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王晨婷
隨着各地陸續優化防疫政策,儘快提振經濟成為當務之急。12月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為未來一年的經濟工作定調——穩增長繼續成為主旋律。
而對於明年GDP增速的預測,多名經濟學家建議,將明年GDP增速的目標定在5%以上,以提振各方信心。在疫情防控舉措持續優化的影響下,明年經濟的實際增長也有望在5%以上,其中,有效拉動內需則是增長的關鍵。
為什麼經濟學家們會做出如此判斷?明年經濟會迎來怎麼樣的走勢?新形勢下,“穩增長”將推出哪些新舉措?
明年經濟將呈現前低後高態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702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0%。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
圖源:圖蟲創意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預測,我國2022全年增長將達到3.3%。
隨着疫情防控政策的進一步優化,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將成為接下來的主要任務。一般來説,年初設定的GDP目標往往是全年經濟運行的“錨”,那明年GDP增速該確定怎麼樣的目標?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多名經濟學家和券商建議將2023年GDP增速目標設定為5%以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等多位知名學者建議,將2023年GDP增速目標設定為5%以上,向各界傳遞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放開經濟活動的明確信號,以穩定預期、提振各方信心。
而對於明年經濟實際可能實現的增長,長城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蔣飛認為,明年GDP增速或在3.4%-6.6%之間,主要受疫情影響大小而定。他預計,明年一到四季度的增速分別為4.1%、6.3%、4.2%、5.2%。
“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5%左右,回到潛在增速,經濟增長驅動力也將更加均衡。”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温彬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基於明確的優化防疫措施信號已經發出,疫情對經濟活動的限制將逐步減弱,經濟增長將部分實現均值迴歸,繼續向合理增長區間收斂,2023年全年GDP有望實現4.5-5%左右的增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從節奏來看,王軍預計,明年經濟走勢料將呈先抑後揚、前低後高的態勢。
“一季度是全年低點,二季度開始有強勁反彈,兩年平均增速為3.8-4%。但4%上下的經濟增速仍然顯著低於目前學術界公認的5-5.5%的潛在增長水平。隨着經濟運行從底部緩慢向上的邊際改善,經濟下行將逐步結束,復甦替代衰退成為發展的主基調。”他説。
建議讓消費券發揮準現金作用
為何多位經濟學家都將明年GDP增速的預測定在5%左右?明年的穩增長又將從何處發力?
日前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定調明年經濟工作時,將“穩增長”放在了首位,提出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
而投資在今年扛起了穩增長的大旗。
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9%。其中,前三季度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1%,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6%。
圖源:圖蟲創意
“2023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啓下的過渡之年,102項基建重大項目將會全面落地,各地項目儲備也較為充足。從資金來源來看也有所保障。”温彬預計,明年的赤字率將會高於今年的2.8%,新增專項債規模也將在連續兩年3.65萬億元的基礎上相應提升。
此外,温彬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今年的6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將會繼續發揮作用,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共同支持基建投資。製造業投資方面,政策將繼續加大支持力度。政策驅動下,製造業投資的逆週期調節作用也在凸顯。
不過,考慮到財政資源支持的可持續性和較高的基數,明年基礎投資領域的超高增長或難以持續。
國泰君安宏觀研究團隊認為,預計2023年在高基數的基礎上增速略有回落,但仍維持韌性,專項債、政策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低息貸款等政策工具還將對投資持續形成支撐。
出口方面,今年三季度以來,海外需求顯著下滑,全球貿易大幅下滑,我國出口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降温。11月份,中國出口2960.9億美元,同比下降8.7%;同比增速較10月下行8.4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月下滑。
不過,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秦泰認為,大流行爆發三年來,中國工業產業鏈韌性大幅提升,產業結構升級獲得新的進展。
“產業鏈韌性提升、結構升級,令我們對明年的出口較今年四季度再度小幅改善、向仍然偏熱的發達經濟體需求趨勢迴歸的方向保持樂觀。預計淨出口在今年有望拉動全年GDP實際增長0.6個百分點的基礎上,2023年仍可保持0.1個百分點左右的正貢獻。”秦泰表示。
投資高增長或難以為繼,出口面臨負增長風險,消費需要在明年承擔“穩增長”重任,而擴大內需是當務之急。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預計,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為6.6%。
“未來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之間會取得一個更加有效的均衡,疫情防控持續優化,消費經營場所更加穩定,消費場景更加豐富,消費潛力有望得到進一步釋放。”不過,李超還表示,由於疫情的反覆衝擊,居民的收入預期不穩定,預防性儲蓄行為增加,邊際消費傾向或有所下降,消費增速中樞短期內較難回到疫情前水平。
“明年的經濟工作有幾個關鍵點。一方面是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和經濟發展之間會取得更有效的均衡;房地產仍是明年經濟的重要變量,‘三支箭’連發已是非常規的調控;明年平台經濟在完成整改後,有望全面恢復,為經濟增長帶來動能。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提振民營企業的信心也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關鍵。”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李大霄建議,繼續發放消費券以鼓勵消費,打通內循環。而在消費券的發放上,他建議可以借鑑香港經驗。
“消費券發放應該覆蓋所有行業,而不單單是手機、電腦等個別領域,要讓它發揮準現金替代作用。香港的經驗是,你只有用了第一期的消費券才能領第二期的消費券,或者在第一張使用後可以立刻領第二張,這樣對於消費者來説就有很大的消費動力,真正帶動全民消費。”他説。
房地產市場如何變化?
房地產作為拉動內需的核心動力,在今年經歷了較大的挑戰。明年,房地產市場會有何變化?
值得關注的是,在12月6日公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通稿中,並未提及“房地產”,在近年來尚屬首次。
這或許與近期已發佈眾多房地產利好政策相關。
在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關於“保交樓、穩民生”的定調後,地方政府在供給端壓實主體責任;央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佈的“金融16條”支持優質房地產企業合理使用預售監管資金,“第二支箭”支持民營房企發行2500億元債券融資,央行面向6家商業銀行推出2000億元“保交樓”的貸款支持計劃等陸續落地。
圖源:圖蟲創意
“目前的房地產政策部署已基本到位了,已經形成了涵蓋供給端、需求端的一攬子政策體系。”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明年的重點就是疏通執行的效果和效率。在供給端保證交樓、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下,在需求端降低利率、鼓勵剛需和改善,保持市場一定活躍度,對沖風險下行,剩下的都交給市場來解決,允許風險有序釋放,貫徹市場化、法制化原則。
“銷售面積和新開工面積在最近幾個月內就可以企穩,明年3、4月份後開始反彈,明年環比增長可能有20%以上。但明年房地產可能還不能為經濟起到拉動作用。”瑞銀投資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在近日的演講上表示。
房價方面,蔣飛預計,中國房地產週期已經從上漲的長週期轉變為後周期,房價下行壓力逐漸增加。根據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領先房價大概6個月左右的關係,可以預判明年房價大概率仍是下降態勢,預計為-5%。
“明年房價很難有明顯的起色,因為現在整個資產價格下跌的預期還是較為強烈,實際下跌幅度也很大。因此,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止住持續下跌和過快下跌的趨勢,爭取在明年穩住資產價格。預計在明年7月份之後,房價會開始趨穩。”李宇嘉告訴時代週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