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位出生自南非的企業家,少年得志,30歲出頭便成為億萬富翁。
為了人類的願景,他先後創立了新能源汽車、太空探索公司、共享太陽能公司,但這些燒錢的項目當時並不被資本看好,他甚至一度瀕臨破產。
2014年,雷軍專程遠赴美國向他請教問題,並激發了自己的“造車夢”。
這個人正是SpaceX創始人、特斯拉CEO、新科“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一位專做賠本買賣的“冒險家”。
一、走在雷軍前面的馬斯克
2021年3月末,雷軍表示將賭上人生全部聲譽,豪擲100億美元,親自帶隊進軍汽車行業,小米正式加入“造車新勢力”。其實雷軍和新能源汽車的關係可以追溯到2013年。
2013年之前,雷軍專門去美國硅谷兩次拜訪馬斯克,併成為特斯拉的第一批車主。
雷軍對這位現實版“鋼鐵俠”非常崇拜,兩人交談期間雷軍問馬斯克:“10年前的電動車還不像現在這麼火爆,你是怎麼看到這個機會?為什麼要選擇做特斯拉?”
馬斯克的回答讓雷軍終身難忘。
馬斯克説他從未覺得做電動汽車是一門好生意,它的失敗率要比成功率高得多,但只要有10%的成功率自己就會放手去做!
特斯拉剛開始造車時,新能源汽車還處於一片空白。汽車鋰電池市場也才剛剛起步,馬斯克只能忽悠做電子產品的松下給自己造電池。2008年金融危機,融資市場低迷,特斯拉資金鍊緊繃,幾近破產,與此同時,馬斯克還在為離婚訴訟發愁。馬斯克一度變賣自己的豪車、別墅,籌得1億美元換取特斯拉生存下去的希望。
馬斯克從未後悔過,他認為新能源汽車是人類應該去做,也是值得去做的事情,自己不想等着別人來實現。
聽完馬斯克的話,雷軍感嘆:馬斯克做的事情都是中國很多企業家不敢想的、也不敢做的。馬斯克做的事,我們只能跟隨。國內互聯網新貴從來都是着眼於眼前快速賺錢的項目,對於投資未來,沒有馬斯克那個膽量。
2010年雷軍選擇入局智能手機行業創立小米,到2021年宣佈造車,都看中了這兩個行業的“錢景”,而非這些項目能為改變人類現狀作出多大貢獻。
如今從發動機、電池等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到整車設計研發,中國已經具備全產業鏈基礎,更有像特斯拉這樣的企業走在前面,幫雷軍“排雷”。這個時候小米宣佈造車,成功率無疑大了許多。換句話説,雷軍是在行業發展逐漸成熟,供應鏈相對完善時買了一張“入場券”。
雷軍每一次入局行業基本都不是“敢為人先”,從雷軍坐鎮金山公司時的金山詞霸、金山影霸、金山毒霸、WPS,全部都是模仿他人,無一例外。
而馬斯克卻敢於在行業一片空白,看不到未來時果斷進入,相比之下雷軍更像一個順勢而為的商人,也難怪雷軍旗下的投資公司就叫“順為資本”;而馬斯克則是一位始終執着改變世界的“鋼鐵俠”。
二、馬雲和馬斯克“吵架”:火星撞地球
除了雷軍,馬斯克和另外一名中國超級富豪也“綁定”在一起過。
2019年8月,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行,其中馬斯克和馬雲長達40多分鐘的“雙馬對話”成為了重頭戲。
作為一個文科生、一個英語老師出身的馬雲,直言自己做的是“人”的生意,並表示自己對於火星沒有興趣,馬雲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在地球上努力生活下去,去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而馬斯克則着眼於未來,表示要人類去了解、認識宇宙的本質,嘗試進入到不同的行星去生活,提出了“走出地球”的可能性。
關於人工智能方面,兩人的看法更是大相徑庭,馬雲認為人工智能是人類的創造物,人類無法創造出比自己更智能的東西。人腦是最聰明的,人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控制。
沒想到馬斯克直接反駁,聰明人最喜歡犯的錯誤就是自以為是的聰明,計算機在多個方面已經超過人類,最終將會被計算機全面超越。
觀點碰撞,無關對錯。馬雲是基於時代的規劃者,馬斯克則更像是一個挑戰未來的先行者。但兩者格局,高下立判。
三、中國企業家向左、馬斯克向右
1971年,埃隆馬斯克在南非出生,自幼父母離婚,但很早馬斯克就表現出對計算機的興趣,從14歲編寫遊戲獲得第一桶金後,馬斯克便開始了連續創業,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改變人類的現金支付方式,1998年馬斯克和朋友共同創立了支付寶和財付通的“祖師爺”PayPal,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務商,這把馬斯克推向事業的第一個高峯,但對於馬斯克來説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想要探索宇宙,讓人類成為跨星球的物種,2002年6月,馬斯克自掏腰包拿出1億美金,創辦了SpaceX公司。併成功製造出可回收重複利用的載人火箭。
馬斯克想要綠色的出行工具,於是特斯拉“落地了”,如今市值早已突破6000億美金,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
再後來,為了讓全球連上互聯網,馬斯克也開啓了“星鏈計劃”,目前已經發射超過1000顆衞星,佔全球衞星約1/3,初步具備組網能力。
從無到有,從不被資本認可到華爾街的“寵兒”,馬斯克總是在空白的領域敢為人先,並創造成功。而反觀國內的企業家依靠龐大的中國市場,卻只能做些靠燒錢壟斷市場的買賣。沒有核心的技術,只有“野蠻”的資本。
四、結語
馬斯克是個飽受爭議的人物,他的出現讓很多國內企業家無地自容。
馬斯克每一次創業都在思考人類、地球和未來,併為之行動。而國內的企業家卻為了“蠅頭小利”,搞團購、外賣、送菜,與菜農、飯店老闆爭利。
一邊成為了時代的領路人,另外一邊則成為壓榨時代“油水”的商人。一味地抄襲和模仿,的確讓很多國內企業做大了,但做強了麼?
即便站對了風口,終究還是一隻“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