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佳儒
商湯會不會跌成仙股?這是商湯股民今日關心的話題。
10月11日,港股上市公司商湯早盤衝高回落,午後震盪走跌,最大跌幅12%,再次創下歷史新低。截至收盤,商湯報價1.33港元,跌幅11.33%,總市值445.6億港元。
商湯這樣的股價表現,和龍頭身份形成極大反差。根據招股書,商湯科技是一家賦能百業,行業領先的人工智能軟件公司,根據沙利文報告,公司收入已在2020年位列行業亞洲第一。
頭戴亞洲AI龍頭的光環,商湯背後明星資本雲集,股東名單上躺着軟銀、春華資本、銀湖資本、IDG、國調基金、上海國際集團、賽領與鼎暉等。
上市之初,商湯也曾受過追捧。2021年12月30日,商湯登陸港交所。上市僅幾個交易日,商湯飆漲至9.7港元,總市值最高3200億港元。
當時,券商分析師還解讀商湯上漲邏輯:商湯科技既有自身標的的優質因素,也有貨源方面的因素,而美國投資者不能做空,則明顯減少了市場沽售壓力。
尷尬的是,商湯的後市股價表現,成了大跌的典型。導火索發生在6月30日,商湯一小時內跳水43%,收盤跌幅46.77%,收盤價3.13港元。
股價跳水是因為大額已發行股份解禁。據新浪港股報道,上市前投資者和基石股份已全部解禁,涉及23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70%。
當日,商湯公告稱管理層將延長禁售承諾,但沒能阻止住市值閃崩。下一個交易日的7月4日,商湯又大跌將近19%,此後的幾個月震盪走低。
相比最高股價9.7港元,最高市值3200億港元來看,商湯如今的股價已經跌去80%以上,總市值跌去2700億港元以上。相比3.85港元的發行價,如今的股價也是腰斬狀態。
股價跌跌不休,有觀點認為和商湯的盈利狀況有關。2018至2021年,商湯營收持續增長,歸母淨利潤虧損卻不斷擴大,其中2020年虧損121億元,2021年虧損171億元。2022上半年,商湯歸母淨利潤依然虧損。
這樣的股價表現,在股民羣體中引發熱議:“買了沒幾天快腰斬了”、“將高管的年薪降下來,並與公司淨利潤掛鈎,投資者才有信心,股價就能止跌了”、“高管薪酬不降,別買它”、“什麼時候高管拿象徵性工資再説吧”。
在股價創新低之際,商湯高管年薪又引發股民質疑。此前,商湯高管年薪話題曾經引發過熱議。
此前媒體報道,商湯董事會執行主席、執行董事、行政總裁徐立的年薪為5.12億,商湯科技執行董事及首席科學家王曉剛的年薪為3.75億,商湯科技執行董事及董事會秘書徐冰的年薪為3.05億。
商湯科技三名高管年薪11.92億元,公司每年數十億甚至百億的虧損,強烈的對比引發外界議論。
商湯後來回應:“半年數億薪酬是外界的錯誤解讀,實際上這部分薪酬還包含很多部分,其中包括了薪金、工資、股份分紅、股份基礎下的社會保障成本等等福利。”
根據商湯2021年年報,徐立、王曉剛、徐冰的薪酬分別是5.22億元、3.81億元3.10億元,合計12.13億元。薪酬構成來看,其中,三高管薪金及工資都在200-300萬之間,主要的部分是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
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商湯的説法是,自2016年起,董事會批准設立受限制股份計劃(首次公開發售前受限制股份單位計劃)、購股權計劃及首次公開發售後受限制股份計劃(首次公開發售後受限制股份單位計劃),以向若干董事、高管等提供獎勵。
簡單來説,就是股權激勵,一旦達成激勵條件,高管們能拿到數億甚至十幾億的股權激勵。
不久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年薪12億元的消息刷屏。招股書顯示,2021年,沈暉的薪資由薪金與受限制股份兩部分組成,其中薪金200萬左右,以受限制股份形式發放的部分大約為12.59億元。
受限制股份對應的薪酬和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可以理解為股權激勵。
一般來説,高管的薪酬和企業規模、業績增速和董事會批准的薪酬制度等多因素有關,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控制在一個合理範圍,如何設置考驗管理層的智慧。
對於商湯的股價表現和高管薪酬,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