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0只基金規模不足2億元 小微基金如何走出邊緣化困境

近2000只基金規模不足2億元 小微基金如何走出邊緣化困境

  在公募基金持續擴容、“爆款”基金頻現的同時,依然存在着一批同質化小微基金。目前,這些基金的數量已接近2000只,佔比超過25%。分析人士指出,吸引市場主要資金的依然是少部分頭部基金和績優基金,不具備品牌效應和業績優勢的小微基金會逐漸被邊緣化。基金公司只有通過持續提升投研能力,做出長期業績,才能穩定住基金規模。

  權益基金佔大頭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在7148只(不同份額合併計算)的公募基金中,管理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有300只,較2019年末的250只有所增加。但同時也有1895只基金的管理規模不足2億元,即小微基金,佔比達到了26.51%,較2019年底的1859只有所增加。

  從產品類型來看,在1895只小微基金中,權益類基金佔比較大。其中,有854只混合型基金,454只股票型基金,兩者合計佔比達到了69.02%。此外,還有464只債券型基金,34只貨幣型基金,78只QDII基金,11只另類投資基金。

  券商分析人士楊碩(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小微基金中的權益類基金佔比較高,與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的整體擴容有關。楊碩表示,2020年是公募基金大年,基金的賺錢效應和吸金效應較為突出。但也要看到,市場資金主要流向了少部分頭部公司和績優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在產品同質化背景下,不具備品牌效應和業績優勢的大多數基金,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的產品,就會逐漸被邊緣化。

  某券商基金研究人士表示,140多家基金公司中約有三分之一公司的非貨基規模在100億元以下,這些公司面臨着較大的競爭壓力。另外,由政策和市場需求引導的產品創新,也是在往頭部基金公司靠攏,行業間的發展格局分化,也是導致規模分化的重要原因。

  在投研和產品管理上發力

  楊碩指出,規模和業績是評價基金產品質量的主要維度。規模表面上看和業績有着直觀的聯繫,但更為深層次的是與基金經理、基金公司投研團隊實力、渠道資源等各方面因素相關。規模的持續縮小不僅會導致資金贖回,也將影響到基金經理的考核和公司投研團隊的穩定性。因此,小微基金現象的背後,指向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持續擴容的背景下,公募行業的參與者,尤其是後進的參與者,該如何實現差異化突圍?

  前述券商基金研究人士認為,基金公司應在投研和產品管理能力建設上持續投入,以較好的長期業績穩定住存量基金的規模。未來,基金規模向頭部基金公司集中的趨勢依然明顯,小規模基金較多的中小基金公司,只有在業績上做出成效,才能在立足基礎上實現“後來居上”。

  深圳某公募高管表示,中小基金公司要實現彎道超車,要在“留人才”上發力。該高管指出,當前公募基金的頭部效應越發突出,但中小基金公司“彎道超車”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他表示:“關鍵是要留住核心投研人才,從而在投資業績、產品和渠道創新、品牌價值等方面做出成績。”

  “無論是規模還是業績,人都是發展的核心因素。公募基金的發展邏輯並不複雜,規模和業績均是在與市場互動的過程中得以發展的。好的業績能引來更多資金,從而促進良性發展。而好的業績,無非是源於良好的公司治理和人才激勵機制,這樣才能培養出勤奮出色的基金經理。”上述公募高管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6 字。

轉載請註明: 近2000只基金規模不足2億元 小微基金如何走出邊緣化困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