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雙循環“卡脖子”技術節點?專家建議打造人民幣支付體系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道
圍繞着“雙循環”,中國經濟正在快速復甦。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CMF主要成員範志勇代表課題組解讀表示,“雙循環”代表了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在經濟思路模式上的重大轉變,可以稱之為中國經濟新開放的政治經濟學。
“和雙循環類似的思路,很早以前就有。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曾提出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1997年、2003年、2008年等國外經濟危機時,我們提出要擴大內需,降低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但‘雙循環’戰略代表的不僅僅是GDP穩定和增長的問題,而是更高質量的發展模式的探索。”範志勇表示。
在範志勇看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單純的“擴內需”,也不是單純地追求對GDP增長的貢獻;“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指發展的動力來源和經濟安全底線;應該告別“以外促外”和“以外促內”的傳統內外循環模式。
“雙循環”新內涵
“我們必須要充分認識到中國經濟的發展必須從‘以外促外、兩頭在外’外向型發展戰略為主題的發展格局,轉換為‘以內為主、以內促外、內外聯動’的新格局的轉變。這種轉變不僅僅是國際大循環內生動力、發展格局、發展模式發生巨大變化的一個產物,更是中國內部主要矛盾發展的新規律所決定的。”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雙循環”以內為主並不意味着內循環是封閉循環,也不等於人為壓縮國外循環,更不是人為割裂國內循環和國外循環的聯繫。內循環本質上是開放的,並且內循環必須要滿足高質量發展,其本質上要依從於更高水平的開放、更為法制化和制度化的開放。新模式下,“雙循環”不以單純擴大總需求為唯一目標,國內循環和國外循環相互促進,協同發展,並創造新的國際市場。
在瑞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看來,在開放的雙循環,意味着我國要繼續擁抱全球化,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來支持完善基於多邊規則的全球經濟治理,高舉全球的大旗來應對逆全球化的浪潮,來維繫一個多邊規則的全球治理體系。
在開放過程中,我國應該通過分散化和多元化增強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這種安全性和柔韌性,掌握髮展的主動權和創新的主動權。
“我認為內循環至少要達到三個目標:產業安全、發展動力的轉換。過去中國是參與到全球第三次產業革命中,同時融入到全球產業鏈中,未來中國要通過努力來引領全球第四次的技術革命,特別是以5G技術為代表,整合全球產業鏈。”範志勇説。
CMF發佈的報告顯示,國內循環方面,應注重產業安全,立足國內,從融入全球產業鏈到整合全球產業鏈,內需應成為實現長期經濟增長的穩定來源;以國內大循環為依託,提升我國對產業鏈的控制力和安全性;深入市場化改革和科技創新,實現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和需求結構的調整,創造穩定的總需求來源;以國外循環為渠道,為國內大循環創造安全和寬鬆的市場環境。將擴內需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全面對接,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同時,應持續推進制度和機制建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改革進一步推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基礎性改革、改善營商環境,完善統一公平的全國大市場。
外循環方面,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出口拉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型。突破“卡脖子”技術節點,圍繞高科技發展新基建,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驅動力。以國內大循環為依託,“以內帶外”,完善產業鏈佈局,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同時,應該打造安全的經濟環境,即人民幣國際化和完備的支付體系,此外,還應深化全球化,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
應打造人民幣支付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下,外循環應該更注重安全性,為中國打造金融安全的屏障。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全球的中央銀行對金融加強監管,但治標不治本,除非宏觀審慎監管能夠把受貨幣供給影響的所有金融資產價格都涵蓋到,否則在美國貨幣供給增長的情況下,未來仍然會以其他的今天設想不到的某種形式爆發出來。
報告建議,人民幣支付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是經濟安全性的前提,是國外循環和雙循環的物質基礎,人民幣國際化是金融安全的屏障。
單純從經濟效率角度看,單一跨境支付體系和單一國際貨幣是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但是這一結論僅僅適用於無摩擦的理想世界。當SWIFT越來越頻繁的成為美國製裁別國的工具,建立新的跨境支付體系就具有了潛在現實的意義。
事實上,跨境支付體系對安全性和高效性有極高的要求,其建設成本不是一般的國家所能夠承受的。即便是建成了新的支付體系,只有交易量足夠高時才能彌補高昂的運行成本,保證支付體系具有可持續性。
同時,新的跨境支付體系需要有新的國際化貨幣。倘若新的跨境支付體系仍然主要用來支付美元,那麼對美國的依賴從本質上也沒有解除。
“短期銜接上應該把疫情常態化作為當前經濟復甦的基本要點,我國連續五個月出口正增長,連續兩個月外資正增長,這是因為國內疫情和國際疫情的不同步,給予了目前全面啓動內循環、構建雙循環很重要的戰略和戰術時點,利用國外產業鏈供應鏈的斷裂和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的恢復,對其彈性和韌性使內部一系列的經濟復甦全產業鏈的運轉有一個全面的摸底,全面的考量,這是最近要做的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劉元春表示。
報告建議,接下來,應以“一帶一路”帶動“全球化”深化,為外循環擴展市場空間。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
【來源:華夏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