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大額存單“三年期”仍靠搶,業內預計:理財規模春節後有望回升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忻奇琪

銀行大額存單“三年期”仍靠搶,業內預計:理財規模春節後有望回升

隨着債券市場回暖,近期,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正逐步“收復失地”。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末,超過4000款理財產品跌破淨值,而截至2023年1月上旬,破淨理財產品數量減少至2000餘款,近2000款理財產品重回盈利。

在收益方面,2022年11月末,理財市場近1月年化收益率為-2.24%,而2023年1月上旬,理財市場近1月年化收益率為2.29%,收益率由負轉正,上升4.53個百分點。

部分銀行大額存單“秒沒”

2023年1月17日至1月19日,時代週報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不少理財產品的收益確有回升,但臨近春節,大部分投資者和儲户仍傾向於持有大額存單、定存等低風險產品。

據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銀行APP上,三年期大額存單均顯示售罄或無法購買,工商銀行仍有部分三年期大額存單在售,但3年期利率僅為3.1%。

建設銀行、南京銀行等銀行大額存單目前還可預約購買,部分新客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或可超過3.4%。其次為廣發銀行以及興業銀行,其最新的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為3.3%,多家銀行的利率則在3%上下。

有銀行業內人士指出,相比一些中小銀行把大額存單產品作為開門紅業績的重要“利器”,今年一些大行的大額存單利率並不算很“香”,“大家競爭的焦點還是在低成本吸儲。”

以招商銀行為例,3個月、6個月、12個月、24個月和36個月的大額存單利率分別為1.8%、2.0%、2.2%、2.7%和3.3%。其中,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僅比同期定期產品三年期3.25%上浮0.05個百分點。相較於2021年、2022年開門紅三年期大額存單3.9%、3.55%的收益率,該行今年的大額存單收益率基本創下三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1月18日,民生銀行的一位儲户李樂樂(化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自己從早上七八點就盯着手機APP搶,但還是沒能搶到三年期大額存單,最後轉存了一筆2年利率2.75%的大額存單。

另有銀行理財經理此前向媒體表示,近期該行的一款大額存單產品,一天6億元額度上架,20分鐘售罄。目前大額存單額度很少,即使提前預約,也未必能買到。

“一些大行理財規模持續下降,這跟每年年初,各大行非常重視存款增長有關係,尤其春節前有些大行大力攬儲,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理財產品的銷售增長。”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分析指出。

理財規模或有望節後回升

廖志明進一步表示,大額存單之所以熱銷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因為其收益率是確定的。

2022年是真正意義上銀行理財“淨值時代”第一年,不少產品中長期的業績還有待證明,未來有一些長期性的理財產品,應該可以發展成為大額存單的一個替代產品,但當前客户相對來説,瞭解程度還不高。

據廖志明預計,2023年理財產品規模會逐步重新回到一個增長通道中,全年的理財規模可能會出現實現四、五萬億的增長。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他看來,2023年1-2月份有望看到銀行理財規模回升。淨值的持續修復是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必要條件,結合理財淨值走勢及修復進展看,中性情況下,預計到春節前後的時間點有望逐步看到理財規模回升。

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則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對於一些未到期的理財產品而言,破淨並不直接意味着理財產品虧損。去年3月以來,銀行和理財公司紛紛採取自購產品等措施,並加強與投資者溝通,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在波動之下,理財產品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所下降,產品贖回壓力有所上升。

“不過,在前期贖回壓力集中釋放和極低風險偏好投資者離場後,理財產品下一階段流動性壓力並不大。隨着債券市場趨於平穩以及金融機構投資策略調整,理財產品淨值將有望逐步修復。總體而言,銀行理財產品還是相對穩健的,廣大投資者不必過於擔心。”董希淼指出。

展望2023年的銀行理財市場趨勢,普益標準相關研究員表示,隨着銀行理財業務轉型持續深化,多層次的理財市場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從產品層面來看,短期限理財產品發行量將明顯減少,理財產品期限逐步拉長,長期限理財產品佔比逐步上升。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還將以固收類資產為主,但在客户需求和資本市場發展的共同作用下,銀行理財配置權益類資產的比例將逐漸上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8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大額存單“三年期”仍靠搶,業內預計:理財規模春節後有望回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