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編委孫世芳致辭。
9月12日,經濟日報社編委孫世芳在第三屆小微經濟發展論壇上發表題為《加快實現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演講,全文如下:
受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同志委託,我謹代表聯合主辦方經濟日報社,對論壇的召開表示誠摯的祝賀!對與會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
小微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在促進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擴大就業、提升市場活躍度、促進地區和諧穩定、滿足民生需求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眾多,截至4月末,全國小微企業總數超過4400萬户、個體工商户超過9500萬户。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小微企業更是面臨巨大風險挑戰。2020年2月,反映小微企業整體運行態勢的“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一度跌至31.9。可見,小微企業抗逆能力相對較弱,同時也缺乏有效的自救措施。
隨着疫情形勢好轉以及政府各項扶持政策持續發力,遭受衝擊相對嚴重的小微企業逐步擺脱困境,多數區域、行業穩健復甦,而且整體態勢良好。目前,儘管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我國經濟復甦的基本面已經確立,小微企業運行環境不斷改善,投資意願和市場信心增加,活力逐步增強,投資、消費領域持續發力,一些新興產業陸續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從過去12個月的趨勢看,“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呈平穩上升態勢。各分項指數持續優化,市場指數、績效指數呈現不斷復甦趨勢,反映市場回暖跡象明顯。信心指數、採購指數、擴張指數和風險指數在一定水平上波動,融資指數和成本指數則持續在景氣線之上,反映了小微企業融資環境持續好轉,綜合成本持續下降。這也體現出各項扶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小微企業本身的活力、韌性和發展潛力。
當前,穩增長、保就業,重在保市場主體特別是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在政策上應進一步提高政策精準性、優化創新政策工具,為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小微企業也需要以新的發展格局適應外在環境的變化,創新發展路徑,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實現在大變局時代的有效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為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繼出台,通過精準發力為小微企業發展注入了活力。近期,又有兩大針對小微企業的重大利好政策。一是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定位於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聚焦“專精特新”,打造“創投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區域性股權市場―新三板―交易所市場”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促進科技和創新資本融合,持續培育發展新動能。這將進一步暢通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新成長路徑。二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再貸款額度。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今年再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支持地方法人銀行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發放貸款。這新增的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將在今年年內發放完畢,並採取“先貸後借”模式,保障資金使用的精準性和直達性。
另一方面,小微企業也要主動化危為機,提升內在發展動力,不斷增強自身韌性。
一要走“專精特新”之路。要鼓勵創新,做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努力發展成為細分領域的“小巨人”。要以更高質量的發展理念實現從規模增長向內涵式增長轉變,專注於細分專業市場,保持在優勢領域的獨特競爭力,支撐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二要在新興技術領域實現探索,積極創造和開拓藍海市場。小微企業可以發掘市場需求並引領新市場。初創型小微企業難以直接與大企業競爭,在技術快速變革的背景下,小微企業可以加強在不同技術賽道上的探索,創造和開拓市場。對於更多的小微企業來説,可利用成熟的技術和中間產品,整合不同技術類型、不同行業的多種經營模塊,形成集成優勢。
三要抓住數字化機遇,實現數字化轉型發展。調查數據表明,傳統行業在疫情期間受衝擊較大,而數字化程度較高的產業業績不僅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反而有所增加。數字化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抓住機遇,企業就能實現新發展,開拓新局面。
經濟日報長期關注小微企業的發展,我們與中國郵儲銀行聯合研製併發布“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已經持續6年,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此外,經濟日報做了大量與小微企業發展相關的深度調研報道和內參,通過報、網、端、微等融媒體方式傳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其中,郵儲銀行和人民大學給予了大力支持。我們期待今後與大家建立更緊密的聯繫與合作。
今天到會的嘉賓,都是經濟領域的一流專家,相信大家的精確分析和精道解讀,將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廣大小微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