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可心
編輯|楊潔
現實遠比劇本更精彩。“罷免太子”風波尚未平息,打造了“雙匯帝國”的萬氏家族再度奉上“廢長立幼”的交班大戲。
8月12日,萬洲國際(0288.HK)發佈公告稱,萬隆辭任行政總裁,留任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提名委員會主席、食品安全委員會主席及風險管理委員會主席。此外,萬隆次子,萬洲國際董事長助理、雙匯發展副董事長萬宏偉任萬洲國際董事會副主席。
提起萬洲國際來,可能很多人對其並不熟悉。但其正是雙匯發展(000895.SZ)背後的母公司,萬洲國際由原來的“雙匯國際”更名而來。81歲的萬隆,是雙匯“火腿腸帝國”的締造者,目前他執掌的兩家上市公司,萬洲國際在2020年營收255.89億美元,雙匯發展去年營收為738.63億元。萬隆自2013年末起擔任萬洲國際行政總裁,迄今已有將近8年的時間。
在兩個月前,萬隆與其長子萬洪建之間因“交班”之事發生重大沖突。6月17日,萬洲國際發佈公告,罷免萬洪建在萬洲國際的所有職務。之前萬洪建在公司內部已經工作了三十年,並在核心管理層已經作為“接班人”被培養了三年,卻一朝“被廢”。但如今,萬隆卻轉身宣佈卸任CEO,並讓次子萬宏偉“上位”。
“恭喜弟弟。”看到父親一系列人事安排後,萬洪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除了祝福弟弟之外也不忘提醒他:“離父親的權位太近,極其危險,所以要步步小心,言語謹慎,最好不説話!這是我的切身之痛!”儼然一副“伴君如伴虎”的論調。
按照萬隆的安排,其仍保留了萬洲國際執行董事以及董事會主席一職;萬洲國際CEO一職則由原CFO郭麗軍接任。
“權宜之舉而已。萬洲國際依然由萬隆説了算。”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萬隆此番退位有“避風頭”之嫌,畢竟雙匯帝國“廢太子”之後,萬洪建不斷通過媒體對外發聲,曾説過“萬隆有意再任職5年以上,並無接班人計劃”。
退位只是“避風頭”,雙匯仍然屬於萬隆
萬隆今年已81歲高齡。説他沒考慮過雙匯的接班人計劃,那應該是不可能的。
“2016年,萬洪建任職萬洲國際副主席,接手國際貿易業務;2018年,萬宏偉任職雙匯發展副董事長,主要負責國內業務。這可以看出是萬隆原來的接班人計劃。”一位接近萬洲國際的人士吳秋向AI財經社表示,“但現在老大(萬洪建)在沒有‘繼位’之時就亂髮表意見,否定了老萬(萬隆)指引的方向。且老大雖然經過幾年曆練,但國際化眼光並沒有多少提升,(在萬隆看來)要能力沒能力、要忠誠沒忠誠,肯定先‘幹掉’他再説。”
回顧萬隆創建雙匯帝國的歷程,他自1984年接手了雙匯的前身--漯河肉聯廠以來,一路指引公司先後經歷了國企改制、吸納外資,到2010年雙匯發展管理層MBO終盤,萬隆及管理團隊成為雙匯的實際控制人。在這個過程中,也奠定了萬隆在雙匯內部的強勢作風,和他對公司的絕對話語權。
在一篇萬洪建授權發佈的文章裏提到,雙匯高管們都知道,萬隆對公司接班人一事的態度是“朕給你,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你不能搶”。
但萬洪建卻偏要去觸犯父親的“逆鱗”。
據萬洪建接受採訪時透露,今年6月3日,在香港九龍環球貿易廣場76樓,得知萬隆想要提拔新任萬洲國際CEO一事,萬洪建便找到父親商量;但萬隆怒回:“你聽誰説我要提CEO,我沒有跟任何人講過,誰告訴你的?”本欲離開的萬洪建在辦公室外間又被萬隆的秘書沈瑞芳呵斥,衝動之下,萬洪建揮拳砸門、以頭撞櫃泄憤,直至滿頭血跡被保安按倒在地。但身為父親的萬隆見狀,卻第一時間要求拍照留證。
父子之間,鬧到“血濺辦公室”。最終,6月17日萬洲國際公告稱,萬洪建因“對公司財務做出不當攻擊行為”被免去其在萬洲國際包括執行董事在內的一切職務。
這倒和一部電視劇《康熙帝國》裏“廢太子”的橋段頗為相似。“皇帝與太子之間,先君臣、再父子。”吳秋説,“顯然,萬洪建對這個道理還沒有參透。”
而在事情過去兩個月後,萬隆卻主動“退位”了。雙匯老臣郭麗軍接任萬洲國際CEO一職,萬隆也將次子萬宏偉拉入了雙匯的決策中心。郭麗軍曾在1993年6月擔任漯河肉聯廠會計,在2016年成為萬洲國際常務副總裁兼CFO,身份一直是財務專業人士;而萬宏偉此前除了擔任雙匯發展副董事長外,也在萬洲國際擔任行政總裁助理,主要負責公共關係。
“萬隆內心清楚得很,老二(萬宏偉)沒有獨立負責過業務,也沒有獨立承擔過業績指標,不具備擔任CEO的能力。自己人沒能力參與的情況下,只能通過財務指標為其提供建議了。郭麗軍作為公司財務老臣,不會對現有業務起到多大推動作用,幹常務副總裁和幹CEO沒有多大區別,公司核心還是萬隆。”吳秋表示。
而萬洪建自漯河肉聯廠車間一線工人,做到萬洲國際執行董事兼副總裁,跟隨父親,已在公司歷練三十餘年。但如今,隨着他在父親辦公室“一拳揮下”,卻親手斬斷了自己萬洲國際“第一順位繼承人”之位。從他之後頻頻對外發聲看來,對於父親的“信仰”看來也不復存在。
對於未來,萬洪建對外聲稱,自己不會再回到萬洲國際,下一步是計劃在香港開店,重新賣豬頭肉,出售滷製豬頭肉、肘子、紅燒肉等中式豬肉製品。而期望公司大力發展中式產品,也曾是他和父親一直以來最大的矛盾點。
父子意見相左,“沒有人能讓他認錯”
對當初砸向父親辦公室大門的那一拳,萬洪建至今仍未公開表示過後悔。
在後來面對媒體的採訪中,萬洪建明確表示,自2013年萬隆主導萬洲國際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時,父子兩人的矛盾便埋下了。
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是美國第一大豬肉生產商。彼時,萬洲國際剛從2006年捲入的“瘦肉精”危機中徹底走出來,就聯合多家銀行總計貸款40億美元,最終以71億美元完成對史密斯菲爾德的收購,成為當時“中美史上最大併購案”。
對於為何收購史密斯菲爾德,萬隆曾直言是要“薅國內羊毛”。因為美國豬肉需求量不高,但生豬標準化養殖、機械化屠宰程度高,供應量充足,因此美國豬肉價格較低,即便加上出口到中國的成本,和當時的中國豬肉價格相比也是“白菜價”。在萬隆計劃裏,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豬肉消耗國,只要中國人一直愛吃豬肉,萬洲國際就能一直吃“中美豬肉差價”的福利。
同時,萬隆認為西方國家流行的培根、熱狗等產品,在中國也有着巨大消費前景,並曾斥資8億元在鄭州投建美式工廠,主要生產此類產品。“但由於工廠生產成本太高,而且這類產品在中國市場未被廣泛接受,每年都有1-2億元的虧損。”萬洪建曾表示。
但是,因為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雙匯發展的主營業務中的生鮮凍品受損嚴重。豬肉共分“四號肉”,分別為1號肉頸背肌肉、2號肉前腿肌肉、3號肉大排肌肉、4號肉後腿肌肉,其中2號肉和4號肉可以理解成豬肉分割產生的邊角餘料,一般會在企業內部直接消化,被製作成火腿腸。而自從萬洲國際與史密斯菲爾德業務協同後,公司廣泛採用進口凍品製作火腿腸,導致原本的2、4號肉只能接受市場考驗,自由買賣。
在2019年就曾有投資者指出,雙匯發展在生鮮凍品庫存量同比增長70%的情況下,通過羅特克斯的採購金額仍達到52億元。羅特克斯是萬洲國際附屬公司,主要業務為進口豬肉採購。
據萬洪建稱,2020年11月其在“萬洲-雙匯”視頻會議中,曾公開提出“美式產品已被市場證實不是正確的方向,可以拋開不理;應該將中式產品當作新生嬰兒培養(前期不求賺錢,要有戰略眼光)”。但這徹底點燃了其與父親之間的矛盾,也成為了他日後被罷免的導火索。
自2018年以來,萬洪建便開始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中式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那個時候,萬隆對這些就很反感,一再告訴萬洪建不要做這個事情,並派人從財務、審計、市場稽查等各個方面檢查中式產品的生產是否有問題。但在萬洪建看來,要滿足中國人的胃,還得是中國的傳統產品。
父親在戰略部署西式豬肉製品,而萬洪建卻一心撲向中式豬肉製品。在公司戰略方向上,究竟誰對誰錯,外界對其也存在爭論。
吳秋認為,“萬隆僅看到國外培根產品銷量大,就覺得國內的培根需求量也應該很大。但事實上,自荷爾美食品1998年進軍中國以來,其培根市佔率佔據首位,但市場容量並不大。反觀國內的中式豬肉製品市場,樣式、花色、口味繁多,且目前還沒有一個頭部品牌,如果雙匯大量投入和培育,一定能夠起量。因為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天然擁有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並不見得覺得國外的都就是好的。”
對此,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持有不同看法,其向AI財經社表示,培根未來的發展前景會更大,這是一個藍海市場,因為新生代人口對西式產品接受度會很快。而諸如奶酪這類舶來品,近幾年在國內也得到了高速發展。
但無論如何,在萬洪建看來,遠在香港的萬隆離市場越來越遠了。萬洪建稱,父親最近兩年都住在香港的酒店裏,平常接觸的只有秘書沈瑞芳、保鏢等寥寥數人,得到的外界消息也基本要從沈瑞芳那裏先過一遍。
而在雙匯,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人敢向萬隆提反對意見。萬洪建作為唯一敢提意見的人,除了是雙匯的員工之外,還是萬隆的兒子。但萬隆作為雙匯帝國的主人,“古往今來,只有‘君主’自己認錯,沒有別人讓他認錯的。”吳秋表示。
利潤下降、股價腰斬,雙匯亟需求變
父子倆關於公司戰略的意見分歧尚無定論。但雙匯發展,確實已到了該改變的時候。
8月12日,雙匯發展發佈了2021年上半年業績,其上半年總營收為349億元,淨利潤25.4億元,分別同比下降4%和17%。公司財報稱,收入下降系受報告期豬價、肉價下降的較大影響,利潤下降則源於2020年凍品盈利基數較高、本期中外價差收窄,同時員工及市場費用投入增加。
伴隨着業績下滑的,是雙匯發展接近腰斬的股價。截至8月13日,雙匯發展收於27元/股,較年內最高股價52.98元跌去49%。
“雙匯肉製品中,高温產品絕對是龍頭,市場佔有率比第二名到第五名的總和都高;但近十年總量變化不大,這説明雙匯肉製品的發展方向也急需調整了。”吳秋表示。雙匯肉製品中的高温產品指的是以火腿腸為主的肉製品加工產品,在大多數消費者眼中,雙匯發展的業務也主要指銷售雙匯王中王、雙匯玉米腸等產品。
但實際上,自2003年起,雙匯發展便引入了畜禽屠宰這項主營業務,作為主要戰略調整。彼時肉製品加工業務在公司總營收中的佔比將近80%。但公司顧慮到,一來單一產品佔營收比重過大可能給公司帶來經營風險,二來火腿腸產品也可能在將來“失寵”,因此還是採取了調整。之後,隨着高鐵的建設以及外賣行業的發展,火腿腸這類“火車食品”與方便麪一樣逐漸失去市場,銷量逐年下降。
在2020年,雙匯發展實現營業收入739億元,淨利潤63億元。其中屠宰業務收入483億元,佔比高達65%;肉製品加工業務收入281億元,佔比38%。由於屠宰業務生產的豬肉可以直接用於內部進行肉製品加工,存在內部交易,因此二者營收佔比之和大於100%。
但相比肉製品加工而言,雙匯發展的屠宰業務的利潤率卻沒有那麼“好看”。前者常年利潤率保持在30%左右,而屠宰業年平均利潤率僅為10%,有時甚至曾低至5%。近幾年,由於公司大量從國外進口凍肉,國內冷鮮肉銷售受到大幅影響,據萬洪建稱,雙匯在國內的生豬屠宰量已由2015年的1230萬頭跌至2020年的710萬頭。
此前得益於非洲豬瘟後近兩年的上行豬週期,雙匯發展2019-2020年業績均取得雙位數增長,表現亮眼。但其業績繁榮後,已暗伏危機。在過去五年來,公司生豬屠宰量自2018年達到頂峯後,就開始逐年下滑。如果萬洪建所述2020年雙匯發展僅屠宰710萬頭生豬的數據屬實,那麼這個數據達到了雙匯發展近五年來的最低水平,不足2018年的一半。而在今年豬週期回落之時,公司上半年業績也“變臉”了。
但在2020年,萬隆仍提出雙匯將堅持“穩高温(火腿腸類肉製品)、上低温(西式火腿、培根等肉製品)、中式產品工業化”的發展戰略,但對如何上低温、如何實現中式產品工業化的策略卻並不清晰,在國內低温產品市場教育還不夠的情況下,萬洲國際父子相爭時,萬隆也還在干預萬洪建發展中式產品的想法。
在吳秋看來,“與公司目前一城一池的得失相比,萬隆已經81歲高齡,公司內部卻還沒有具備接班能力的繼承人,這才是最大危機。”
(應受訪者要求,吳秋為化名)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