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二奢”市場處於爆發前期

專家:“二奢”市場處於爆發前期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去“中古”店“淘貨”是許多年輕消費者赴日旅遊的重頭戲,在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無法走出國門的日子裏,“中古”正在國內直播間、電商平台以及社交媒體上流行開來。“中古”一詞源於日語,原指“二手貨”,隨着整個行業在中國的高速發展,有了“二手奢侈品”這一本土化名稱,年輕人更是簡稱為“二奢”。行業觀察者認為,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有望在兩年內迎來爆發期。

今年是交易的最好時機

中國奢侈品市場近年來持續增長,業內分析人士稱,奢侈品的存量會促進二手市場的交易,中國可能在202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最新發布的《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20》顯示,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規模僅佔奢侈品消費整個行業市場規模的5%,相比發達國家20%甚至30%的佔比並不高。但若以二手奢侈品平均佔比估算,未來我國二手奢侈品市場可達萬億規模,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正處於爆發前期,疫情和互聯網起到加速作用,有望在兩年內迎來爆發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奢侈品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琛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從2014年開始呈現較快增長勢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收入波動促進了消費者的交易意願。而且,最近一年來關於二手奢侈品的直播和短視頻內容都在增加,加深了消費者對於市場的認識和了解。“今年是二手奢侈品交易的最好時機,”他説。

剛剛參加工作的李靜常常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刷關於二手奢侈品的視頻,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揹着學生時期用的雙肩包進出寫字樓“很違和”,心心念念想入手人生第一個名牌包包。但動輒幾萬元的新品讓人望而卻步,品相好、價格優的二手奢侈品成為一種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李靜説,很多商品還能分期付款,月付三五百元就能背上LV的包包讓她格外心動。

張琛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月薪5000元以上是二手奢侈品市場的目標人羣,主力年齡段在25歲至36歲。但最新數據顯示,消費者年齡層有下沉到20歲至25歲的趨勢,此前外界認為經濟能力不是很強的女性,在二手奢侈品市場的消費佔比有所提升。

那麼二手奢侈品究竟該如何定價?張琛表示,品牌、款式、新舊程度等構成一個價格體系,商家在綜合考慮之後,會初步擬定一個價格,相當於一隻“有形的手”。可是,商家不能代表行情,關鍵在於那隻“無形的手”——市場。以房地產市場為例,某套估價550萬的房產在市場上很快完成交易的話,下一套定價可能會有所上浮,反之則要降價銷售,二手奢侈品也是同樣的道理。

“從第二天開始使用”

腕錶、珠寶、名牌手袋等都屬於奢侈品範疇,不少消費者看重其“升值潛力”,抱着投資心態購買奢侈品。更有奢侈品博主聲稱“投資奢侈品賺了一套房”。

“這是一種誤區,無論是包袋還是腕錶,除非極少數品牌的極少數限定款,有這種可能性以外,其他奢侈品最多就是保值。”張琛解釋説,以腕錶為例,有消費者誤認為勞力士的“綠水鬼”(勞力士一款綠色錶盤的潛水錶——編者注)會升值,比如曾經售價為7萬元,現在要花9萬元才能買到一塊。這裏並不是腕錶本身升值,而是品牌方營銷策略改變了,購買“綠水鬼”需要額外配貨(即另外配一塊表),導致總價提升。因此,綜合來説,奢侈品基本不可能升值。

考慮到長期持有奢侈品並不可能升值,二手奢侈品體現出另一大優勢——過濾溢價。張琛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奢侈品第一天的使用成本非常高,比如花費1.5萬元從專櫃買的新包,哪怕一次都沒用過,再交易時就被定義成了“二手”,價格貶值1/3。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從第二天開始用”,花費原價的2/3甚至1/2,就能得到一隻九五成新或是接近新品的包袋。

對於有些年輕羣體來説,除了二手奢侈品,很多人喜歡選擇價格更為親民的“輕奢”產品。在採訪中,張琛糾正了關於“輕奢”的概念。所謂“輕奢”無非是品牌方賦予一般品牌更好聽的名字而已,利用專櫃營造一種“高級感”,説到底是品牌包裝的一種營銷策略。張琛提醒稱,消費者應儘量選購國際一線知名品牌,這樣在二手市場的交易才有所保證。

照搬日韓模式行不通

李靜刷了很多二手奢侈品的網站,也看過很多場直播,卻遲遲沒有出手。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作為一名‘小白’,我在視頻里根本看不出真假,花錢買個假包背,可就太丟人了”。

專家:“二奢”市場處於爆發前期

李靜的情況非常典型,這也是二手奢侈品市場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張琛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市場上的假貨從未消失,但隨着消費者對奢侈品認識的加深以及收入的增長,在假貨和真品面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真品,哪怕是二手的。二手奢侈品市場當中的大部分客户以前都買過假貨,可現在二手奢侈品更為划算。

張琛算了一筆賬,假如花5000元購入一款二手真包,不喜歡了可以繼續在二手市場交易,即使以4000元的價格賣出,也只消費了1000元。但是如果花2000元購買一個假包,不喜歡了就只能閒置。消費者多付出的3000元實際上是買了一種未來在二手奢侈品市場上交易的保障。“這是一種觀念的轉變,”張琛總結説。

張琛曾在日本留學多年,對日韓二手奢侈品市場有着深入觀察。在談起可從日韓借鑑的經驗時,他直言“日韓的市場已經走過成熟期,進入衰敗期”。張琛分析説,日韓二手奢侈品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沒有互聯網,買賣雙方只能通過二手奢侈品中介對接。可是,二手奢侈品市場在中國的特色恰恰在於互聯網,所有信息公開透明,照搬日韓模式在中國根本行不通。張琛同時提到,如果説有什麼可以從日本借鑑的,那肯定是日式服務,當價格已經沒有競爭空間的時候,只能拼服務,這可以理解為一種“內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奢侈品研究中心等機構發佈的2021年《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國內消費者近年來逐漸意識到消費二手商品既經濟又環保,消費習慣趨於理性,同時受到經濟增長放緩及疫情和直播的影響,買賣雙方在市場中都很活躍,迅速促進了二手奢侈品市場發展,帶動我國在2020年二手奢侈品行業交易量和交易額呈現雙增長。張琛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原本預計國內市場規模從5%增長至30%需要花費5年時間,但目前看來,有望在未來兩年內迎來爆發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75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二奢”市場處於爆發前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