需要投資人從更為長遠的角度來評估一家企業的價值,並且要耐得住寂寞。
(文中餘一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