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中A股史上最貴新股,成立三年的清松資本是如何做到的?
今年是創業邦第9年推出“40位40歲以下投資人”榜單,旨在尋找那些極具洞見、穩立浪尖的資本伯樂。為了此次榜單評選,創業邦採訪了本次上榜的部分投資人,力圖解密他們各具特色的投資邏輯,探尋他們投資背後的故事。
文丨鄧雙琳 宇哲
編輯丨劉巖 鍾小玉
圖片設計丨李斌才
又一次敲鐘IPO,“很不Lucky”的張松轉身成為幸運的投資人。
創業邦8月16日消息,義翹神州科技剛剛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為中國重組蛋白及抗體試劑第一股。義翹神州科技開盤漲104.8%,收盤價為493.32元/股,目前總市值335億元,其發行價為292.92元/股,超越此前石頭科技271.12元的記錄,成為A股歷史上發行價最高的新股。這是清松資本在2年內成功拿下的第3個IPO。
義翹神州是張松押注謝良志博士團隊,打造的繼神州細胞之後又一個百億IPO項目。2016年12月,專注重組蛋白和抗體生物試劑及臨牀前CRO服務的義翹神州和專注創新藥研發的神州細胞分立,作為神州細胞的核心投資人,2019年張松帶領清松資本毫不猶豫地加倉支持。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義翹神州憑藉數十年耕耘積累下的科研能力脱穎而出,全球首個成功表達了新型冠狀病毒重要靶點受體結合域蛋白S-RBD,獲得高純度蛋白科研工具試劑,業績也實現迅猛增長。
招股書顯示,義翹神州2020年實現營收15.96億元,相比2019年猛增782%;同期實現淨利潤為11.28億元,同比增長2996.9%。
不止義翹神州,清松資本之前已經連續拿下亞盛醫藥、神州細胞兩個IPO,今年還有六個項目也已經進入IPO階段,專注醫療健康領域的清松資本正在迎來收穫期。
但接受創業邦採訪時,張松卻自嘲説:“我其實是一個很不lucky的人。”清松資本創立背後,也有一段曲折而不平凡的創業經歷。
“很不Lucky”人的瘋狂
和其他投資機構看起來較為“高大上”的office不太一樣,清松資本更像是一家創業公司——沒有多餘的裝飾,整個空間的氛圍倒是讓人嗅出了幾絲創業的拼勁兒。
張松的辦公室亦是如此,一張老式辦公桌,幾個簡櫃,一眼望去,整個空間裏最吸睛的是書,各式各樣的書,幾層的書架堆不下,便一排排地摞在窗台上、書桌上,從《萬曆十五年》到《1984》,從生物學教材到醫院管理學,讓人盲猜這間屋子主人的身份,倒像是個學者。
張松的確和印象中的投資人不太一樣,投資人善談,而張松卻鮮少在媒體露面,清松資本也承襲了創始人的氣質,極少做曝光,即使這兩年已經在醫療投資行業裏小有名氣。
這是個性使然,張松清華生物學博士出身,即使做投資十餘年,但或多或少還是保留着理科男的氣質,比起去台前佈道,他覺得在台下埋頭做事更自在。
幸運只是給少數人的。談到自己並不“lucky”,是因為清松資本成立的時間點確實不怎麼好——清松資本在2017年12月底進行基金備案,這個時候,VC2.0時代帶來的黃金期已經臨近尾聲,前幾年被熱情和狂歡漲滿的泡沫已經被戳破,冬天悄然襲來,募資難成為行業普遍問題。所有人心照不宣地收緊了口袋,許多二三線機構手裏已經沒有多少餘糧,一些更小的機構,彈盡糧絕後,只能選擇消失。
寒窗苦讀二十餘年,得到博士學位,又曾在鼎暉投資任職多年,張松修煉出了穩重的性子。但他卻做了件“瘋狂”的事——離開一線基金,而且選擇在一個“艱難”的時間點,去做醫療垂直行業投資。
“説實話,剛出來時,因為整個環境的影響,明顯感覺到一個季度比一個季度差,甚至一個月比一個月更差”,張松坦誠道,“但那個時候更大的念頭是如果再不去抓生物醫療這個機會窗口,過兩年一定會後悔。”
但是現在,在他人眼裏,張松無疑變得很“lucky”——2019年,科創板推出後,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發行,醫療創業公司的前途開始變得光明。2020年,疫情來襲,加速了醫療企業的發展,醫療投資開始變得主流,助推出了一大批明星醫療企業。清松資本也幸運地踩中了風向,收穫了亞盛醫藥、神州細胞、義翹神州等一系列的明星項目。三年卧薪嚐膽,清松資本的基金盤也開始迎來良性退出循環。
幸運或否,都是調侃,不可否認的是,背後必然有實實在在的、有規律可循的邏輯和付出。畢竟運氣這種東西,掰開了捻碎了仔細瞧,裏面都是努力。
連續投中百億市值龍頭的內在邏輯
在“單飛”之前,張松對技術驅動型的醫療公司做了仔細梳理,發現一級市場對於這類公司的態度明顯呈階段性:2010年至2015年,投資機構朦朧感覺到醫療有機會,但真正成規模出手的並不是很多。
而到了2015年以後,許多原本投TMT的機構開始發現醫療是一個大行業,所以他們都把重心陸續轉移到了醫療行業。
這時,過去幾年一直在做醫療投資的張松明顯感覺到,醫療的趨勢性機會來了。為了擴展自己的邊界,一向沉穩的他決定挑戰一次:單幹吧,做專業化機構。
近兩年,一級市場基金的兩極趨勢愈來愈明顯,一類是資源集中的頭部基金呈平台化發展,另一類是小一些的基金越來越趨於專業細分。
面對子彈多的平台型大基金,張松認為醫療行業的投資,專業機構還是會有長期優勢,因為醫療行業有一定技術壁壘存在。
清松資本有一套清晰的投資打法,並且儘可能嚴格地按照這套投資圖譜去描寫。他們更注重技術驅動型的公司,尤其是有明確的技術壁壘的、有能力成為細分領域龍頭企業。
在張松看來,醫療行業的天花板相當高,即使是行業龍頭,離未來的天花板也有很長的路需要走,因此,一方面龍頭企業可以保持長時間的持續增長,另一方面,資源越來越集中,龍頭效應也會越來越明顯。“從各個細分領域去尋找已經成為或即將成為龍頭的企業,從安全角度來看,風險沒那麼大,另外行業龍頭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去理解行業、去挖掘一些交叉領域的機會點。”
“但行業龍頭也不是那麼好找的,”張松補充到,“這需要投資人對醫療行業的上下游鏈條都極其熟悉,需要一定的專業性,這也正是專業化機構的優勢所在。”
例如清松資本連續重倉投入了神州細胞和義翹神州的謝良志博士團隊。
從財務數據看,神州細胞並不是一家亮眼的公司。從事創新藥研發,神州細胞曾三年虧損6億。而彼時,港交所、科創板針對未盈利上市醫藥公司的新政尚未推出,資本市場發展上面臨不確定性。但張松當時看中了謝良志博士團隊紮實的技術積累,這也是他在做盡調時所看重的一點。
2014年,埃博拉疫情愈演愈烈之時,謝良志博士團隊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埃博拉(EBOV NP, GP, VP40, VP24) 相關試劑的研發和投產。H1N1甲流、H7N9禽流感、埃博拉病毒……幾乎每一次病毒疫情,他們都在第一時間完成病毒靶點試劑開發。
在張松看來,謝良志博士打造的神州細胞、義翹神州積累很紮實,這樣厚積薄發的企業正是清松資本所尋找的投資標的。
事實證明,技術優勢確實讓義翹神州“一鳴驚人”。疫情後,義翹神州僅花12天便開發出了一系列的病毒關鍵靶點蛋白,後又在創新藥物疫苗以及檢測試劑開發等方面提供給了重要支持。
張松告訴創業邦,疫情會讓醫療行業產生結構性的變化。正常的行業週期是5~8年,一輪週期後,會淘汰掉一批在業務模式、產品質量和公司管理方面有問題的企業,但是疫情加速了這一過程。優質的企業會在這個過程中獲益,加速產品研發和上市,而一些公司則會加速暴露弊端,面臨被提前淘汰的境地。
做創業者“第一個想到的人”
“我們不希望做單純撒芝麻的財務投資人,定位更傾向於做具備生物醫療產業思維的財務投資人,能夠和企業有更多專業性的協同”,張松説,“我經常和創始人開玩笑,説我們可能不是最大的股東,但我們會是企業發展有需要時第一個想到的股東。”
對於每一個被投企業,清松資本都樂於向企業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投後賦能,希望能夠陪伴這些優秀的創新型生物醫療企業共同成長。
以克睿基因為例,這家由CRISPR技術的先行者聯合創辦的轉化型生物科技企業,專注於病毒遞送系統及基因編輯系統應用開發的創新基因治療,致力於解決難治癒腫瘤、複雜遺傳性疾病的臨牀需求。
克睿基因是張松的幾個同學和清華的師弟師妹一起創立起來的,張松從頭到尾參與了克睿基因的發展,尤其是在融資層面與戰略方向上。
在應對非洲豬瘟時,克睿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開發設計了一個非洲豬瘟的快速檢測試劑盒,現場半個小時就能出結果。相比傳統的拿到實驗室做實驗出結果的方式,試劑盒大幅提升了檢測的時間效率,也打開了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在過去的投資中,張松對國內的養豬產業也有所瞭解,於是給克睿基因“出謀劃策”。
“這些搞基因的科學家團隊,過去哪會深入接觸養豬產業?”張鬆開玩笑道,“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幫團隊去做銜接。這也是我們希望扮演的角色,能夠為企業發展提供真正有效的幫助。”
以前,未盈利的醫療企業的上市渠道屈指可數。現在,除了納斯達克和港交所,還有內地的科創板。從2018年開始,一級市場的創投機構普遍面臨着“募資難、退出難”的冰點局面,科創板的推出有效地紓解了退出渠道,而創業板註冊制的推出,則有效地補充了科創板的退出定位,為企業迎來了更多的可能性,這也有利於創投機構未來多元化的投資。
在張松看來,退出渠道打通以後,醫療行業的投資必然會越來越活躍。清松資本雖然成立才三年,但在就已經收穫了諸如亞盛醫藥、神州細胞、義翹神州等多個IPO項目,實現了基金的良性循環。
“接下來我們還是把自己的投資策略做好,按照我們的標準去選擇企業,做好每一筆投資,服務好每一個企業。”張松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