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穩樓市
繼19日多部門出台措施住企業端“保交樓”後,穩樓市的觸角又伸向消費端。
8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最新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下調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下調15個基點。
有業內人士分析,LPR連續下調,同時政策性銀行專項借貸祭出,在住房消費端和企業穩定端雙向出手,一方面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促進需求入市;另一方面,解釦目前保交樓問題中的資金缺口,從而實現雙向穩樓市的目的。
住房消費端:LPR連續下調
8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最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下調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下調15個基點,由3.7%、4.45%調整至3.65%、4.3%。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息為非對稱降息,1年期LPR下調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下調1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今年第三次下調。2022年截至8月,5年期以上LPR共計下調35個基點,為2019年房貸利率換錨5年期以上LPR之後降息力度最大的一年。
此次5年期以上LPR是今年以來繼1月和5月後第三次下調。實際上,業內對於本次LPR下調早有預料。
8月15日,央行開展4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8月16日到期的6000億元MLF的續做)和2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75%、2.0%,均較前期下降10個基點。這一操作也被視作LPR下調的指向標。
本次5年期以上LPR下降至4.3%,同時亦預示着購買普通住宅的首套房房貸利率下限降至4.1%,二套房房貸利率下限為4.9%。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此分析道,若按15個基點下調幅度的角度計算,100萬貸款金額、30年等額本息的方式,每個月月供約可以減少100元左右。疊加此前降息效應,今年購房者可以享受更大的利息優惠。
“居民消費積極性,對於信貸需求的恢復有着重要意義。”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表示,本次LPR變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在於不對稱調整,並且對與房貸利率掛鈎的5年期以上LPR下調力度更甚。體現了對於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傾斜力度,尤其是在當前觀望情緒尚濃,市場信心亟需提振的背景下,這樣的政策安排對於整個房地產市場而言是一項重大利好政策,體現了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實質性支持。
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也表示,房貸利率下調,降低了購房者置業成本,本次降息是落實國務院“支持住房剛性和改善性需求”的要求,對市場信心和市場預期的企穩將起到積極作用。
企業穩定端:政策性銀行專項借貸祭出
就在LPR調整的前三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出台措施,完善政策工具箱,通過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難交付住宅項目建設交付。
專項借款精準聚焦“保交樓、穩民生”,嚴格限定用於已售、逾期、難交付的住宅項目建設交付,實行封閉運行、專款專用。通過專項借款撬動、銀行貸款跟進,支持已售逾期難交付住宅項目建設交付,維護購房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大局。
“當前中央及監管部門房地產相關支持政策接連落位,為各地因城施策釋放空間。”對於近期政策層面左手下調LPR、右手祭出銀行專項借貸,陳文靜分析道,一方面LPR的下調為各個城市的房貸利率下調繼續提供空間,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促進需求入市;另一方面,此前多地的“斷供”事件對市場情緒帶來擾動,資金問題是“保交樓”最大阻礙之一,這次多部門通過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難交付住宅項目建設交付,也是穩定樓市的重要手段。
企業融資與首付比例成下一個期待
“政策利好不等於行業信心的恢復。”在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衞看來,目前整個房地產行業的信心仍然沒有恢復,金融機構不敢給民企貸款融資,大部門民營房企資金鍊斷裂的風險還沒有解除,房企投資意願不足,購房者仍然懼怕買到爛尾的項目,仍是目前存在的問題,因此,除了當前下調LPR以外,讓地產市場仍需更多支持性政策以修改行業信心。
根據中指不完全統計,2022年7月單月,83省市累計出台93條房地產調控政策,在7月28日政治局會議提出“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後,各地政策鬆動繼續向一、二線城市擴展,政策力度也有逐漸加大的趨勢。
8月4日,北京市住建委公眾號發文《多措並舉提升老年家庭居住品質營造全力友好型社區》,對現行限貸政策出現一定程度鬆動跡象;8月8日,廣州再下調落户門檻,現本科學歷、社保在保即可申請入户;8月12日,蘇州、無錫相繼出台限貸鬆綁政策,蘇州二套房首付比例由貸款結清50%、貸款未結清80%,分別下調至30%、60%;無錫則將二套房首付比例由貸款結清40%、貸款未結清60%,下調至30%、50%。
對於下一個期待,陳文靜預計,政策力度有望持續加大,未來將有更多城市在優化認房認貸標準,調降首付比例等配套政策方向進行發力,配套政策的疊加出台,將更好地促進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帶動樓市的企穩恢復。
北京商報記者 王寅浩 孫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