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減值,是近兩年A股上市公司年報大雷之一。
從背後原因來看,大幅計提商譽成為業績虧損的一大原因。監管層對此曾有過建議,上市公司可以採用商譽攤銷的方式,在會計規則上,將當年的商譽減值分攤到之後的幾個會計年度裏。
但企業出於自身角度,更傾向於一次性計提,商譽每年都分攤,那每年都要背一個包袱,如果經營不好,連續幾年虧損還會被ST或者直接強制退市,反倒不如把商譽一次全部計提,讓雷徹底爆掉,以防後患。
事實上,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處理商譽的時候,也都是這麼做的。
那麼,什麼是商譽,如何判定爆雷風險?
商譽是一家企業在併購另一家企業的過程中,所涉及的收購對價大於或小於被併購對象的可辨認的對應淨資產,即我們俗稱溢價或折價的那部分差價。但商譽並非在併購後就有,而是在併購後形成的母子公司在合併報表的過程中產生的。
所以,商譽可以講並不是一個會計科目,而只是一個報表項目。
兩個指標比較靠譜:
1,商譽佔總資產比,簡單説就是商譽佔企業合併報表的總資產的比例;
2,商譽佔淨資產比率,商譽佔企業合併報表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比例;
爆雷風險有多大,本質上要看其商譽本身有多大,其爆雷的上限就是全部商譽減值。從外,商譽佔淨利潤比重越大,商譽減值引發業績虧損的風險就越大。商譽引發的爆雷風險不用忽視。
據此,小編統計出了A股市場上商譽風險比較高公司,以供投資者做參考:
(數據來源:東財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