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互聯網醫藥市場上,藥師幫無疑是一家非常有名的獨角獸企業,作為曾經登榜胡潤獨角獸榜的互聯網醫藥公司,在經歷了多輪遞表之後,藥師幫終於通過了港交所聆訊,很多人都在問好不容易上市的藥師幫到底該如何分析?藥師幫的未來又該怎麼看?
一、三次遞表終於通過港交所聆訊的藥師幫?
據證券時報的報道,藥師幫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藥師幫”)日前通過港交所聆訊,赴港上市進入倒計時。
藥師幫在港交所披露通過聆訊後招股書,或很快在香港IPO上市。藥師幫自創立以來,藥師幫經歷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百度、陽光保險,復星醫藥、順為資本和百盈投資等知名機構,同時,公司曾上榜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榜單。
成立於2015年的藥師幫是中國院外數字化醫藥產業服務平台,聚焦提升院外市場藥品流通的效率,致力於為超過100萬家的基層藥店、診所、衞生室提供豐富可及的藥品及高效便捷的數字化工具。
藥師幫於2022年錄得GMV378億元,在中國院外數字化醫藥流通服務市場中佔21%的市場份額。與2020年相比,年複合增長率為38.6%,市佔率及增速均在中國院外數字化服務平台中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12月31日,藥師幫的醫院服務網絡包括約35.4萬家下游藥店及約17.3萬家基層醫療機構。2022年,藥師幫月活買家達30.8萬,在中國院外數字化醫藥產業服務平台中排名最高。
藥師幫2020年到2022年錄得虧損分別為5.72億元,5.02億元和15億元。
二、好不容易上市的藥師幫該咋看?
藥師幫是一家以數字化醫藥流通服務為主要業務的公司,近年來通過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結合,實現了藥品院外流通的全過程數字化,如今藥師幫好不容易通過了港交所聆訊,我們到底該怎麼分析藥師幫呢?
首先,藥師幫的業務正在市場的風口之上。藥師幫是中國數字化醫藥流通服務市場的一員。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中國院外數字化醫藥流通服務市場的市場規模按GMV計由2017年的381億元增至2021年的148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40.5%。隨着人口老齡化、疾病譜的改變以及醫保控費等政策的推動,中國醫藥行業正在面臨着一系列變革,數字化醫藥流通服務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的機會。其中,藥品零售市場的線上滲透率仍然較低,但增長潛力巨大。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消費者的醫藥購買行為正在從線下向線上轉移,這為數字化醫藥流通服務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而藥師幫佔中國院外數字化醫藥流通服務市場21%的份額,也讓其正好抓住了風口。
其次,藥師幫在申請港交所上市時遭到了三次遞表的拒絕,這不僅是港交所當前上市公司排隊現象比較明顯,也是藥師幫本身的業務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市場不確定性所導致的。雖然藥師幫的市場份額在快速增長,但是其虧損也在不斷擴大。目前,港交所對於上市公司的審核越來越嚴格,這也導致了公司排隊上市的時間越來越長。而藥師幫在遞交上市申請時,也必須滿足一系列的要求和條。因此,不得不説,藥師幫能夠通過港交所的聆訊確實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
第三,儘管藥師幫連續三年出現虧損,但是這並不是藥師幫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藥師幫的難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自營業務低利潤趨勢難以改變。藥師幫的主要業務是向院外藥店、診所、衞生室等客户提供藥品分銷服務,由於藥品銷售價格受到政策、市場和競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藥師幫的自營業務存在着較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其利潤空間也相對較低。
二是作為中間商卻始終被上游藥企所敵視。藥師幫作為一家中間商,在醫藥產業鏈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藥品價格形成機制的複雜性使得藥品流通環節的中間商始終處於弱勢地位,其利潤空間也相對較小。同時,藥企對於藥品銷售的控制和管理也相對較嚴,藥師幫時常會受到上游藥企的壓制和制約。
三是藥師幫的賽道競爭日趨白熱化。近年來,中國數字化醫藥流通服務市場的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大量的資本和企業湧入這個市場,使得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除了藥師幫外,還有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互聯網企業,以及九州通等傳統醫藥流通企業也都在加速佈局數字化醫藥流通服務領域。藥師幫將面臨着較大的市場競爭壓力。
如今藥師幫終於要上市了,但是其上市的關鍵點不僅僅在於上市,而是如果能夠把IPO所獲資金用好?特別是控制好自己的成本費用支出,尤其是營銷費用支出的話,才能真正被市場所接受。此外,藥師幫還應該加強自身的品牌建設、推進業務升級、拓展服務範圍等方面,以保持競爭優勢和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