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謝斯臨
圖源:圖蟲創意
在互聯網大廠普遍收緊對外投資的當下,華為逆勢加大了投資槓桿。
上海清算所消息顯示,7月20日,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據開啓申購,期限為3年,發行規模為40億元,利率區間為2.60%-3.20%,發行日為7月20日至21日,繳款日和起息日為7月22日。
時代財經注意到,年內,華為已累計發行3期中期票據和2期180天的超短期融資券,合計募集資金170億元,加上此次擬發行的40億元中期票據,募集資金規模已高達210億元。
相比之下,2019年至2021年,華為在境內發債融資總額分別為60億元、90億元和80億元,近半年發債總額逼近過去3年之和。
2021年,華為銷售收入自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6368億元的銷售收入同比2020年減少28.6%。但各項數據指標均顯示,華為加大融資力度並不是“錢緊”所致。
截至2022年3月31日,華為在手貨幣資金1888.84億元。在資金募集説明書中,華為指出,公司整體經營穩健,財務結果符合預期。為支撐各項業務發展和關鍵戰略落地,本次擬發行40億元中期票據,將用於補充公司本部及下屬子公司營運資金。
看懂研究院研究員、財經作家由曦對時代財經表示,華為此舉是在利用資產負債表衰退階段的低融資成本環境,加大槓桿以甩開其他競爭對手。“説明公司對之後的經濟狀況是有信心的,正在提前着手佈局。”
今年智能汽車再投15億美元
在募集説明書中,華為表示,智能汽車部件業務已成為公司業務優化後的長期戰略機會點。
年報數據顯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領域,華為投資達到了10億美元(約64億元人民幣),這一投入規模甩開了已經上市的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它們2021年投入研發的資金額度分別為45.9億元、41.143億元、32.9億元。
未來,華為在汽車領域的投入還將繼續增大。7月初,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羣CEO餘承東曾表示,汽車業務是華為唯一虧損業務,但2022年,華為將持續加大投入,加速業務發展,包括研發投入15億美元(約人民幣101億元)、研發人員7000人、智能網聯試驗場600畝、聯合創新實驗室2000平米。
汽車之外,對於身背美國芯片禁令的華為來説,芯片、半導體產業鏈的佈局成為其另一項投資重點。
天眼查數據顯示,近日,上海曼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曼光信息)發生工商變更,新增深圳哈勃科技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為股東,持股比例超15%。據官網介紹,曼光信息是光電芯片仿真設計軟件研發商,公司主要業務包括電磁場仿真與測量。
這已經是華為在今年內投資的第7家芯片半導體產業公司。此外,還有從事光電芯片研發的微源光子(深圳)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電子封裝和半導體封裝用粘合劑的研發、試製的上海本諾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以及專注研發硅基射頻芯片的上海安其威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投資遍佈產業鏈上下游。
而通過旗下VC機構哈勃科技,華為的投資賽道已經涉足新能源電池、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個產業。
今年1月,哈勃科技出現在物聯網操作系統企業深圳開鴻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股東名單之中,佔總股比20%:2月,又出現在視覺識別人工智能企業武漢亙星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身後;4月,接連投資專注於混合固液鋰電池研發與生產的北京衞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新一代儲能體系-鈉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的北京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一眾被投企業之中,還出現了一家經營範圍為土木工程建設的公司——廣州穎力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創始人李志山為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其主要學術方向為超高層建築結構動力彈塑性分析及動力災變仿真分析。
拿地建總部,兩年投資超50億元
近兩年來,發力新業務的同時,華為還陸續在全國多地密集拿地,擬建設相關業務總部基地或區域總部等。
7月12日,據昆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披露,華為以1902.56萬元拿下昆明市呈貢區洛龍街道辦事處一宗工業用地。據昆明日報報道,該宗新型工業用地約20畝,華為雲南區域總部將落地於此。
而在5月7日,華為還曾拿下長沙市開福區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一塊麪積3.6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成交價4385萬元,摺合樓面價約364元/平方米,主要用於建設華為湖南區域總部。
華為年內最大的一筆“地產投資”發生在2月。華為簽約福田區香蜜湖重點項目,投資40億元建設華為數字能源總部及研發基地,進行在線能源計量技術研發、新型能源技術研發、能量回收系統研發等工作。
在此之前,華為已經在深圳龍華、東莞、南寧、長春、福州等地拿地,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僅土地出讓金支出就超10億元,再加上香蜜湖地塊的40億元投資,合計超50億元。此外,華為還曾與天津、濟南等地簽約,擬在當地建設區域總部。
此前,華為曾回覆媒體表示,在各地設立新能源總部及研發基地,將直接降低成本、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為公司實現研發整合、提升研發效率、吸引高端技術人才的目標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