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網】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於10月26日在北京召開,審議“十四五”規劃建議稿將是核心議題。“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副主席林毅夫教授近日表示,中國出口佔GDP比重已經下降一半,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只不過是澄清事實,更好認識中國的發展態勢。
圖為一位市民在山西省太原超市選購蔬菜。(圖片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報道,林毅夫日前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説,中國出口佔GDP的比重已經從2006年的35.4%降至2019年的17.4%,下降50%。這意味着2019年,中國國內產值的82.6%是在國內靠消費和投資消化的。隨着經濟體收入水平提高,服務業的比重會越來越高。服務業當中有很多是不可貿易的,這就會導致在整個GDP的比重當中,出口的比重會比較小。中國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不是一個短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或者中美摩擦而採取的措施,它背後最主要反映的是經濟基本規律。
中國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也認為,當前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並不是中國提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原因,雙循環也不是“不得已而為之”,真正的原因還在於中國的比較優勢和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中信證券報告認為,十四五規劃預計將以“內循環”促進“雙循環”來破題,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未來3至5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並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穩定全球經濟過程中持續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近期,中國明確提出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新華社報道,東莞市商務局副局長黃朝東表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不少外貿企業就意識到,不能過度外向依賴。到2019年,東莞外資企業內銷同比增長10.1%,佔內外銷比重達36.5%。
內外壓力之下,不少外貿企業轉向“觸電上網”重點發力內貿。除傳統的線下渠道鋪設外,藉助電商平台、通過直播帶貨等新渠道成為熱門選擇。
林毅夫認為,未來中國的進口會更多傾向於資源及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則會更多傾向於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
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出口值同比下降11.4%。相比高技術型外貿企業,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內銷需求更為迫切。
海南日報客户端報道,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9月29日對媒體表示,進口不是終點,進口最終是要倒逼中國產業提升、消費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內需絕對不是有錢人的拉動,內需應該是滿足每一個普通百姓的需求,普通人的內需拉動,才是真正可以持續發展的內需價值。
【來源:歐洲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