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中介機構被立案調查引發多家公司IPO審核中止

  4家中介機構被立案調查引發IPO“中止潮”——

  註冊制倒逼中介機構勤勉盡責

  本報記者 馬春陽

  8月18日至20日,滬深交易所對42家公司IPO審核按下“暫停鍵”,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據瞭解,此次多家公司IPO集中中止均系同一原因,即其作為發行人的中介機構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相關審核規則,交易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IPO集中中止側面反映出我國中介機構的執業質量仍有待提高。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也是全市場註冊制改革的關鍵,中介機構應不斷提升執業質量,有效發揮“看門人”的核查把關作用。

  42家IPO審核中止

  據深交所官網披露,8月18日,共有34家創業板擬IPO公司審核狀態集中變更為“中止”,原因均為發行人律師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或發行人評估機構開元資產評估,或發行人保薦人華龍證券,或發行人申報會計師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具體來看,因開元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IPO中止的公司有17家;受累於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的公司有15家;受累於華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的公司各1家。

  根據《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規定,發行人的保薦人或者簽字保薦代表人、證券服務機構或者相關簽字人員因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上市公司發行證券、併購重組業務涉嫌違法違規,或者其他業務涉嫌違法違規且對市場有重大影響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偵查,尚未結案的,深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在上交所方面,8月19日至20日,科創板也有8家擬IPO公司審核狀態變更為“中止”狀態,中止原因為發行人聘請的相關證券服務機構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其中,因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開元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被立案調查而中止的公司分別有5家、2家和1家。

  此外,除上述42家公司IPO進程受到影響外,還有多家公司的再融資、重大資產重組項目也因上述中介機構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中止。

  市場上有觀點認為,此次在審項目“中止潮”的源頭或與新三板藍山科技項目爆雷有關,此次被調查的中介機構均曾經為藍山科技提供過中介服務。2020年12月,證監會對藍山科技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

  “在新股首發的過程中,要確保新股供給高質量,相關中介機構負有重要責任,保薦機構能否勤勉盡責,能否嚴格篩選項目,能否做出客觀準確的報告,直接關係到上市新股質量的好壞,關係到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券商、律所、審計等中介機構需釐清各方責任,一旦出現違規處罰,便會對其牌照業務產生系列影響,此次IPO集中中止便是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看好“入口關”所帶來的後續影響。

  對於此次IPO“暫停”公司後續該如何重啓?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表示,相關公司IPO進度無疑會受到影響,建議相關公司儘快更換掉受處罰的中介機構,由更換後的中介機構對前任的工作進行復核,經複核沒問題的,重新申請恢復審核。

  對中介機構監管趨嚴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因被動原因被中止審核的IPO項目外,今年上半年已有逾百家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其中近九成企業來自創業板和科創板。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撤單率高企的主要原因是證監會啓動了對各板塊擬IPO企業的現場檢查。

  2021年1月,證監會發布《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新規發佈後中國證券業協會組織了對申報IPO企業的信披質量現場檢查抽籤,407家申報科創板、創業板的公司中,20家被抽中,隨後16家宣佈撤回IPO申請。對此,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曾表示,高比例撤回申報材料的現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薦機構執業質量不高。

  7月4日,新一期IPO現場檢查名單出爐。中國證券業協會抽中19家IPO申報企業接受信息披露質量現場檢查。截至目前,這一輪被抽查的企業中,已有3家主動撤回申請。

  事實上,在穩步推進註冊制改革的背景下,壓實中介機構職責已經刻不容緩,不僅僅是保薦機構,律所、審計評估等中介機構也應主動歸位盡責,儘快形成具備與註冊制相匹配的執業理念和專業能力。

  今年以來,多個部門針對提高中介機構執業質量持續發力。7月9日,證監會制定併發布《關於註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的指導意見》,強化對投行業務監管。8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財務審計秩序促進註冊會計師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出,依法加強從事證券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監管。

  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朱奕奕表示,今年各部門出台多項意見提升中介執業質量,釋放出監管層為落實新證券法,壓實中介機構職責,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規範中介機構行為的強烈信號,這有利於倒逼中介機構勤勉盡責,同時也對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確保資本市場參與主體行為合規,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者權益具有積極作用。

  此外,今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強化了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等違法行為的刑事懲戒力度,有利於引導中介機構勤勉盡責,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職責。“保薦機構、律所等中介服務機構是對發行人核查驗證、專業把關的第一道防線,必須做到守法誠信,才能維護市場的公正有序性。”陳靂説。

  為改革打牢堅實基礎

  8月20日,中國證監會召開2021年系統年中監管工作會議。會議要求,為全市場註冊制改革打牢堅實基礎。註冊制改革已進入關鍵推進期,要繼續紮實細緻做好各項準備。重點推進改革優化發行定價機制、提高招股説明書披露質量、進一步釐清中介機構責任、健全防範廉政風險的制度機制等工作。

  易會滿此前表示,從核准制到註冊制,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的首要目標是提高發行人上市的“可批性”,現在應該是要保證發行人的“可投性”,這對“看門人”的要求實際上更高了。

  “註冊制改革是市場化改革,在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註冊制下,選擇權交給了市場,券商等中介機構的勤勉盡責是市場化改革的基礎和保障。”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表示,在註冊制制度設計之初,就要求保薦機構和保薦人轉換理念,歸位盡責,對發行人的經營情況、風險、申請文件等信披資料進行客觀判斷和全面核查,發揮好“看門人”職責。除券商之外,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等機構均需提升職業規範化水平,健全機制,與券商合理分工,切實承擔好公司上市過程中的法律問題和會計真實性問題的責任。

  “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是全市場註冊制改革的關鍵。需要有關方面相互協同、發揮合力。”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建議,應從3個方面提升保薦機構的執業質量。一要提高執業態度,實現保薦敬業。保薦人和保薦機構是持牌的專業人士和專業組織,承擔好把關責任是其必要義務;二要提升執業能力,實現保薦專業。保薦人不僅需要熟讀理論,能夠通過嚴苛的考試,而且需要懂得企業,能夠明晰企業的優勢和問題。因此擁有一批敬業、專業的保薦人是保薦機構發展的重中之重;三要優化激勵和內控,實現保薦勤業,保薦機構要善於激勵和管理保薦人,讓其真正做到勤勉盡責。

  朱奕奕還表示,律所、審計評估機構應嚴格履行新證券法及監管層出台的各項意見中給予中介機構的義務,落實、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完整、準確、及時,降低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此外,律所、審計評估機構還應從完善資本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立體有機的投保體系的角度出發,提升自身的執業質量。

  “全市場註冊制改革背景下,中介機構執業質量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提高中介機構執業質量,突出實質重於形式,強化制度規則執行,提升專業服務水平,對擬上市企業信息披露等文件進行全面核查和驗證,力求把擬上市企業全面、真實地呈現在市場和投資者面前,有利於構建良性的資本市場生態,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董忠雲認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31 字。

轉載請註明: 4家中介機構被立案調查引發多家公司IPO審核中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