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如何實現新一輪增長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財經

  作者: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原院長 袁志剛

  改革開放四十餘年,我國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了巨大的飛躍,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從生產要素粗放驅動的階段,邁入了生產要素配置效率提高階段和創新驅動階段。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新的格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動力。現階段我國應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發展,同時兼顧好效率與公平的問題,充分釋放制度紅利,實現新一輪經濟增長。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有效方式是促進要素的進一步流動。我國目前要促進國內大循環,推動國內市場向縱深化發展,促進城鄉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深度融合,都需要促進要素實現無阻礙地流動。

  首先是勞動力要素的流動。促進勞動力要素的流動有利於打開農村農業建設的新局面,加快農業的機械化、規模化和現代化,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進而促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其次,資本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同樣十分重要。如何降低金融要素的空轉,提高金融資本的配置效率,使其最大限度服務於實體經濟、服務於中國的高質量發展,癥結依舊落在金融體系與體制的改革、市場的完善與激勵機制的設計上。

  最後,在數字經濟時代,對數據要素的確權具有重要意義。數字經濟是指以數據為生產要素、以信息載體升級為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手段,廣泛參與到生產、交換、分配及消費等過程中,從而重構商品與服務價值,促進實體經濟效率提升與結構優化的新型經濟生態。

  數字經濟具備三個特徵。第一,非競爭性。經濟主體對數據的使用不會提高使用該數據的邊際成本。第二,數字產品生產的邊際成本很低甚至趨於零,數字經濟擁有巨大的規模效應。第三,正外部性。數據的邊際價值隨着數據使用量的擴大而提高,並不斷自我強化。

  數據產權兼具公共性與私有性,所涉及問題是多元的,既有數據的所有權、最終控制權、使用權以及商業交易權限如何界定的問題,也有個人隱私保護、國家安全、政治穩定、經濟效率等不同價值判斷的平衡問題。

  因此,如果我們要在數字經濟上走得更快更好,我們就要在數據要素的確權方面做出努力。數據產權是一個複合產權,其權利束包含使用權、收益權、佔有權與處分權,甚至還包含可攜帶權與被遺忘權等。而數據產權主體既可能包含個人用户、數據收集企業、平台企業,也可能包含政府機構與數據中介等組織。根據產權理論,應通過構建法律使私人之間由於協調失敗所造成的損失最小化。數據產權的全面確權需要綜合考慮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平衡。

  在提高要素市場配置效率的基礎上,實現創新驅動。以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為特徵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已經到來,創新驅動需要立足基礎研究。我國要維持追趕的後勁,基礎研究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要實現創新驅動就必須加強基礎研究,要對知識產權進行確權和保護,在此基礎上進行激勵機制的設計,促進產學研的深度融合。

  政府在收入再次分配問題上扮演重要角色。各類生產要素確權的目的是做對激勵,效率為上,但是在做大蛋糕的同時也要分好蛋糕,公平為上。分配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好分配問題有利於我國提振內需,從而促進國內大循環的良性健康發展,同時有利於“橄欖型社會”的形成,真正做到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