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收官,險資的調倉動向也逐步清晰。作為機構中的重要成員,險資秉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對上漲邏輯和政策方向把握最準,因此險資的持倉動向備受投資者關注。
總體上來看,險資三季度延續了二季度的風格,繼續減持銀行、地產等板塊。但是險資三季度,加倉了新能源、“專精特新”等概念股。
明顯減持銀行地產
數據顯示,截止三季度末,滬深兩市共有31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了險資的身影,險資合計持股市值達到1.27萬億元。其中,86家公司被險資新進持有,53家公司被增持。
從持股數量來看,險資持有的前十大重倉股多數為銀行股,分別為中國人壽、平安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民生銀行、中國聯通、興業銀行、華夏銀行、郵儲銀行。
從持股比例來看,險資對保險、銀行、地產等行業的持股比例最大。由此可以看出,銀行、保險等大金融股依然是險資的最愛。
不過,從三季度的持倉變化來看,險資對銀行的減持較為集中,多家險資對這兩大板塊做出不同程度減持。比如中國人壽和中國太平洋人壽雙雙減持了杭州銀行,分別減持1395.3萬股和1422.7萬股。
事實上,今年以來,銀行遭遇險資減持的現象不斷。早在此前,險資就曾減持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銀行股。而這是由於險資的特性,減持部分盈利資產可能是為了釋放利潤,提高整體收益率。
除此之外,險資還減持了地產股。比如,大家人壽減持金地集團1.2億股;中國人壽減持萬科A、招商蛇口等。
主要是由於,今年以來個別地產公司出現債務違約,一度引發了險資的投資者的擔憂。而追求長期回報的險資從控制風險的原則出發,適當降低了房地產股的投資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貴州茅台的三季報中,前十大股東中已沒有險資身影。而這也符合險資對自身的定位,折射出險資對貴州茅台等部分龍頭股局部估值過高的擔憂,並在操作策略上靈活調整收益兑現的節奏。
加倉週期股與科技股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險資對銀行、地產股、公用事業等能提供穩定現金流的行業板塊青睞有加。但今年險資在減持銀行、地產等股的同時,對週期股和科技股卻顯現出了加倉意願。
一個最經典的特徵是加倉邁瑞醫療等大幅回撤的“落難白馬”股。事實上,自2019年以來,險資就對邁瑞醫療進行多次調研,但此前都是“只看不買”。據悉,在險資頻繁調研期間,邁瑞醫療的股價曾從107元/股飆增至2021年7月1日的502元/股。
不過,隨後受集採消息影響,邁瑞醫療股價一路大幅下挫至276元/股,近乎腰斬。於是今年三季度中國人壽一口氣買入邁瑞醫療468萬股,持倉金額18億元。
除了巧妙的買入邁瑞醫療以外,險資還對新能源、“專精特新”等概念股青睞有加。
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險資持有新能源概念股總市值達321億元,較二季度末增長44億元。具體到個股而言,包括中材科技、華工科技、精鍛科技、天華超淨、英飛特等。
險資大手筆加倉新能源板塊,一方面,由於在“碳中和”目標下,光伏、風電、核電成長屬性凸顯,政策趨於明朗;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行業增長超預期,特別是新能源電池門檻還是比較高的,藴含了很多經驗和時間的積累。
對“專精特新”的相關概念股,險資也進行了加倉。具體到個股上,包括正海生物、上海天洋等。
其實險資加倉“專精特新”的邏輯,與加倉科技等板塊的邏輯相似。主要是在政策驅動向,行業的進步,且相關細分領域處於業績高增長期。
整體上來看,三季度險資踐行了價值投資理念,增持的標的業績確定性強、未來成長空間大,且受益於政策扶持,又或是處於景氣週期。
調研新動向
此外,據悉,近半個月以來險資調研了240只個股,重點關注了半導體、鋰電以及消費電子三大板塊。
具體到個股而言,險資對天齊鋰業、兆易創新、中微公司、歌爾股份這幾隻個股關注度較高。
究其原因,隨着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鋰電龍頭紛紛擴產,行業景氣度較高,前景廣闊。而消費電子板塊,經過前期的調整和修復,估值逐漸趨向於合理狀態。加之我國出口強勁,這也可能受到國際環境變化的階段性影響。
總得來説,險資傾向於選擇各景氣行業的細分龍頭,並且估值相對合理。險資的投資收益來自組合投資,而且持倉週期特別長,因此不建議投資者盲目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