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進博會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金額707.2億美元。”
11月10日,在進博會閉幕會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亮出了“成績單”:本屆進博會“朋友圈”進一步擴大,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企業均踴躍參展。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數量達281家,其中近40家為首次亮相的新朋友,更有120多家是連續四屆參展的老朋友。
至此,為期6天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圓滿閉幕。
本屆進博會吸引了58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參加國家展,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參展商亮相企業展,國別、企業數均超過上屆。據進博局統計,今年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回頭率超過80%。
在進博會現場,多家參展企業負責人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進博會對公司發展意義很大,他們表示,藉助進博會這個平台,我們不僅可以讓更多人瞭解到自己企業的先進產品/技術;同時,參與進博會也是一個加強品牌合作的機會。“通過進博會平台我們可以和更多合作伙伴、政府各個部門交流。”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參展商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由於“今年收穫滿滿,也對中國市場信心滿滿”,紛紛續簽第五屆進博會。
齊聚世界五百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代表性企業
六大展區各具特色、亮點紛呈
本屆進博會企業展設置了六大展區,包括食品及農產品、汽車、技術裝備、消費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以及服務貿易展區。
每個展區都各具特色。
食品及農產品展區參展企業國別更多,102個國家的1200多家企業帶來的全球美食,讓消費者體驗到“舌尖上的進博會”。
展品範圍包括飲料和酒類,休閒食品、甜食、調味品,乳製品,蔬果和農產品,肉類、水產品和冷凍食品,預包裝食品,綜合食品等。展區倡導農產品綠色、健康、安全的生產方式,參展企業既有世界五百強和行業龍頭企業,也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及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性企業。
汽車展區彙集了全球十大汽車集團,全面展示世界汽車工業的最新發展成果和未來願景。
展區以“科技前沿,未來引領”為主線,以“1+4+1”(即1個專委會,4個細分板塊,1個重要論壇)佈局為抓手,結合中國汽車產業熱點和轉型升級需要,設置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芯片、汽車新能源4大細分板塊,每個板塊均有世界頭部企業出展,成為響應國家戰略、展示產業前沿趨勢、推動中國汽車創新發展的最有力載體。
技術裝備展區設置集成電路、數字工業、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等專區,專區總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
該展區匯聚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製造技術和裝備領域的“重磅”展客商,旨在以先進技術為中心,引領行業創新趨勢,為全球製造業提供交流平台,打造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助力高質量發展和國際製造業企業積極參與的高端展示和交流平台。
消費品展區展覽面積超過9萬平方米,是面積最大的展區,展品範圍主要覆蓋美妝及日化用品、智能家電及家居、時尚潮流及珠寶、體育用品及賽事四個主題板塊。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生產及消費理念,貫穿展區各品類細分領域,引領綠色可持續生活方式轉變。
在該展區,全球十大化妝品品牌、世界三大時尚高端消費品巨頭首次集體亮相,體育用品及賽事專區突出展示冰雪元素。
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聚焦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整合“大健康”全產業鏈,打造高科技智能化、精準個性化、標準專業化、融合國際化的“大健康”產品和科技的全球首發平台。
展品涵蓋藥品、醫療器械、高值耗材、生命科學與臨牀醫學儀器、養老康復及輔助產品、營養保健食品及健康護理、醫療美容、醫療旅遊等與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領域。
服務貿易展區聚焦數字化應用推廣,為服貿產業打造新場景、創造新業態,全新亮相的文化旅遊板塊引起廣泛關注。
該展區在鞏固深化金融諮詢、檢測認證、物流航運、供應鏈平台、綜合服務等既有板塊的基礎上,緊扣“十四五”規劃和產業發展方向,下沉細分領域,集聚行業領軍龍頭,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更加專業、智慧、綠色的國際服務產品。
“展會期間,第四屆進博會參展商聯盟舉辦了20多場活動。工業數字轉型、公共衞生防疫等專委會發布行業報告,有效幫助企業獲取權威信息、把握行業發展趨勢。” 孫成海説。
“舌尖上的進博會”
綠色、健康、安全、便利是共性
“吃”的誘惑永遠最大,在進博會期間,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憑藉“色香味”俱全的優勢,吸引到大量人流。
隨處可見試吃體驗,有現場烹飪,也有抽獎活動,還有專業人士教你品鑑各類飲品。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綠色、健康、安全、便利成為諸多展品的共性。
這次,豐益國際首次展出高端有機品牌YOJI樸食有機——精選源自西班牙地中海膳食精髓的有機橄欖油、椰子之國菲律賓的有機椰子油和哈薩克斯坦的有機葵花籽油。
“YOJI樸食有機做到了無工業污染、無農藥、無化肥、無殺蟲劑、無生長激素、無抗生素等,可視化溯源,所見即所得。” 豐益國際工作人員稱。
正大集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本屆進博會展出的Meat Zero,是泰國第一個多品種植物基仿造肉品牌,是第一次在中國市場亮相。該產品使用了PLANT-TEC創新科技,植物也可以神奇地仿製出動物肉類的風味、口感與質地。雖然這些產品不含肉類,但依舊可以帶給我們令人驚歎的、品嚐肉類的絕佳體驗。產品營養豐富,飽含蛋白質和植物纖維,無膽固醇。Meat Zero使用觸感天然、可回收的包裝。Meat Zero有多種食用方法,既可家庭烹飪又便攜可外帶,既可作為零食也可當作主餐。”
本屆進博會中,都樂帶來了產地覆蓋10個國家53個品項的果蔬產品,都樂方面表示:“我們藉助進博會的平台,積極與合作伙伴溝通交流,達成採購意向。”
據瞭解,都樂已經在進博會期間與菲律賓領館簽訂了2022年合作備忘錄。
麥德龍中國副首席執行官陳志宇對記者説:“我們這次展出的進口商品很豐富,除了一直廣受消費者歡迎的進口葡萄酒、香檳、氣泡酒、三文魚及產量稀少的藍鰭金槍魚外,還有在家就能DIY出手衝味道的多款意大利風味咖啡、高山雪水灌溉的日本北海道大米等,讓消費者在現場就能體驗來自五大洲的不同風味。”
“醫療新技術的最佳舞台”
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數量達135項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數量達135項,繼續位居六大展區之首。
今年是拜耳第四次參加進博會,展示了一系列創新的醫療健康和作物科學的解決方案。
拜耳中國傳播部副總裁張蕾對記者介紹:“前列腺癌治療藥物諾倍戈®(達羅他胺)作為一款口服雄激素受體抑制劑(ARi),分子結構獨特,與受體親和力高,從而可抑制受體功能和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諾倍戈今年在中國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有高危轉移風險的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
本次進博會,輝瑞腫瘤首秀三款重磅創新腫瘤產品:包括洛拉替尼、舒格利單抗和注射用醋酸地加瑞克。
輝瑞生物製藥集團中國區腫瘤事業部總經理王怡親説:“我們不斷通過科學創新和戰略合作將更多優質腫瘤藥物引進中國,並快速實現商業化。未來,期待‘科學制勝’的車輪搭載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走向‘治癒’明天,我們也將繼續攜手各界一起努力,為腫瘤患者獲得更多生存獲益、提高生活質量提供可能,為共克癌症全力而戰!”
默沙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本屆進博會,我們的展台亮點之一是在研口服抗病毒藥物”。
據瞭解,為了抗擊新冠疫情,默沙東已經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了在研口服抗病毒藥物Molnupiravir的緊急使用授權申請,用於治療有發展為重度風險和/或住院風險的輕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成年患者。
如果獲得授權,Molnupiravir有望成為首款治療新冠肺炎的口服抗病毒藥物。
本屆進博會,強生消費品的互動體驗區吸引了不少觀眾流連駐足。通過高科技感專業皮膚檢測、UVLOOK 防曬相機、脱髮輔助評估小程序三大科學測試,強生消費品打造了一個沉浸式的體驗空間,讓體驗者對自己的皮膚和頭皮狀態有了一個更詳細、更科學的瞭解,從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產品。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告訴記者:“新冠疫情進一步提升了公眾對醫療健康管理的需求,為醫藥行業同時帶來挑戰與機遇。後疫情時代,醫療創新、數字化醫療和全球合作成為全球醫療健康產業共同面對的課題,也推動中國醫療健康產業加速轉型升級。”
“新朋舊友齊聚,友情已續約”
資生堂、拜耳等續約第五屆進博會
孫成海説:本屆進博會“朋友圈”進一步擴大,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企業均踴躍參展。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數量達281家,其中近40家為首次亮相的新朋友,更有120多家是連續四屆參展的老朋友。
高德美便是首次來進博會參展,高德美中國總經理雷紅雨告訴記者:“對於我們而言,今年能夠來參加進博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富有活力的平台,彰顯了中國政府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加速中國發展的企業戰略。”
驪住集團第二次參展進博會,“去年,我們碩果累累”,驪住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驪住水科技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陶江告訴記者,“我們不僅通過抓住多向交流的寶貴機遇,讓更多人瞭解到來自驪住的先進產品矩陣與多元品牌組合,更與濟南市政府和上海普陀區政府實現了友好洽談與業務接洽”。
陶江坦言,來進博會參展,讓她深切感受到“展品變商品”的“中國速度”,抓住了由“參展商變投資商”的發展機遇。
據瞭解,本屆進博會,企業商業展共有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29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面積達到36.6萬平米,再創歷史新高,展示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422項。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本屆進博會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金額707.2億美元,比上屆略降2.6%。
在進博會現場,有不少參展商告訴記者,由於“今年收穫滿滿,也對中國市場信心滿滿”,於是已經紛紛簽約第五屆進博會,比如資生堂、拜耳等。
資生堂中國CEO藤原憲太郎表示:“作為絕佳的展示及合作交流平台,進博會為全球新秀新品的加速落地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並帶來了強大的溢出效應。今年我們收穫滿滿,也對中國市場信心滿滿。”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編輯 陳莉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