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3月5日電 (記者 謝藝觀)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再次確立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3%左右的調控目標。
“2022年CPI同比增長目標控制在3%以內,從近10年目標設置來看,有7年均設置為3%以內的目標。如果剔除掉2020年受疫情擾動,目標設置在3.5%以內,CPI連續7年設置為3.0%的目標。這也表明了,物價漲幅採取常態化設置的意圖。”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專題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楊暢表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CPI比上年上漲0.9%,完成全年3%左右的調控目標。從2021年CPI全年走勢看,上半年受翹尾因素影響,CPI同比曾一度走高,但隨着豬肉價格降幅持續擴大,自6月份開始,CPI連續多月回落。10月份和11月份,受鮮菜價格大漲等帶動,CPI同比漲幅再次快速擴大。
CPI漲跌幅走勢圖。來自國家統計局
2021年CPI同比漲幅與往年相比較低,“這一方面是因為2021年豬肉價格整體處於低位,拉低了CPI,另一方面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局部點狀散發,終端消費還未完全恢復,影響到了居民消費價格。”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表示。
2022年CPI同比漲幅會如何變動?是否會超過2021年CPI漲幅?
“從結構上看,CPI主要由食品分項和非食品分項構成,其上漲的動力來源可大致分為食品價格的推動和非食品價格從上游向下遊的傳導。食品價格的不確定性主要來自於新一輪豬週期何時開啓。”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告訴中新財經記者。
在温彬看來,目前,本輪豬週期正處於產能去化階段,豬肉價格同比增速已經連續16個月負增長,是拖累CPI走勢的主要原因。去年6月後,能繁母豬存欄數量出現環比下降趨勢,按照歷史規律推算,反映到對生豬出欄的影響大致滯後10個月,也就是今年下半年豬肉價格可能進入新一輪上漲。
北京豐台區一家大型超市內的豬肉區。 中新網記者 謝藝觀 攝
“非食品價格的走勢與PPI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價格從上游向下遊的傳導在很大程度受到全球輸入性通脹的影響。當前,全球通脹仍處於持續升温中。”温彬認為,本輪全球通脹主要源於疫情衝擊下的供給受限。地緣政治衝突導致市場避險情緒迅速升温,以能源為首的大宗商品價格再次開始上漲,預計年內價格易上難下,輸入性通脹壓力增加。
温彬指出,在國內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等政策調控下,我國通脹水平有望保持在可控區間,但未來通脹走勢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一方面,在全球通脹高企的情況下,我國面臨輸入性通脹風險。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經歷了去年暴漲之後,今年年初以來天然氣、棕櫚油、原油、鋁、動力煤、鐵礦石等主要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再度出現明顯上漲,如果新一輪豬肉價格上漲疊加價格從生產端向消費端傳導形成共振,那麼將對CPI形成較大上漲壓力。
劉學智也預計,2022年CPI將略有上升,全年漲幅可能高於2021年,整體漲幅將較為温和,不存在通脹壓力。“另外,當前CPI和PPI差值仍然較大,2022年二者剪刀差將顯著收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