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概念股被低估,越來越多大型資管機構加快抄底步伐。
近期,摩根大通的旗艦中國基金——JPMorgan Funds-China FundA(acc)-USD大舉增持中國概念股。3月這款基金產品加倉京東的幅度達到12.54倍,令持倉市值達到2.12億美元。
富達旗下中國焦點基金——Fidelity Funds-China Focus Fund也在3月大幅增持阿里巴巴美股ADR與港股,增持幅度分別達到32%與82.8%,此外這款基金產品還增持了騰訊控股。
“眾多中國概念股的低估值與未來業績穩健增長空間,是吸引他們爭相抄底的最大驅動力。”一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指出。儘管抄底中國概念股未必會在短期內產生較高回報,但就中長期而言,這些大型資管機構仍然堅信這項抄底投資能創造可觀的長期回報。
一位華爾街大型資管機構資產配置部主管向記者透露,隨着中國概念股被低估,4月起他們也在悄然增加中國資產組合的持倉規模。
“儘管我們尚未恢復超配中國概念股的投資策略,但我們已決定將中國資產組合從低配調高至標配,因為我們相信部分中國大型互聯網科技企業的低估值與穩健業績增長空間,令其潛在投資回報率與安全邊界均高於美國同類上市企業。”他指出。此外,他們的投資委員會還將抄底中國概念股,作為對沖美股持續下跌風險的重要投資品種。
一位美股經紀商向記者透露,4月底以來,越來越多大型資管機構悄然加大抄底中國概念股力度,還與人民幣充分釋放下跌壓力有着緊密關係。
“此前,由於市場擔心中美貨幣政策分化與中美利差倒掛導致人民幣匯率面臨較大下跌壓力,不少全球資管機構不得不買入對沖人民幣匯率下跌風險的外匯衍生品,某種程度放緩了抄底中國概念股的步伐。如今人民幣匯率下跌壓力得到充分釋放且在均衡匯率區間逐步企穩,令他們無需額外支付匯率風險對沖操作成本,反而加快了抄底步伐。”他指出。
在這位美股經紀商看來,越來越多全球大型資管機構紛紛抄底中國概念股,某種程度凸顯他們對中美磋商解決中概股審計監管問題持樂觀態度。“在全球大型資管機構紛紛抄底增持中國概念股的影響下,越來越多華爾街不同策略對沖基金都開始注意到中概股的新投資機會,若中概股審計監管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他們抄底加倉中概股的步伐還將提速。”他指出。
極其難得的抄底窗口期
上述華爾街對沖基金向記者透露,3月起,貝萊德、瑞銀等全球大型資管機構都紛紛悄然抄底中國概念股。這背後,是中國概念股的低估值與業績穩健成長空間,令他們不願錯失這個極其難得的抄底窗口期。
在他看來,由於歐美與香港資本市場主要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彼此對互聯網高科技行業發展邏輯與未來估值提升空間有着較高共識,因此這些大型資管機構若不抓住這次機會迅速抄底,一旦中國概念股股價回升,他們就很難再博取超額投資回報。
一位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在3月不少中國概念股估值因俄烏衝突、美聯儲大幅加息預期升温與中概股審計監管風波等問題觸及歷史低點後,他所在的對沖基金一直在悄悄抄底加倉。
“有時,別人恐慌時,你必須大膽貪婪。”他直言。
但他發現,3-4月抄底中國概念股的全球大型資管機構為數不少。富達、摩根大通、ARK旗下旗艦產品ARK Innovation ETF都在積極買入中國大型互聯網高科技等板塊個股,甚至部分大型資管機構還通過滬股通、深股通與QFII等渠道加倉被低估的A股股票。
一位在歐美市場發行掛鈎一籃子中國股票ETF產品的香港資管機構負責人向記者表示,4月以來,這款ETF產品也開始呈現資金淨流入狀況,甚至一些歐美養老基金與FOF機構已提前預約了新的申購額度,讓他們在資產配置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在他看來,此前一些歐美大型資管機構之所以減持中國資產,主要是受俄烏衝突與美聯儲大幅加息影響,令後者投資風險偏好有所降低。如今,隨着相關市場不確定性逐步被消化,且中國採取措施加快復工復產令經濟增長得以恢復,他們加倉中國資產的興趣明顯回升。
“事實上,多數歐美大型資管機構依然將中國資產作為新興市場投資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他們的新興市場投資策略沒有發生重大變化,他們在經歷短期避險操作後,仍會迅速恢復到重倉中國資產的常態化操作。”這位香港資管機構負責人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A股指數企穩反彈,部分海外投資機構正積極抄底中國A股資產。
通聯數據Datayes顯示,5月11日北向資金淨流入額達到22.28億元人民幣,令過去一週北向資金淨流出額大幅收窄至90.6億元。
全球資管機構積極遴選中國資產投資管理人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中國概念資產估值窪地效應顯現,部分海外養老基金與家族辦公室正加快對中國股票投資管理人的遴選進程。
一位香港私募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4月以來,他先後參與三家全球養老基金與全球富豪家族辦公室的“面試”,後者希望找到一兩傢俱備豐富中國資產投資經驗的資管機構,作為外部管理人負責中國股票投資管理。
“除了對競標機構提出較高的資產管理規模要求,目前這些養老基金與全球富豪家族辦公室特別看中競標機構能否通過基本面研究與量化投資模型,精選優質中國概念股獲取優異的長期投資回報,從而最大限度分享中國經濟穩健增長紅利。”他告訴記者。與此對應的是,他們不大青睞那些藉助市場波動開展擇時交易獲利的競標機構,因為這不符合他們長期價值投資穩健獲利的策略。
記者多方瞭解到,目前眾多海外養老基金在遴選中國股票投資管理人同時,還在討論是否提前超配中國概念股。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意識到中國資產在全球資管機構的投資地位持續提升,採取提前超配策略不但契合全球資產配置新趨勢,還有望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
此外,越來越多歐美大型資管機構正計劃將中國資產作為一種單獨大類資產進行專門配置,因為在全球眾多金融資產估值偏高的情況下,被低估的中國資產可能會形成某種獨特的避險效應與長期投資回報。
上述香港私募基金經理承認,由於此前中國概念股估值較大幅度下跌,如今要贏得這些養老基金與家族辦公室的青睞,難度相應增加不少。首先,他們的盡職調查細緻度與嚴謹度大幅增加,不但會深入瞭解各家競標機構的中國股票投資策略、投資決策科學性與操作規範性、ESG投資策略、選股方法與過往業績回報,還特別看重競標機構與自身的中國資產投資策略“契合度”——能否通過高質量選股及長期持有能力博取優異長期回報。
“所幸的是,這些養老基金與家族辦公室也深知新興市場具有高波動性與高收益的雙重特點,願意投資中國概念股過程承受較高的淨值回撤值,但前提是競標機構必須創造可觀的長期投資回報。”他指出。隨着越來越多私募基金投研能力持續增強,全球大型資管機構拋來的橄欖枝日益增加,令全球資本持續加倉中國概念股“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