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虧39億,股價逆勢上漲25%後,永輝超市“曇花一現”?

預虧39億,股價逆勢上漲25%後,永輝超市“曇花一現”?

文|《財經天下》週刊 張可心

編輯|楊潔

3月初,在A股和中概股“血流成河”時,永輝超市的投資者們卻迎來了“驚喜”:永輝超市的股價開始回暖了。

3月8日,永輝超市第一次發佈了“月報”,公佈了2022年前兩個月的業績報告。當日,永輝超市就拿下了近三年來的第一次漲停。接下來連續六個交易日內,永輝超市股價大漲25%;在3月9日和3月14日,公司連收兩個漲停板,引得其20餘萬股東連連驚呼“出妖”了。

永輝超市,要“觸底反彈”了嗎?

根據永輝超市發佈的2022年月度業績報告,在2022年1-2月,公司營收規模達到204億元,同比增長3%;同期實現經營性利潤達到7.6億元左右。

這是永輝超市上市以來首次披露月度數據。就在業績報告發布的前一個交易日,永輝超市股價剛剛探底至3.32元,為近8年來的最低值。永輝超市董秘向投資者坦言,“公司確實也是覺得股價跌得比較厲害”,“我們主要還是為了向市場傳遞公司依然在正常經營的信號”。

但也有業內人士擔憂地表示,永輝超市此番股價上漲也可能是“曇花一現”。畢竟,就在今年的1月28日,永輝超市剛剛預披露了公司上市11年來的首個年度虧損,2021年淨利潤為-39.3億元,同比下滑320%。“今年1-2月的經營性利潤增長大概率是投資收益。永輝超市正處於戰略轉型期,營業利潤暫時恐怕很難扭虧。”

3月15-18日,永輝超市股價已出現小幅回調,整體下跌3.2%,收於4.11元/股,總市值373億元。

永輝倉儲店,抓不住年輕人

在北京市回龍觀泰華龍旗廣場,一家已經開辦了超過5年的永輝超市紅標店,經過半年的改造後,已經在2021年6月下旬正式升級為倉儲店,面積由之前的5290平方米擴大到5556平方米,SKU則由之前的1萬多個精簡至4000個左右。

“龍旗廣場店號稱是北京的第一家永輝倉儲店。我來這裏一看,發現沒什麼改變,只是把傳統貨架撤了一部分,額外增加了烘焙和鮮花區。”25歲的北京白領王語對《財經天下》週刊説。家住附近的不少消費者也吐槽説,由舊店改造而來的永輝倉儲店“並沒有什麼特別,甚至連招牌都沒有換”。

從去年年中開始試水的“倉儲式零售”,是永輝超市在2021年提出的轉型重點。

永輝超市在2021年半年報中曾表示,自5月1日首家倉儲店落地後,報告期內倉儲店銷售額達1.5億元,同比增長了139%。但作為永輝超市實施該模式後的第一個財報年,永輝超市日前公佈的2021年度業績報告中,公司卻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營收下滑。

在王語的認知中,倉儲店應該是像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店或者Costco那樣,擁有簡約、工業化風格的高貨架佈置,而永輝的倉儲店主打的是之前如紅標店(平價大賣場)一樣的平價模式,走“民生超市”路線。不止是這一家店,多地的永輝超市倉儲店內,都打出了顯眼的“天天平價,始終如一”的紅色招牌。

同時,永輝倉儲店還不收取會員費。這是它的獨特之處,但業內也有人士認為,不排除永輝倉儲店目前沒有實力收取會員費的原因。

對王語這類年輕白領來説,會員店模式並不陌生。“近年來Costco、山姆及麥德龍PLUS這些會員店在國內各地開花,尤其是一線城市,會員費早已不是大家逛超市的阻礙。我覺得,新業態迭代最重要的就是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變化,要麼是像山姆那樣主營大定製產品,方便一家人或和朋友集體採購;要麼就是像盒馬那樣,重視門店裝修和主打精選商品,滿足大家的購物體驗和對消費品質的追求。”會員店商品的價格,對他們來説也並不是問題,“買的就是高品質和放心”。

倉儲會員店的經營模式和大賣場模式的區別,關鍵還在於商品定價以及特色化定製產品模式。對於山姆會員店和Costco等來説,它們正是通過會員制,甄選出用户中的中高消費羣體,併為其提供特定的商品,打造“爆品”和自有品牌,以此和普通的零售大賣場作出區分。

“這非常考驗企業的供應鏈採購和經營能力。如Costco的產品特色,源於供應商完全按照公司要求打造產品包裝及規格,同時將毛利率嚴格控制在10%以內,一旦有商品毛利率超過14%還需要單獨彙報CEO,經董事會討論批准。”零售及市場營銷專家丁利國表示,“但永輝超市目前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或許,這也是永輝超市的倉儲店多采取由原大賣場門店改造而成,並主打平價模式的原因。在其轉型倉儲制初期,曾有消息傳出稱,多家供應商因為永輝超市強力推行低價需求等而叫苦不迭。

除此之外,永輝倉儲店的服務在社交平台上也受到了詬病。不少消費者吐槽説,店內負責收銀、稱菜的店員以及貨架服務員的態度不好。“水產區還曾有工作人員讓我們自己動手撈魚。”王語皺眉説。

在她看來,永輝倉儲店在客羣方面也有些“落伍”了。“我去的時候就發現,年輕人很少,裏邊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

之前,九謙平台數據曾稱,永輝超市的用户畫像年齡偏大,尤其是早上時段,多以中老年用户為主體。一位居住在永輝超市附近的消費者也表示,家裏主要是父母喜歡去永輝超市買蔬菜,“還經常要早起去和附近的老人們一起搶新鮮的”。

但現在,永輝倉儲店還是沒有抓住年輕人的心。

預虧39億,股價逆勢上漲25%後,永輝超市“曇花一現”?

(圖/視覺中國)

目前年輕人已經逐步成為大眾消費的主力,而永輝長期依賴的便宜、新鮮的生鮮產品,往往吸引來的,還是中老年消費羣體。

多年來,永輝在迎合年輕人方面煞費苦心。隨着盒馬鮮生、互聯網生鮮超市等新零售業態相繼湧現,“熱愛學習”的永輝,也曾屢屢試水新模式。永輝創始人兩兄弟為了保證上市公司穩定增長,甚至不惜“分家”以繼續尋找公司第二增長曲線。

從2016年推出主打“超市+餐飲”業態的“超級物種”,再到後來定位社區生鮮超市的“永輝mini”以及永輝生活、永輝會員店等,永輝曾做過多種嘗試,但卻都沒能成功帶動永輝的增長。

永輝的“超級物種”,曾號稱要在2018年內開出100家店,但直至2021年上半年,總門店數也未過百家,還相繼傳出了重慶、深圳等多地門店關閉的消息。永輝隨後也公開回應稱,“超級物種”已不再是集團的核心業務,未來永輝的主業還是要“迴歸超市”。

在當時,丁利國曾向《財經天下》週刊表示,永輝的生鮮產品佔比過高的模式,導致其需要大量現金流支撐,在嘗試新業態的時候,它也嚴重被資金問題掣肘。

2021年成為各零售大賣場向倉儲模式轉型的“元年”,老牌付費會員制零售品牌山姆、傳統大賣場品牌麥德龍,以及新興選手盒馬、Fudi等都紛紛發力。永輝也將集團發展重心明確為“轉型倉儲式零售”。但比起之前積極佈局“超級物種”來,這次永輝的步調顯得謹慎了許多。

永輝倉儲店自2021年5月1日在福建開啓首店,之後一個月內,在全國改店開業了20家倉儲店,主要分佈於永輝超市的大本營福建,以及北京、上海、重慶等一線、新一線城市。“未來永輝還將繼續倉儲店改造速度,保持倉儲店穩健增長。”一位接近永輝的人士向《財經天下》週刊表示。

但眼下,倉儲店硝煙四起,用户也發出對各終端門店產品日趨同質化的質疑,產業上下游供應商也曾傳出面臨各品牌“二選一”的情況。憑藉舊店改造、不收取會員費、高舉“平價”大旗卻缺少定製化特色產品,永輝倉儲店還是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了。

永輝“下山”

永輝的股價暫時“回暖”,但經歷了永輝曾經跌入低谷的投資者們,並沒有恢復信心。

“兩年啊,我足足等了兩年,才終於又等到永輝超市一個漲停板。”劉芸搖頭説,“但是這已經跟我沒什麼關係了。”

在2020年年中,觀察了永輝超市半年的劉芸,以8元/股左右的價格入手了差不多5萬股。“那年第一季度,永輝超市漲勢特別好,股價直接從7元漲到了11元,當時我想着,只要公司能像以前一樣繼續保持增長,應該就沒啥大問題。”

但自2020年4月起,永輝超市股價摸高至11.05元之後,就一路“跌跌不休”。今年年初,在其股價跌到4月左右時,劉芸終於忍痛全部清倉。“都説‘低位不出,高位不戀’,但我實在是拿不住了啊!”

而在永輝月報公佈帶來的短暫股價漲勢背後,六個交易日內,上市公司換手率由過去平均維持在每日0.5%的水平,直線飆升,單日一度最高達到3.65%。“我的很多朋友都趁着這波漲價,趕緊‘跑’了。”劉芸説。

2020年疫情出現後,不少大型超市承接了過往菜市場及農貿市場對居民的食品供給功能,因此業績增長迅速。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永輝超市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遠高於過往平均增速,永輝超市也因此短暫地跨過了千億元市值的大關。

但好景不長。2020年下半年開始,社區團購大戰進入白熱化,包括美團、滴滴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殺入,憑藉鉅額補貼搶走了不少線下商超的生意。而以生鮮為切入點的社區團購業態,也正好擊中了永輝超市的“命門”。

作為國內首批將生鮮農產品引進現代超市的流通企業之一,永輝曾被譽為“農改超”的典範。在2018年,永輝超市的生鮮業務營收佔比達到45%,高於其他競爭對手。在當時,大潤發、物美等賣場的生鮮營收佔比大約在20%-30%左右。

近年來,大賣場們的光環已漸漸散去。2019年,家樂福、麥德龍因經營不善相繼“賣身”;本土品牌中,大潤發、物美超市也接連傳出過關店收縮的消息。而永輝超市卻從2015年的380家門店逐步發展起來,在2020年底正式跨入“千店時代”。2018-2019年,公司保持着每年20%左右的營收增速,每年都有15億元左右的利潤規模。有業內人士認為,生鮮業務正是讓永輝超市保住國內大賣場巨頭位置的關鍵因素。

“生鮮是公認的苦活累活。國內生鮮業的生產端,還比較初級,供應鏈標準化程度不高,因此,用標準化的超市體系來管理非標準化的生鮮業務,難度是極大的。同時,高損耗率及高企的物流成本,又讓生鮮產品的毛利率普遍不高。”前述業內人士説。但他也認為,生鮮業務,作為消費者的高頻剛需,也擁有着其他產品絕對無法替代的優勢。

永輝超市在生鮮領域為自己構築起了競爭壁壘。公司開發了一套生鮮業務專屬的ERP;入股上游企業,以進一步掌握供應鏈;並且自建了物流。生鮮業務毛利率不高,但永輝超市卻依靠主打生鮮的差異化戰略,在其他大賣場業績下滑的情況下仍舊實現了擴張,抵禦住了來自電商渠道的衝擊。

但社區團購的出現給了永輝超市一記重擊。永輝多年來“追風口”式的新業態轉型,也並沒有獲得想象中的成功,將其業績拉出泥沼。

預虧39億,股價逆勢上漲25%後,永輝超市“曇花一現”?

(圖/視覺中國)

2021年上半年,永輝超市整體營收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度下滑,總營收為468億元,同比減少7.3%,淨虧損達到了11億元。

當時永輝超市傳統“戰區制”下的七大戰區“全軍覆沒”,報告期內無一錄得營收增長。永輝的兩大業務板塊“生鮮及加工”和“食品用品”中,前者受挫嚴重,2021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12%,毛利率下降近5個百分點,僅剩10%左右。

2021年7月,陪伴公司12年的永輝超市董秘張經儀離職,他的一則朋友圈在社交媒體上瘋傳開來。在其中,張經儀寫道,“抱歉,我回家孝敬父母了。”他提到了永輝“用十年時間實現了共同夢想,登上了千店千億的山巔”,也表示,“我們正在下山,恢復體能、更新裝備、重整後勤”。

張經儀離開時,永輝超市的股價已跌至4.8元左右,與2020年高位11.05元相比,跌幅近60%。

2021年8月5日,永輝超市CEO李國辭職,公司任職僅半年的CTO李松峯接任CEO一職。

伴隨着新領導上任的,是永輝大刀闊斧的調整。一方面,永輝決定轉型倉儲式零售,一方面,李松峯提出了“科技永輝”的口號。

這輪調整中,永輝撤銷了原有的“戰區制”,改為總部平台直管、由各省區總經理直接負責的新型組織架構。

同時永輝推進扁平化管理,建立起和“科技永輝”戰略匹配的大科技中心組織架構,明確分為前台、中台、後台三大板塊。前台即省區所代表的前台運營部門,主要負責門店運營能力和顧客服務度;中台即採購、供應鏈、營銷、科技等板塊為支持的中台服務;後台則主要包括法務、財務、人力等職能部門。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典型的互聯網公司管理模式,與李松峯過去十年中曾在京東移動技術部、平台交易研發部和中台共享技術部任職的經歷相符。

新的“科技永輝”能帶動公司再登峯頂嗎?

永輝新轉型能否成功?

永輝組織架構中傳統的“戰區制”和合夥人制度,都曾廣為業界樂道。

過去永輝超市的成功發展,離不開創始人張軒松兩兄弟敢於“權責下放”的勇氣。“傳統零售行業的重中之重就在於細節管理,而細節管理倚賴的就是人。同樣一家店,不同店長的業績可能天差地別。”丁利國表示。

過去,永輝超市以門店利潤綁定門店各級人員薪資,大幅調動了員工服務意識和工作積極性;同時也對員工進行分權、授權。“尤其是生鮮業務的員工,其編制佔比、權責、收入都比同店其他人要高,為永輝打下了堅實的生鮮基礎。”據前述接近永輝的人士表示。

而對於戰區制,2019年時李國曾公開表示稱,它“既能促進戰區之間相互學習,同時也能促進相互競爭,通過內部競合促進發展”。

但在李松峯看來,“原有的‘戰區制’導致各戰區和總部溝通鏈路過長,效率較低,總部戰略推行時遇到較大阻力,穿透性不強。”

從過去的“權責下放”到公司管理突然收緊,同時“戰區制”撤銷,難免涉及到對公司原有戰區團隊、採購體系等關係的維護問題。在業內人士看來,虧損之下,永輝大有“痛定思痛,刮骨療傷”之意,但勢必也面臨着巨大的壓力;但無論早晚,這都是永輝的“必經之路”。

“早在五、六年前,我們就曾經向永輝建議過類似科技轉型,即以技術應用為主調整戰略方向。”一位諮詢人士向《財經天下》週刊表示,對比沃爾瑪、家樂福等零售企業,永輝把技術應用提到第一優先級絕不為過。“但國內超市的發展階段不一樣,永輝過去多年中一直還處於‘攻城略地’的階段。在此目標之下,當時的合夥人制度、戰區制度等確實都更有助於其加快佈局,覆蓋更多的區域。”

前述諮詢人士也表示,多年來,粗放地做到“千店規模”始終是永輝發展的第一目標,這也是為什麼當2015年左右,包括盒馬、和社區生鮮超市等業態興起時,永輝也表示出焦慮並開始效仿,但“怎麼也學不好”的原因。

2020年底,永輝宣佈跨入“千店時代”,實現了自己的目標。“這個時候起,永輝才真正開始全力思考下一階段的事情,即如何通過科技實現精細化運營。”對於“科技永輝”具體想解決什麼問題,前述諮詢人士認為,解決用工成本、實現全渠道運營以及適應消費者需求,都是現階段擺在永輝面前的難題。

傳統零售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但近年來,國內人工成本正飛速增長。“十年前,沃爾瑪招個收銀員,工資也就七八百元,投遞的簡歷還一大堆。”一位業內人士稱,“但如今,隨着城鎮化發展,以及電商直播等的衝擊,傳統線下零售面臨嚴重用工荒,工資水漲船高也不一定能招得到人。”

同時,在線上電商衝擊下,零售企業的科技化轉型已是必然趨勢。在外界看來,永輝此時入局已經並不早了。截至2021年上半年,永輝線上銷售額佔主營收入比尚不足15%。2020年,永輝生活APP的MAU(月活躍用户)大概在百萬級別,而盒馬、每日優鮮等的MAU基本都已過千萬。能夠打通全渠道零售,與到家業務協同發展,對永輝的業績改善也將有所助益。

永輝正努力通過數字化運營、數字化供應鏈建設提升公司運營效率。據瞭解,永輝大科技中心已完成千人團隊的組建,永輝自主研發的全鏈路零售數字化系統“YHDOS”也已在福州等地進行了規模性的投入使用。

但永輝此番轉型科技的變革決心,仍不容小覷。“2021年,公司在科技上的投入已超6億元,往年可能也就是2億-3億元的規模。”前述接近永輝的人士向《財經天下》週刊表示,今年公司還會繼續投入,“不會少於2021年的投入體量。”

但是在加大投入下,永輝想要迅速扭虧為盈,恐怕也需要時間。根據永輝超市預披露的業績報告,2021年公司淨利潤-39.3億元,幾乎已虧掉了過去兩年多的淨利潤。“只能説扭虧為盈將是公司今年的目標。”前述接近人士表示,“畢竟科技轉型本身也不是一件能立竿見影生效的事情。”

從“農改超”到“中國連鎖超市之王”,過去永輝超市一直是以生鮮為特色的行業領跑者。前進路上,永輝堅定着開出千店規模的終極目標,卻忽略了時代在不斷進步。

新零售行業大浪淘沙之下,永輝如今早已淪為時代的陪跑人,奮力追趕的永輝能否真的“逆勢反彈”,還需要時間驗證。

(應受訪者要求,劉芸、王語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499 字。

轉載請註明: 預虧39億,股價逆勢上漲25%後,永輝超市“曇花一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