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 | 製造業重現缺工模式,保就業更添底氣

封面評論 | 製造業重現缺工模式,保就業更添底氣

蔣璟璟

隨着三季度消費回暖和“雙11”的刺激,不少製造工廠訂單明顯回暖,以藍領為主的製造業用工迅速走俏,多地開始爭搶藍領工人。此前一度低迷的藍領招聘行業正在一夜回春,與此相伴的是,製造業正在開啓新一輪的“缺工模式”。(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國經濟強勢復甦,之於此,已有多方數據交叉驗證。比如説,商業景氣指數、社融數據、採購經理指數等等。此外,工廠訂單、勞務供需層面的積極變化,也直觀説明了問題。誠如媒體所言,現階段的製造業,又一次開啓了“缺工模式”。

梳理近些年的報道,我們會發現,製造業“用工荒”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其一般是在春節之後。今年,受疫情影響,“用工荒”比往年來得更晚了一些。但所幸,其只是“遲到”而不是“缺席”。如果説,以往的年份“缺工”更多隻是被視作麻煩,那麼在今年,“缺工”似乎更像是一種幸福的煩惱、向好的信號。三季度以來,工廠訂單爆發式回增,生產線對工人的需求達致年內高峯。而這,無疑構成了保就業、穩收入的根本性保障。

製造業迅速回暖,其勢頭遠超許多人原本的預期。據統計,中國藍領就業市場景氣指數,達到歷史新高3.00,較第二季度1.55有大幅提升,也高於去年同期水平1.83……當然了,也應該看到的是,相比於藍領就業的紅紅火火,大學生就業的恢復進度則顯得稍稍滯後一些。供需結構決定價格高低,據有關人力公司招聘數據,“本科生月薪4000元以下、大專4500元、職高5000-6000元,不少藍領崗位月薪卻過萬。”所謂腦體倒掛、工資倒掛,再次引發熱議。

存在未必合理,然而“存在”一般都能找到合理化解釋。在後疫情時代,第二產業復甦的速度和深度優於第三產業,是必然的。而第三產業,恰恰是容納最多大學本科生的就業池。當下而言,投資拉動、出口備貨等因素,有效推動了製造業滿血復活;而可以預見的是,隨着整個社會全面正常化,隨着消費回補加速,隨着各類商業活動的重新活躍,製造業的良好勢頭必會持續向服務業傳導。換而言之,繼藍領就業率先走俏之後,大學生就業狀況也將明顯改善。

製造業開啓“缺工模式”,部分藍領月薪過萬高過大學生。前者是個好跡象,後者也不算是個真問題。藍領與本科生,工資水平未必就一定要爭個“誰高誰低”。唯一重要的是,經濟快速復甦的樂觀態勢下,保就業穩收入真正有了底、有了信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99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評論 | 製造業重現缺工模式,保就業更添底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