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50年覆盤看小盤風格和中證1000
摘要
核心結論:
中證1000指數(代碼:000852.SH)反映我國小市值上市公司的整體股票價格表現,重點覆蓋電力設備、醫藥生物等高景氣成長行業,小盤風格突出。
橫向對比主要寬基指數,中證1000指數行業更聚焦於高景氣新興產業,且權重配置合理,風險分散能力較好。中證1000權重行業主要集中在電力設備、醫藥生物、電子等成長行業,權重較為分散,而其他寬基指數,以滬深300為例,食品飲料、銀行等傳統行業權重更高、更集中,提供了更好的風險分散能力。
中證1000指數長期收益及成長性俱佳,目前估值處於歷史偏低分位,相比其他寬基指數具備更高性價比。近13年中證1000年化收益顯著高於其他寬基指數,而當前估值處於11%的歷史較低分位,性價比突出。
2. 從美股50年經驗看,22年下半場小盤風格可能依然佔優
宏觀層面,市值風格往往取決於經濟環境和行業格局的變化。覆盤過去50年美股風格切換的規律,兩種情形下小盤風格大概率佔優:
(1)極端動盪的年代或是事件危機之後,由於基數作用或流動性過剩,中小盤股票在一段時間內盈利修復彈性更大,出現趨勢性跑贏大盤股的情形。
(2)政策、產業或貿易環境催化的增量經濟的機會,隨着經濟體或產業蛋糕不斷被做大,中小公司有望充分享受經濟或產業爆發紅利而迎來逆襲的機會。
下半年A股的情形可能更貼近第二種:一方面,經濟增長有壓力,增量政策可能偏保守,大盤風格受抑制;另一方面,能源革命、國產替代等浪潮帶來整個經濟增量的方向,圍繞新興產業方向中小市值公司有望延續業績高增。
微觀層面,宏觀因素作用於大小盤相對業績,相對業績趨勢成為市值風格的決定性因素。目前來看,大小盤盈利增速差仍在上行趨勢中,因此下半年市值風格可能仍指向中證1000。
3. 專精特新企業佔比較高,成為中證1000景氣度另一支撐
中小企業是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近年來產業政策持續向中小型創新企業傾斜,一個重要標誌是19年以來政府多次強調發展專精特新企業。
中證1000成分股中專精特新企業佔比較其他寬基指數而言更高,且專精特新名單涉及的上市公司與中證1000的特徵高度重合,均以小市值風格為主,行業集中分佈在機械、醫藥生物、電子、電力設備、計算機等方向。同時,專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顯著優於全部A股,19年名單公佈以來有整體上有不錯的收益。
因此,中證1000作為市場上專精特新佔比較高、特徵較接近的寬基指數,未來可能有更多成分股將被納入接下來幾批專精特新名單之中,在相關政策支持下,中證1000的高景氣週期有望得到進一步延展。
4. 廣發中證1000ETF(認購代碼:560013)以緊密追蹤中證1000指數為目標,追求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最小化,為投資者提供一鍵佈局中證1000指數的投資工具,建議關注。
01
中證1000:高成長性、高性價比、風險分散的小盤指數
中證1000指數(代碼:000852.SH)以剔除中證800指數成分股以外的全部A股為樣本空間,選取規模偏小且流動性好的1000只個股,以反映A股市場中一批小市值公司的整體股票價格表現。
行業分佈方面,中證1000指數行業分佈廣泛,重點覆蓋電力設備、醫藥生物等高景氣成長行業。截至2022年7月15日,中證1000指數成分覆蓋全部31個申萬一級行業,其中前三大權重行業為電力設備、醫藥生物、電子,分別佔比10.90%、10.77%、10.36%。
市值方面,中證1000指數小盤風格顯著。截至7月15日,中證1000指數樣本總市值中位數為97.32億元,88%的成分股市值小於200億,小盤風格突出。
橫向對比主要寬基指數,中證1000指數行業更聚焦於高景氣新興產業,且權重配置合理,風險分散能力較好。對於前十大權重行業,中證1000主要集中在電力設備(10.90%)、醫藥生物(10.77%)、電子(10.36%)等新興成長行業,滬深300、中證300則在消費、金融風格賦予了較高權重,如滬深300指數中,食品飲料和銀行權重佔比超20%。此外,作為同樣聚焦成長風格的指數,創業板指前三大權重行業的佔比近70%,相比之下,中證1000的行業權重分配較為均衡,前三大行業權重在30%左右,這為中證1000提供了更好的風險分散能力。
中證1000指數長期收益及成長性俱佳,目前估值處於歷史偏低分位,相比其他寬基指數具備更高性價比。中證1000指數年化收益率近20%(以2009年1月1日為基點)、22年預測業績增速達48%,均顯著高於其他寬基指數,表明中證1000長期收益較好的同時,還具備優秀的成長能力。此外,當前中證1000的估值水平較低,其PE(TTM)分位在2009年以來的11%左右,略高於中證500,但明顯低於其他寬基指數,在長期收益穩健、成長性較好的加持下,中證1000現已進入高投資性價比區間。
02 從美股經驗看,22年下半場小盤風格可能依然佔優
2.1. 美股50年,大小盤風格如何演變?
拉長時間維度來看,在美股過去50年曆史中,一共有4次明顯的小盤股行情。
第1次:1975-1979年的滯脹年代(經濟回落+通脹高企),持續5年。背景是高通脹、高利率、兩次石油危機、地緣戰爭等極端宏觀環境。75-83年:平均CPI為8.2%;平均10Y國債為10%;平均GDP%為2.6%。
第2次:1992-1993年的動盪年代(增長放緩+戰爭衝擊),持續2年。1990年第三次石油危機、1991年海灣戰爭、1992年歐洲貨幣危機等。
第3次:2001-2004年的動盪年代(經濟下行+戰爭衝擊),持續3年。2001年科網泡沫破滅、911事件、安然事件、阿富汗戰爭,2002年世通事件,2003年伊拉克戰爭等。
第4次:2009年的金融危機,持續1年。次貸泡沫破滅、經濟崩潰、量化寬鬆成常態(2008-2014年,QE1-QE3)。
總結來説:
(1)在經濟極端動盪的年代:比如1975年-1979年、1992年-1993年、2001-2004年,宏觀經濟和大企業盈利經濟陷入泥潭,未來經濟前景具有強烈的不確定性,此時中小盤股因為新興產業或事件驅動,容易出現趨勢性跑贏大盤股的情形。
(2)在事件危機的年份:宏觀經濟和大企業均受波及,此時中小盤股一般也會更活躍,但是否有明顯的風格區分,取決於事件衝擊程度的大小。風格無趨勢性影響的情況,比如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利率快速上行衝擊)、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風格階段性轉為小盤行情的,比如09年的次貸危機、20-21年的新冠疫情。
(3)在經濟平穩發展或繁榮階段(穩定增長、通脹較低):通常大盤藍籌股業績佔優,股價也持續領跑。典型的比如1994-2000年、2010-2019年。
(4)長期來看,只要經濟趨勢向上,大盤藍籌是勝率更高的方向。美股50年,大盤藍籌股的勝率為75%,小盤股勝率為25%(刨掉風格不明顯的4年)。
2.2.大小盤風格背後,美股超額收益由什麼決定?
從美股1970-2019年這50年來看,漲跌幅的高低與淨利潤增速的高低基本上也呈現線性正相關,市場對於中短期增速的偏好,不管是A股,還是港股、美股,都有相通之處。
因此,我們在面臨難辨行業生命週期、難辨大小盤風格的困惑時,也可選擇淡化風格,而去關注對年度漲跌幅影響更顯著的淨利潤增速的相對高低(長期維度則是關注ROE的高低和穩定性),選擇當年相對業績趨勢佔優或高增長的行業。
2.3.什麼環境有利於小盤,什麼環境有利於大盤?
宏觀層面,市值風格往往取決於經濟環境和行業格局的變化。我們覆盤過去50年美股風格切換的規律,總結有利於大盤藍籌、小盤題材的環境如下:
第一,有利於大盤藍籌股的環境:
(1)最有利於大盤藍籌股的宏觀組合是“温和增長+温和通脹”。這是最理想的組合,此時,業績穩定增長,又無政策快速收縮擔憂。美股80年代之後,多數年份表現為大盤股行情。比如 1984-1991年、1994-2000年、2004-2008年、2010-2019年。
(2)事件危機的年份是否會有明顯的風格切換,取決於事件衝擊程度的大小。小事件則延續大盤風格,大事件則階段切換小盤風格。風格不變(大盤)的情形,比如87年“黑色星期一”、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風格階段性轉為小盤行情的情形,比如09年次貸危機、20-21年新冠疫情。
第二,兩種有利於小盤題材股的情形:
(一)危機模式下的困境反轉,相對業績佔優
一般來説,極端動盪的年代或是事件危機之後,由於基數作用或流動性過剩,中小盤股票在一段時間內盈利修復彈性更大,因而會出現趨勢性跑贏大盤股的情形,包括:
(1)事件危機之後(持續半年-1年):低基數帶來的小盤股業績階段佔優,多出現於事件危機之後的年份,一般也會疊加財政和貨幣刺激帶來的流動性過剩效應。比如金融危機之後的2009年,比如新冠疫情之後的經濟恢復下半程(2020年底-2021年上半年)。
(2)極端動盪年代(持續2-5年):經濟長時間停滯甚至衰退,市場往往由小盤題材行情主導。背後多數有新興產業催化,如70年代中後期的計算機、90年代初期的互聯網。
(3)資產大泡沫破滅之後(持續3-5年):政策緊縮刺破泡沫,伴隨經濟下滑,高估值資產殺估值,持續時間視具體宏觀環境。如70年代中後期、00年代初期。
(二)新興產業週期上行,相對業績佔優
另一種小盤股出現階段性佔優的情形是政策、產業或貿易環境催化的增量經濟的機會,隨着經濟體或產業蛋糕不斷被做大,中小公司有望充分享受經濟或產業爆發紅利而迎來逆襲的機會。
比如70-80年代初美股【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IC、PC等科技浪潮處於初始階段,很多現在的美國科技巨頭都是在這個時間創立,如微軟(75年創立)、蘋果(76年)、甲骨文(77年)等,該階段科技行業明顯偏向於中小盤風格。隨着產業進入成熟期,如2005年之後,科技巨頭可以充分享受行業持續增長及集中度提升紅利,盈利能力持續性和穩定性也更強,中小企業機會相對不大,因而股市也持續表現為大盤股風格。
2.4. 下半年A股風格怎麼看?
對於下半年的A股,宏觀環境與行業格局可能仍然指向中小盤,特別是小盤風格佔優的第二種產業週期上行情形:
短期維度下,下半年經濟增長有壓力,增量政策可能偏保守,大盤風格受抑制。7月19日李克強總理提出,“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穩住經濟大盤仍需付出艱苦努力”,但“不會為了過高增長目標而出台超大規模刺激措施、超發貨幣、預支未來”。因此,下半年經濟環境修復斜率可能偏緩,對大規模增量政策發力不宜抱過多期待,預計仍以危機模式向常態化過渡的結構性政策為主,宏觀要素組合並不符合大盤風格佔優的一般情形。
長期維度下,存量經濟向增量經濟過度,新興經濟高增長。2016年以來的大盤藍籌行情,本質上是在供給側改革下,資金尋找高盈利能力、高性價比的方向。而在2020年下半年以來,能源革命、智能化發展以及國產替代浪潮,帶來了整個經濟增量方向的轉移(鋰電、芯片、光伏、儲能等智能製造)。圍繞着新興產業方向的中小市值公司更加活躍。
落實到微觀層面,宏觀因素作用於大小盤相對業績,相對業績趨勢成為市值風格的決定性因素。通常指數或風格之間的相對強弱由相對業績的變化決定,當中證1000相比滬深300指數的大小盤盈利增速差擴大時,指數比值大概率也會往上走。目前來看,大小盤盈利增速差仍在上行趨勢中,因此下半年市值風格可能仍指向中證1000。
03
專精特新企業佔比較高,成為中證1000景氣度另一支撐
根據《關於開展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導產品應優先聚焦製造業短板弱項,符合《工業“四基”發展目錄》所列重點領域,從事細分產品市場屬於製造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關鍵基礎材料;或符合製造強國戰略十大重點產業領域;或屬於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及關鍵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產品;或圍繞重點產業鏈開展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攻關;或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創新產品。
市值與行業分佈上,專精特新企業與中證1000的特徵高度相似。截至7月15日,在近三年公佈的3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中,相關A股上市公司共759家,其中市值200億以下公司數量佔比83%,與中證1000中88%的佔比接近。行業方面,專精特新與中證1000的行業分佈集中在機械、醫藥生物、電子、電力設備、計算機等方向。
在主要寬基指數中,中證1000的專精特新公司佔比18.40%,僅次於以科技成長風格為主導的創業板指,顯著高於中大盤風格的滬深300,以及傳統行業佔比較高的上證綜指。
此外,專精特新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和成長性同樣佔優。2019年專精特新名單公佈以來,涉及到的上市公司整體上有不錯的收益,特別是在市場風格指向小盤的階段,如2021年全年。19年以來相關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速顯著高於全A水平,增速中樞整體在50%以上,突出的成長能力是專精特新企業超額收益的重要支撐。
後續來看,我國製造業正處於從低附加值行業向高附加值行業的轉型升級期,發展並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無疑對於我國高端製造產業突破歐美封鎖、乃至整個實體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風險提示: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