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三大報摘要:A股成交連續“破萬億” 新三板成“香餑餑”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財經

9月13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分別在頭版關注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的消息。《意見》提出,研究發展基於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等各類資源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建立綠色股票指數,發展碳排放權期貨交易。

三問A股成交連續“破萬億”。截至9月10日,滬深兩市成交額已連續38個交易日突破1萬億元,直逼2015年連續43個交易日成交額達萬億元級別的歷史紀錄。此輪A股成交額連續破萬億元的主要推動力是什麼,與此前情況有何不同?綜合機構、專家觀點來看,機構大幅調倉、散户頻繁交易、量化交易活躍,各路資金共同驅動成交放大。在整體流動性合理充裕背景下,資本市場深改紅利不斷釋放,市場生態持續向好,資金結構更加均衡,不存在此前“天量”成交市況中的場外配資、槓桿資金暴增的情況。A股市場成交中樞將抬高。(中國證券報)

資金踴躍進場,新三板成“香餑餑”。9月以來,券商新增的新三板權限開通人數呈爆發式增長態勢。不過,隨着新三板市場日漸火熱,不少“墊資開户”的帖子開始在網上出現。券商人士提醒,警惕針對新三板設計的騙局。應通過正規渠道合理參與,切忌盲目入市和跟風炒作。(中國證券報)

逾50家公司預告三季報業績,八成報喜。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2日晚,A股共有5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三季報業績預告,預喜的有41家,佔比達80.39%。其中,略增14家、扭虧3家、續盈3家、預增21家。從行業角度看,順週期行業、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業績表現突出。(中國證券報)

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推進產業鏈整合,A股公司加碼佈局新三板。隨着北京證券交易所制度建設加速推進,新三板公司的熱度也在上升。據不完全統計,以今年半年報為口徑,截至9月12日,共有355家新三板掛牌公司股東榜出現A股上市公司(剔除僅為券商股東)身影,共涉及A股上市公司380家。有資深市場人士表示,新三板發展正迎來轉折點,無論是對掛牌公司、其股東還是市場投資者來説都是利好。(中國證券報)

政企聯手齊行動,煤炭保供穩價正當時。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部門於近日召集多家大型煤炭、電力企業,研究今冬明春煤炭供應形勢及保供穩價有關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要求,各煤炭企業提高政治站位,主動做好穩價工作,確保長協合同執行,積極挖掘增產潛能,抓緊上報增產申請,同時要求各大電力企業要抓緊補庫,確保今冬明春用煤供應。(上海證券報)

互聯網財險迎強監管,確立六大准入門檻。由銀保監會起草的關於加強和改進互聯網財險業務監管的相關通知,目前正在業內徵求意見。從徵求意見稿看,總體基調是“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確立了六大准入條件和五大經營行為規範,並明確要求保險公司應嚴格管控受託保險中介機構的銷售行為,避免出現影響業務數據真實性等問題。(上海證券報)

基金髮行熱度不減,贖舊買新現象猶存。今年以來,新基金髮行熱度不減,成立規模已突破2萬億元大關,與此同時,老基金卻面臨較大贖回壓力,“贖舊買新”的資金騰挪現象依然存在。(上海證券報)

手握基金公司股權,相關券商趕上了公募大時代。公募大時代下,手握“王牌”基金公司的券商正迎來估值重構的契機。截至7月底,我國公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達到23.5萬億元,一躍升至全球第四位,其中權益類基金產品數量和管理規模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在多家券商看來,公募基金作為財富管理大時代下的最佳賽道,有望持續高速增長,持有優秀基金公司股權的券商將充分享受行業發展紅利。(上海證券報)

高光時刻,主動量化基金收益超主動權益基金。量化投資迎來高光時刻。主動量化基金今年的業績表現好於主動權益類基金,跟蹤中證500、中證1000等指數的量化增強產品獲得了可觀的超額收益。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0日,納入統計的337只主動量化基金算術平均收益率為10.78%,表現好於同期主動權益類基金9.5%的平均收益率。(證券時報)

海航重整頭號懸念揭曉,方大集團將接盤航空主業。海航重整的頭號懸念揭曉。9月12日晚間,*ST海航(600221)披露戰略投資者招募進展公告。目前,管理人已經確定海航集團航空主業戰略投資者為遼寧方大集團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大集團”),若投資完成,方大集團可能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同日晚間,海航集團旗下機場板塊的戰略投資者也揭開面紗。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確定為機場板塊戰略投資者,投資完成後將成為*ST基礎(600515)的控股股東。此外,海航集團非航板塊的*ST 大集暫未披露最新戰略投資者招募進展。(證券時報)

緊貼北交所,銀行打響“專精特新”客户爭奪戰。以新三板精選層為基礎建立的北京證券交易所完成註冊後,很快就有“聰明”的銀行緊盯這個熱點。近日,北京銀行在服貿會上宣佈,該行在北京地區服務新三板企業541家,服務覆蓋率達到56%;服務北京地區精選層、創新層企業佔比75%。(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