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熱評 | 東亞中國鉅虧17億,何長明如何扭轉大敗局

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孫一鳴

近期,東亞銀行有限公司披露了2019年報。年報顯示,2019年,東亞中國實現營業收入56.74億元,同比增長29.92%,但淨利潤為-17.06億元,虧損金額超前四年淨利潤總和。這是東亞中國自2007年成立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2019年末,東亞中國的資產總額同比下降9.56%,各項貸款和墊款餘額同比下降12.92%,各項存款餘額同比下降12.9%;已逾期貸款同比增長23.22%;信用減值損失同比飆升3.23倍。

時代商學院注意到,儘管2019年東亞中國發生鉅虧,但員工薪酬總額高達15.86億元,接近當年虧損金額,關鍵管理人員薪酬甚至同比增長43.35%。不過,原行長林志民已於今年3月離職,原副行長何長明暫任代理行長一職。

5月19日,時代商學院就上述問題向東亞中國發函詢問。對方回覆稱,東亞中國2019年營業收入表現理想,但受早年批出的非一線城市商業房地產貸款拖累,東亞中國承受了經濟疲弱帶來的風險。一些內地早年批出的貸款,於2019年出現信貸級別下調,導致產生重大的一次性除税後減值損失。展望未來,東亞中國將繼續提高對不良貸款及信貸資產的監控,並加強催收、緩減及處置風險資產的措施,繼續實行審慎的信貸政策。

作為外資銀行機構中曾經的佼佼者,東亞中國緣何屢戰屢敗而走上了下坡路,並在2019年出現鉅虧?代理行長何長明能否順利帶領東亞中國走出困境?

時代商學院注意到,今年4月,銀保監會核准了林國灃的東亞中國董事的任職資格。但截至發稿,銀保監會官網未能查詢到何長明的行長任職資格批覆。擔任多年副行長的何長明最終能否正式扶正,目前還不得而知。

一、鉅虧超前4年盈利總和,高層人事生變

東亞中國是東亞銀行的全資子公司,是首批在中國境內註冊成立的外資法人銀行之一,同時也是目前內地分行網絡最龐大的外資銀行之一,擁有較全面的業務經營牌照,業務經營品種和規模均居外資法人銀行前列。

2019年,東亞中國實現營業收入56.74億元,同比增長29.92%,但盈利水平急劇惡化,全年虧損17.06億元,這是東亞中國2007年成立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財報顯示,2010-2019年,東亞中國的營業收入總額分別為33.66億元、46.16億元、45.71億元、53.51億元、56.95億元、46.83億元、47.66億元、39.54億元、43.67億元、56.7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0.04億元、13.14億元、12.86億元、12.08億元、7.96億元、2.09億元、1.66億元、5.48億元、4.71億元、-17.06億元。

可以看出,儘管2019年東亞中國的營業收入增長近3成,但仍低於2014年的營收水平,淨利潤更是慘不忍睹,出現史上首次虧損。自2011年達到最高峯後,東亞中國的淨利潤便節節敗退,2016年淨利潤僅1.66億元,約為2011年淨利潤的1/8。2015-2018年,東亞中國淨利潤合計13.94億元,而僅2019年就鉅虧17.06億元,超前四年盈利總和。

此外,2019年末,東亞中國的資產總額同比下降9.56%,貸款和墊款餘額同比下降12.92%,存款餘額同比下降12.9%,呈急速下降態勢。

時代商學院認為,外資銀行機構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中國境內的跨國集團公司和高端客户人羣,中資企業客户拓展不足是外資銀行面臨的較大挑戰,東亞中國的業績不斷下滑或亦與之有關。

需要注意的是,2016年10月,東亞中國時任常務副行長林志民獲銀監會批覆出任行長一職,當年東亞中國的淨利潤創下史上最低。2017年,東亞中國淨利潤有所回升,但2018年再度下滑,2019年更是鉅虧超17億元。

今年3月,林志民黯然離職,告別工作了達30年之久的老東家。副行長何長明接任代理行長一職,李國寶則是自2007年至今一直擔任該行董事長一職。

值得一提的是,東亞中國曆任行長均兼任執行董事一職以進入董事會。今年4月3日,銀保監會核准了林國灃的董事任職資格。公開資料顯示,林國灃曾為諾亞控股集團總裁。不過,截至發稿,銀保監會官網仍未能查詢到何長明的行長或董事任職資格批覆,其能否順利轉正仍待觀察。

二、不良率持續攀升,信用減值劇增

2019年,東亞中國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速為29.92%,緣何當年盈利水平卻急劇惡化,創下史上鉅虧?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2019年東亞中國的營業支出為77.67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39.68億元,同比增長104.43%。其中,信用減值損失“貢獻”最大,當年信用減值損失為42.66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32.58億元,同比增長3.23倍。而其他營業支出增長相對較小,顯然,信用減值損失劇增是造成其當年鉅虧的主要原因。

2019年報顯示,該行信用減值損失計提包括現金及存放中央銀行款項、存放同業款項、拆出資金、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發放貸款和墊款、債權投資、其他債權投資、其他資產和信貸承諾和財務擔保承諾的計提等。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計提損失41.68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30.75億元,同比猛增2.81倍,佔全部信用減值損失計提的97.7%。

時代商學院還注意到,2016-2019年,東亞中國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91%、1.3%、1.85%、1.75%,整體呈上升態勢。今年一季度末,東亞中國的不良貸款率升至2%,較2019年末上升0.25個百分點,且遠高於同期銀保監會披露的外資銀行不良貸款率均值。

截至2019年末,東亞中國已逾期貸款高達35.28億元,同比上升23.22%。其中,已逾期信用貸款增加幅度較大,由2018年時的2.95億元增至2019年的11.4億元,增幅高達286.67%。

此外,2018-2019年末,東亞中國的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40%、150.91%,連續兩年逼近銀保監會對銀行機構的監管紅線。

顯然,東亞中國的資產質量在不斷惡化,對其盈利水平造成較大沖擊,在宏觀經濟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下,今年該行信貸資產質量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盈利前景不容樂觀。

5月19日,時代商學院就業績鉅虧等問題向東亞中國發函詢問。

5月20日,東亞中國回覆稱,東亞中國2019年營業收入表現理想,但受到早年批出的非一線城市商業房地產貸款拖累,東亞中國承受了經濟疲弱帶來的風險。一些內地早年批出的貸款,於2019年出現信貸級別下調,導致產生重大的一次性除税後減值損失。展望未來,東亞中國將繼續提高對不良貸款及信貸資產的監控,並加強催收、緩減及處置風險資產的措施,繼續實行審慎的信貸政策。此外,東亞中國正積極推進更多元化的業務轉型計劃,包括零售銀行的智能轉型,促使客户基礎增大、提升營業收入和貸款佔比;推廣對公的交易銀行服務、投資銀行服務、跨境金融方案及財資產品的銷售等,藉此優化資產組合及提升非利息收入佔比。

三、淨利大虧損,高管大漲薪

時代商學院注意到,儘管2019年東亞中國發生鉅額虧損,但當年高管薪酬卻不減反增。

2019年,東亞中國的員工薪酬總額為15.86億元,同比下降4.98%;人均薪酬42.11萬元,同比下降0.38%;但同期,該行關鍵管理人員薪酬為5777萬元,同比增長43.35%。關鍵管理人員指的是有權力並負責計劃、指揮和控制該行活動的人員,包括該行的董事以及總行的高級管理人員。

此外,截至2019年末,東亞中國與該行關鍵管理人員或與其關係密切的家庭成員及其控制、共同控制的企業的交易中,發放貸款和墊款餘額為19.5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3月至今,該行四次因違法違規行為遭銀保監會公開處罰,案由包括固定資產貸款調查不盡職導致資金被挪用、流動資金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導致資金被挪用、轉嫁經營成本等,四次被罰金額合計205萬元,經辦責任人劉武還被禁止從業銀行業工作2年。

顯然,東亞中國在內控管理方面仍存較大不足之處,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在何長明等高管團隊治理下,東亞中國內控管理能力能否有較大改善,有待觀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21 字。

轉載請註明: 時代熱評 | 東亞中國鉅虧17億,何長明如何扭轉大敗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