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赴港上市,未來可期?恐怕沒那麼簡單

提起“公司赴港上市”,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這家公司“實力雄厚,前景可期”,但事實上有些情況下,公司選擇上市反而體現了其經營不佳,急需資金的窘境。

據部分媒體報道,6月1日,威馬汽車在海通國際、招銀國際、中銀國際等證券公司的保薦下,已正式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請書,如果一切順利,威馬將在今年下半年完成上市。

説起威馬的上市之路,可謂坎坷。

威馬汽車成立於2015年,單從入場時間來看,也算是新勢力中很早一批的元老級選手了。而且,威馬汽車早期的團隊實力並不弱,創始人「沈暉」曾經在吉利集團裏擔任過副總裁一職,還先後在多家知名零部件企業擔任過管理崗位,可謂經驗豐富。

威馬赴港上市,未來可期?恐怕沒那麼簡單

但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傳統車企人”的經歷,讓他們在“強調創新”的新能源賽道上,表現得有些保守,相反同一時期起步的“蔚、小、理”則在創新的步伐下,走得越來越順,成為了新勢力中的第一梯隊。

這一點在早期的創業思路上就能夠體現,威馬2018年就斥資收購了中順汽車,獲得了生產資質和生產線,而小鵬、理想則有不同的想法。

威馬赴港上市,未來可期?恐怕沒那麼簡單

他們把錢和精力都用在了“汽車研發”的核心階段,而生產等其他階段,能降低成本外包,就儘可能外包出去,畢竟只要符合標準,誰來代工其實本質來説沒有區別,至少在起步階段是這樣的。

兩種思路的差異,最終體現在了產品力上。

2018年,威馬的首款量產車EX5正式上市,車型定位為中低端電動車市場,價格大約在15萬至20萬元的區間,同期市場上的競品車型還有蔚來ES8、理想ONE、小鵬汽車G3,雖然在價格方面,威馬EX5的優勢明顯,但在續航以及智能化等方面,威馬EX5確實不如對手。

威馬赴港上市,未來可期?恐怕沒那麼簡單

儘管威馬在2019年,以1.69萬輛的銷售成績,進入了新勢力銷售榜前三,但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後,威馬卻掉了隊,排在第四的位置,這還是在車型售價相對便宜的情況下,威馬若是賣得再貴些,恐怕前五的位置都難保。

此外,威馬旗下車型,在最近兩年裏多次出現“自燃”的情況,產品存在電池質量缺陷及安全隱患。今年的廣東315晚會,更是曝光了威馬部分車型存在“鎖電”的現象,不少車主反映他們的愛車,在保養升級後會出現“充電速度減慢”、“續航縮減”等問題,車主懷疑是官方為了減緩電池衰減和掩蓋電池缺陷,而搞的“小動作”。

威馬赴港上市,未來可期?恐怕沒那麼簡單

口碑的滑落,使得威馬銷量也受到了影響,雖然去年他們交付了4.42萬輛新車,比前年有所進步,但橫向對比其他新能源車型,就明顯掉隊了,銷量幾乎只有小鵬的一半。這樣的頹勢也體現在了營收上。

據招股書顯示,威馬從2019年起就每年虧損45億元以上,三年合計虧損更是突破百億。由此可見,威馬的赴港上市,並非展望未來,而是“絕地求生”,要是沒有金主願意接盤,不能完成融資上市,恐怕威馬的日子會越來越難。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7 字。

轉載請註明: 威馬赴港上市,未來可期?恐怕沒那麼簡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