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曾樂)訊,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扮演着愈發重要的角色。
當前,國內多家企業紛紛從制氫、儲氫、用氫等方面大力佈局氫能行業。有行業數據統計,2021年1-7月,國內氫能產業公開投資事件超80起,名義總投資金額逾2500億元,同比增長超90%,其中百億級投資規模的項目超過10起。
隨着氫能概念火熱、多方紛紛加碼,背後交織着怎樣的冰與火?
氫能概念股一度暴漲,但也有“遇冷”情況
新能源日報記者注意到,近期,不少氫能源概念股一度暴漲。
8月17日,氫能源概念股厚普股份收到了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關注函顯示,2021年7月5日至8月16日,該公司股價漲幅達195.51%。其中,7月5日至8月13日,兩次觸及股價異常波動標準;8月16日股價再次漲停。
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厚普股份氫能業務收入僅佔當期營業總收入的2.74%。
對此,厚普股份在回覆函中表示,“公司氫能業務屬於起步初期,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簽訂單僅1300 萬元,不足以影響公司的收益,暫時不會成為公司主營業務,未來氫能業務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尚不明確。”
同時,8月17日,氫能源概念股致遠新能也因股價異動收到關注函。關注函顯示,2021年8月3日至8月16日,該公司股價漲幅達110.82%,與同期創業板綜指偏離度較高,期間兩次觸及股價異常波動情形。
對此,致遠新能在回覆函中表示,“公司目前仍以車載液化天然氣供氣系統為主要業務,氫燃料供氣系統為研發項目儲備階段,研發成果具有不確定性。目前氫能在重卡等商用車領域使用的商業模式仍處於探索期,還不具備經濟性,相關政策的具體實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此外,億華通、全柴動力等涉及氫能概念的股票近期也出現了漲停現象。
截至8月20日收盤,厚普股份報收於27.88元/股,總市值為101.68億元;致遠新能報收於39元/股,總市值為52億元。
資本市場火熱的同時,新能源日報記者注意到,也有部分企業近期“遇冷”。
8月18日,上交所決定終止對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重塑股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審核。
就在8月17日,重塑股份和保薦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向上交所提交了《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上重塑[2021]11號)和《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撤回上海重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中建證發[2021]1103號),申請撤回申請文件。
資料顯示,重塑股份作為燃料電池技術提供商,其主營業務包括:燃料電池系統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燃料電池工程應用開發服務。
新能源日報記者注意到,在其招股書所提及的“風險因素”裏,除技術升級迭代、產業政策變化風險外,還包括未能實現產業化、應收賬款無法及時回收、收入波動幅度較大、對外擔保產生的或有損失、發行失敗風險。
企業大練“氫”功,但行業尚存不少難題
“雙碳”背景下,不少企業正大練“氫”功。
開源證券研究認為,依據國家的補貼內容判斷,現階段的產業鏈發展重點為燃料電池汽車推廣與氫氣供給。
具體來看,以隆基股份為代表,在發電端有優勢的能源巨頭重點佈局清潔能源制氫;以億華通、重塑股份為代表的新興高科技企業,通過參股或合資的方式與產業鏈內各環節龍頭合作,實現燃料電池系統的集成;以濰柴動力為代表的傳統巨頭,通過與海外燃料電池龍頭巴拉德合資建廠直接引入先進的燃料電池技術。
而電池系統內部分零部件仍依靠國外企業的核心技術,如電堆中的膜電極、供氣系統中的空壓機、氫循環泵等,國內鴻基創能、雪人股份等在重點突破上述領域。
近一個月以來,不少上市公司紛紛湧入氫能產業:8月6日,昇輝科技宣佈成立昇輝新能源有限公司,擬重點聚焦氫能產業,從氫能儲能等核心產業環節進行投資、佈局;7月29日,協鑫新能源發佈了該公司氫能戰略。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新能源日報記者,目前氫能源相關產業在我國仍處於發展初期。
來源:安信證券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新能源日報記者分析表示,從世界範圍內來看,燃料電池目前的瓶頸技術以及遇到的障礙有:燃料電池的成本過高、燃料電池的耐久性有待提高、電堆的能量密度有待提高、基礎設施(如:加氫站)的建設需要加速。
“企業還是需要將重心放在打造自身競爭力上。戰略方面,企業需要真正關注FCEV(燃料電池電動車)的穩定性、可靠性;策略方面,需要聚焦關鍵環節技術,攻克氫氣泄露、耐久性差等難題。”有氫能行業資深從業者向新能源日報記者如是説。
據中國氫能聯盟發佈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2030年,我國加氫站數量將突破1500座;到2050年,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佔比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
此外,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餘卓平向新能源日報記者分析表示,“為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氫能將在我國重工業、中重型運輸、建築供暖等難以脱碳的行業中發揮關鍵作用。”同時,他預測,“2060年,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從目前的3342萬噸增加至近1.3億噸左右,在終端能源消費中佔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