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8日記者發稿時,已有交銀理財、平安理財、招銀理財、信銀理財、興銀理財、光大理財、青銀理財7家銀行理財公司的經營業績隨母行2021年年報披露。上述公司2021年淨利潤增幅均超過30%。由於承接母行遷移的產品等原因,多家銀行理財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猛增。
部分公司淨利潤漲幅超100%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末,招銀理財總資產為120.97億元,淨資產為106.78億元;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52.03億元,實現淨利潤32.03億元。招銀理財管理理財產品餘額2.7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47%。
交銀理財表現同樣不俗。截至2021年12月末,該公司實現淨利潤11.55億元,同比增長73.61%,總資產達到102.06億元,淨資產為99.29億元。
興銀理財、光大理財2021年淨利潤實現翻倍,同比分別增長108.62%、181.21%。其中,興銀理財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39.40億元,淨利潤28.06億元,目前位居已披露年報銀行理財公司第二位。
此外,信銀理財、平安理財、青銀理財2021年淨利潤分別為18.06億元、16.16億元、4.08億元,與2020年相比,增幅分別為203.53%、879.30%、13500.00%。這幾家銀行理財公司分別是在2020年7月、8月和11月開業。
銀行理財公司存續產品管理規模也大幅增長。報告期末,交銀理財理財產品餘額為12246.64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129.43%。此外,交銀理財積極拓展行外代銷機構,實現行外代銷產品餘額4098.59億元。
中信銀行年報披露,2021年母行及信銀理財非擔險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14032.75億元,其中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淨值型產品規模為12667.23億元,佔比達90%,較年初提升22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理財公司理財產品管理規模大幅攀升,部分原因是由於承接了大量母行遷移的理財產品。
多家銀行理財公司自購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理財產品淨值波動較大。截至3月28日,Wind數據顯示,有2092只理財產品淨值跌破1,今年以來總回報率為負的產品有4588只,佔產品總數的16%。
目前已有多家銀行理財公司自掏腰包購買自家理財產品。業內人士表示,此舉主要是為安撫客户,拿出真金白銀提振信心。
3月26日,中郵理財表示,基於對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中郵理財已將自有資金約6.5億元用於申購本公司旗下管理的理財產品,並計劃擇機申購其旗下管理的混合類(財富鑫鑫向榮、鴻元系列)及固收+(鴻錦系列)理財產品。
此前,光大理財以自有資金不超過2億元投資本公司發行的“陽光紅”股票型和“陽光橙”混合型理財產品。
在多家銀行的業績發佈會上,理財產品的淨值表現也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興業銀行也有部分含權類理財產品,淨值同樣存在波動。“對標資管行業,銀行理財產品權益佔比提高將是長期趨勢,相信未來隨着投資者教育工作逐步到位,銀行理財客羣對波動的接受程度也會不斷提升。”
權益類產品佔比較小
梳理上市銀行年報以及銀行理財公司理財業務半年報,從中不難發現,權益類產品所佔比重依然較小。
例如,截至2021年12月末,工銀理財存續理財產品1510只,時點餘額為20218.04億元,全部為符合新規要求的淨值型產品。從投資性質劃分,固定收益類產品961只,金額18000.82億元;權益類產品50只,佔比為3.31%,金額44.45億元,佔比僅為0.22%;混合類產品499只,金額2172.76億元,佔總金額的10.75%。
從中郵理財披露的數據來看,截至2021年12月末,時點餘額達6553.1億元,規模較上年大幅增長約156%。從投資性質劃分,固收類產品193只,金額6320.13億元,佔比96.45%,權益類和混合類金額分別為1376.7萬元和232.8億元。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顯示,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及佔比依然呈上升趨勢。截至2021年年底,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26.78萬億元,同比增長22.80%,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92.34%;混合類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2.14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7.38%;權益類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809億元,同比增長1.09%,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