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A股上市銀行年報季前半程已告收官,在A股上市的全部九家股份行中,除華夏銀行以外的八家銀行均已披露2020年經營業績,其中各家銀行的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儲備情況頗具看點。
頭部股份行科技投入規模與科技人才數量已不輸國有大行
今年3月2日,在國新辦召開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公佈了過去一年銀行業科技投入總體情況:2020年,銀行機構信息科技資金總投入為2078億元,同比增長20%。
梳理已公佈的20份A股上市銀行年報可知,六大行2020年科技投入總計956.86億元,佔據行業近半江山。
國有大行之外,股份行也是不可小覷的科技投入“實力派”,一些股份行科技投入規模已趕超部分大行:年報顯示,招商銀行2020年信息科技投入首次突破百億,達到119.12億元,同比增長27.25%,佔營收比4.45%,營收比位居二十家銀行之首。另據公開報道,招商銀行自2020年起,將金融科技創新基金預算比例從全行上年度營業收入的1%提升至1.5%,同時明確科技研發整體預算額度原則上不低於上一年度該行經審計營業收入(集團口徑)的3.5%。
除此之外,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2020年科技投入均超過50億元,佔營收比分別為3.56%、2.91%和3.61%。這三家銀行2020年科技投入較去年同期均有較大幅度增長:中信銀行同比增長24.4%,浦發銀行同比增長38.7%,光大銀行同比增長51.5%。興業銀行2020年科技投入48.62億元,較2019年增長36.4%。
(注:平安銀行未透露科技投入相關數據,民生銀行2019年報未透露科技投入相關數據)
除了科技投入增長,股份行也在不斷擴容科技人才團隊。已公佈的年報顯示,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科技人員分別為8882人和8500人,數量上僅次於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這兩家科技團隊規模過萬人的國有大行。
“付出總有回報”:擴充科技實力直接撬動數字金融業績增長
“真金白銀”大手筆投入科技研發與積極建設人才團隊,使這些股份行進一步夯實了數字化基礎建設,隨之而來的便是數字化盈利能力的加強,進而推動全行數字化轉型步入深水區。
例如招商銀行年報顯示,該行信息科技投入主要投向系統運營、電子設備和軟件採購、信息科技人力資源配置、信息科技諮詢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直觀的成效之一是,全行累計立項金融科技創新項目2106個,其中1374個項目已投產上線。
中信銀行年報也顯示,該行於2020年投產國內大中型銀行首個自主分佈式核心系統——“凌雲工程”,為實現金融業關鍵基礎設施自主可控貢獻“中信方案”。同時落地63個一類創新項目,領域涵蓋AI智能服務、智能機器人、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等。
數字化基礎建設的升級與完善,最終為這些股份行數字金融業務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助力。如招商銀行在百億科技投入加持下,手機銀行、信用卡兩大App運營數據再創新高:2020年招商銀行App累計用户數達1.45億户,增幅27.19%,借記卡數字化獲客佔比19.98%;掌上生活App累計用户數達1.1億户,增幅20.16%,信用卡數字化獲客佔比達62.82%。同時招商銀行App和掌上生活App合計MAU達1.07億户,23個場景的MAU超過千萬。
作為近些年來風頭直追招行的零售“黑馬”,平安銀行2020年數字金融成績同樣可圈可點。年報顯示,平安銀行口袋銀行App註冊用户數達1.13億户,較上年末增長 26.5%,在股份行中手機銀行用户規模僅次於招商銀行,同時口袋銀行App月活達4033.14萬户,較上年末增長15.6%。值得一提的是,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也撬動了零售業績的增長,2020年平安銀行管理零售客户資產(AUM)達到2.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2.4%。
銀行科技建設思路越發多元化:對外人才交流+賦能同業機構
縱觀股份行歷年科技投入與人才團隊建設的“軍備競賽”,便能從2020年的動作中讀出一些“新鮮元素”。
如越來越多的股份行開始發力對外科技合作與科技人才交流,如浦發銀行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分別成立聯合研究中心,並與30家優秀IT公司結成“科技合作共同體”;浙商銀行年報中也談到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已成立浙江大學-浙商銀行聯合研究中心。
同時不少股份行在加大自身科技投入的同時,已經可以做到輸出技術能力,賦能業內中小機構。
如興業銀行自2015年成立科技子公司興業數金以來,該行科技研發和數字化創新工作已全面交由這家科技子公司負責,同時興業數金也為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提供解決方案、輸出科技產品與服務。
中信銀行、民生銀行也着手將科技實力輸出到同業服務上,中信銀行“中信同業+”平台的服務對象主要聚焦於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等中小金融機構,截至2020年6月底平台簽約金融同業法人機構2170户。民生銀行“民生同業e+”互聯網平台致力於整合行內優勢同業客户產品,打通產品輸出渠道,為金融同業客户提供線上數字化、一體化、綜合化營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