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
今日社評
中國資本市場經過三十年發展,在市場規模、體系結構、發展質量和開放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近兩年多來,資本市場推進“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方針落地,積極倡導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各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資本市場各方參與者應當相信,中國經濟有能力行穩致遠,中國資本市場有能力辦好自己的事。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近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圓桌會上發表演講,論及A股市場波動、註冊制改革、IPO“帶病闖關”等多個市場關注的問題。易會滿表示,當前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部分學者、分析師關注外部因素遠遠超過國內因素,對美債收益率的關注超過中國國債收益率,對境外通脹預期的關注超過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對這種現象我不作評價,但對照新發展格局,建議大家做些思考”。(相關報道見03版)
資本市場從今年2月中旬開始調整,目前滬深股市主要指數調整幅度均已達到10%,創業板指數跌幅甚至超過20%,一些投資者尤其是基金投資者損失較大。資本市場這波調整的主要原因是基金“抱團股”大幅下跌。“抱團股”是指因基本面優秀被眾多機構投資者集中買入並持有的股票,前一段時間漲幅巨大。中國股市在經歷一波回調後,呈現逐步企穩態勢,但近日受一些外部因素影響,又出現了比較劇烈的波動。
此時,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建議大家“做些思考”,可謂意味深長。
近日,美國政府簽署總額達1.9萬億美元的新冠疫情紓困法案,此前美國已實施了總計2.9萬億美元的紓困法案。全球疫情暴發後,歐美多國央行紛紛開啓量化寬鬆模式,全球貨幣環境超寬鬆,貨幣政策穩健的中國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外資紛紛流入中國股市和債市。未來,如果美債收益率持續上升,流入中國市場的資金可能迴流美國債市,導致A股增量資金減少,對股價造成一定衝擊。從這個角度看,部分學者、分析師關注外部因素遠遠超過國內因素,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從外資持股的總量來看,其流進流出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並不顯著。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外資持續3年保持淨流入,截至2020年底,境外投資者持有A股資產突破3萬億元。儘管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力度持續加大,但持股市值和業務佔比均不到5%,這個比例在成熟市場中並不算高。
這幾年中,中國資本市場監管者深刻汲取之前股市異常波動的教訓,針對場內場外、境內境外各類市場主體,堅持看得清、可穿透、管得住,通過一系列措施控制好槓桿資金規模和水平。當前,A股市場槓桿風險總體可控,這也就意味着資本市場風險總體可控,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在市場流動性方面,“不急轉彎”是關鍵詞,今年貨幣政策仍將保持中性。在經濟基本面方面,受美歐復甦提速影響,今年1-2月我國出口同比大增,同時製造業投資也在強勁修復之中。
綜合各方面因素可以判定,近期股市調整是市場內部運行的結果,與海外因素或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直接關聯。一些分析人士過度關注美債收益率、境外通脹預期等外部因素,無助於正確解讀中國資本市場的走勢,反而可能引發市場產生不必要的波動,給投資者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中國資本市場經過三十年發展,在市場規模、體系結構、發展質量和開放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近兩年多來,資本市場推進“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落地,積極倡導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各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資本市場各方參與者應當樹立信心,相信中國經濟有能力行穩致遠,相信中國資本市場有能力辦好自己的事。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中國資本市場只要紮紮實實辦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定能帶給廣大投資者更穩定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