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每個季度發佈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都是“重頭戲”,通常被視為下一階段我國貨幣政策的“風向標”。
日前發佈的三季度報告中,出現了不少與往期報告不同的新措辭、新表述。
1、“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
這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0月份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作出這樣的表述以來,“正常貨幣政策”再次被強調。
“正常貨幣政策”並不是説此前的貨幣政策“不正常”,而是指與今年上半年貨幣政策加大力度,特別是國外實施“負利率”等超常規貨幣政策相比,我國貨幣政策力圖長期保持常態化。
上半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金融市場春節開市後,“央媽”提供了1.7萬億元的短期流動性;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1.75萬億元;分層次、有梯度地出台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
與之相應的,一、二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體現了這一“風向”——“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點和節奏”“加強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
“這些措施都是針對疫情的特殊情況和不同特點設計的,本身就是臨時性的政策措施,當政策設定的情形不再適用的時候就自動退出了。”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曾在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上説。
“目前我國經濟正在恢復,貨幣政策的總體基調要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維持常態化貨幣政策,一方面能夠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能保證金融體系資源配置效率得到進一步發揮。
2、“處理好內外部均衡和長短期關係”
三季度報告提出的“處理好內外部均衡和長短期關係”,又是什麼意思呢?
曾剛認為,“內外部均衡”是指,在多個主要經濟體已經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的情況下,我國要平衡外部寬鬆政策的輸入性影響,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長短期關係”則是指,要平衡好上半年應對疫情所使用的短期貨幣政策工具與我國長期的貨幣政策基調。
“三季度報告對跨週期政策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從二季度報告中的‘完善跨週期設計和調節’,進一步轉為‘搞好跨週期政策設計’。”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這也意味着央行將在較長時間裏,充分處理好內外部均衡和長短期關係,為更合理有效地實施正常貨幣政策創造條件,促進貨幣政策與財政、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目標的協同。
3、“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
除了定調貨幣政策,“央媽”在報告中也對貨幣供應作出預期引導——
“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
這其實就是易綱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作出的“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表態的進一步闡釋。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一方面,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傳遞了貨幣政策的鮮明信號;另一方面,使M2、社融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為預判2021年的貨幣增速提供了線索。
此前,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裏曾提到“保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並略高”,曾被市場認為是通過適度提高貨幣供應量來護航實體經濟發展的信號。
而在三季度報告裏,這一提法重新迴歸“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
“2021年,社融增速與M2增速均有可能較今年末稍有回落,大體回落至較2019年末略高的水平區間。而受益於明年或將較高的GDP增速,整體宏觀槓桿率將有望保持平穩。”諸建芳説。
記者:張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