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7月22日電(記者 陳玥 邵好 孫越 許盈)《上海證券報》22日刊發題為《“試驗田”生機勃發 投資者暢享科技紅利》的報道。文章稱,從初步嘗試,到深入探索,科創板開市以來的這一年,投資者不僅獲得了良好回報,還深切感受到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帶來的深遠影響。
對於專攻一級市場的創投而言,這是值得銘記的一年。科創板的推出點燃了資本對硬科技的信心和熱情,硬科技也成為時下投資圈的流行詞彙。在硬科技領域深耕多年的創投機構終於迎來了“高光時刻”,他們與科創公司並肩奔跑十數載,熬白了頭髮,熬花了眼睛,當看到企業上市敲鑼那一瞬,淚水濕了眼眶。更讓創投激動的是,在科創板引領下,科創理念正深入人心,創新氛圍蔚然成風。
對於聚焦二級市場的公私募基金而言,這是值得回味的一年。一年來,作為科創板投資的主力軍,從打新到二級市場投資,公私募基金以專業性開道,秉持理性和發展的眼光為科創板企業定價,不負所托,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也讓“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
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這是值得高興的一年。科創板自開板之日起就設立了50萬元的投資者門檻,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基金等方式參與科創板投資。無論是借道基金進行佈局,還是依靠個人判斷進行投資,在享受收益的同時,科創板高波動性藴藏的投資風險,也教育投資者回歸基本面研究,從中找到值得長期持有的優質公司……
(小標題)創投:資本的熱情被點燃
科創板的推出點燃了資本對硬科技的信心和熱情,硬科技也成為時下投資圈的流行詞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領域等高精尖技術成為耳熟能詳的六大行業。
“科創板是春風、是方向、是暖流、是利好、是巨大改變。”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消息一出,創投界集體歡呼,認為這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改革。如今,科創板開市一年,與100多家科創企業一起進入科創板的創投,有了更多感觸。
“中國正逐漸成為國際科技創新的新引擎,科創板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也必將在這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同創偉業董事長鄭偉鶴説。
弘毅投資資深合夥人、董事總經理袁兵表示,科創板的誕生,解決了很多創投機構“兩頭在外”的問題,科創板的包容性,給很多創投企業帶來了新的退出渠道。
科創板的設立,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有利於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更好推動科技創新,更好引導價值投資、培育優質科創企業。
股權創投市場的特點就是投資期限長、市場流動性弱、退出通道有限等,科創板的推出,將有效完善資本退出通道,打通“募投管退”的股權投資閉環,從而引導更多資本助力科創企業發展。
在創投人士看來,有別於傳統制造業,突破“卡脖子”技術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長期持續性研發投入,科創企業往往數十年如一日深耕某個細分領域,在此過程中甚至沒有收入,這就需要創投機構參與其中,與其一同成長。同時,這類企業也存在着投入大、風險高等困難,也需要創投機構與其一同克服。
“沒有科創板,我們可能要等上十幾二十年才能把企業推上資本市場,或者到海外上市。如今,科創板為科創企業提供了多套上市標準,只要有足夠的科技含量,就能獲得市場的認可。”該創投人士認為,這其實縮短了創投機構的投資期限,提高了科創企業的融資效率,相當於為創投機構、科創企業都提供了加速器。
更大的意義在於讓科創理念深入人心。過去,市場看重商業模式創新,短平快的投入產出效率吸引了幾乎全部的市場注意力,有些創投機構即便願意投資硬科技企業,也礙於市場風格而無法下手。如今,科創理念深入人心,哪怕需要持續投入資金,哪怕會有技術風險,人們也願意花時間與科創企業一同成長。在這種氛圍下,創投機構能夠更加從容地投資,更加淡定地等待花開花落、雲捲雲舒。
“如今,處於成長期的高新技術企業有成熟的上市渠道。在退出有保障的基礎上,創投機構會加大力度投資早中期的高新技術企業,這對於扶持和培育中國的高新技術尤為重要。”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稱。
(小標題)公募:分享科技企業成長紅利
回憶起科創板開市這一年,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感慨頗多:“2019年春節剛過,科創板的熱度便急速升温。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基金公司的參與熱情更是如火如荼。短短兩個月內,有上百隻科創主題基金上報,不少公司一口氣上報了多隻不同類型的科創產品。”
大公司明顯跑在了行業前列。2019年4月22日,華夏、易方達、南方、嘉實、工銀瑞信、匯添富、富國旗下7只科創主題基金獲批發行;4月26日,首隻開放募集的科創主題基金——易方達科技創新混合正式發售,限額十億元,僅半個小時額度便售罄;4月29日,首批獲批的另外6只科創主題基金啓動發行,認購金額超過千億元,其中華夏科技創新混合基金的認購金額近250億元。
早在2018年,證監會在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答記者問中就表示,將指導上交所針對創新企業的特點,在資產、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強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等方式參與科創板投資,分享創新企業發展成果。
機遇當前,責任在肩,基金公司紛紛抽調精英組建科創投資團隊,並對科創板公司進行大量調研,“與時間賽跑”成為常態。
一年過去了,公募基金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16日,40只科創主題基金成立以來全部實現正收益,平均收益近40%。
首批科創主題基金的表現更是亮眼。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16日,首批七隻科創主題基金回報均超過70%,其中南方基金和易方達基金旗下的產品淨值增長率超過100%,南方科技創新以116.23%的回報排名第一。
雖然遭遇資金追捧,但科創主題基金在問世之初,面對的質疑並不少:“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封閉三年?這個不太好”“能賺錢的產品,會這麼大張旗鼓地宣傳麼?”……在雪球等各大財經論壇中,普通投資者對新出爐的科創主題基金的認可程度並不高。
除了對新生事物的不瞭解,還有對基金投資能力的不信任。“為什麼要買基金?自己組合幾隻有護城河的行業龍頭股票,逢低買入,封閉期五年,絕對收益不會低於年化10%,還不額外支付基金管理費。”一位用户在帖子中的發言,引起一片贊同之聲。
對此,博時科創主題3年封閉混合基金經理曾鵬、肖瑞瑾做了較好的回答:“科創板為國內投資者帶來了投資機遇,但也要認識到科技創新活動的風險性,技術路線更迭、商業模式競爭都會對公司價值評估產生重大影響。作為重要普惠金融工具,具備完善投研能力的公募基金將扮演橋樑的角色:一方面對接廣大基金持有人,一方面對接科創板上市公司,在科學識別風險和收益的基礎上,將中國科技企業的成長紅利更好地傳遞給基金持有人。”
時光荏苒,原先質疑的帖子已經逐漸沉底,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些聲音:“買了50萬科技基金,賺了30多萬了,坐等翻倍”“他管理的科創基金是目前科創基金裏業績最好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守拙比取巧更重要”……
一位從事互聯網工作的“90後”趙先生表示,他在開板之初便買入了科創板三年期封閉基金,持有一年至今收益率高達70%,超出了他的預期。趙先生表示:“從一開始我就看好科創板,這些科創公司都是真正的硬科技,代表中國產業發展的未來。”
僅一年的時間,公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專業性和投資能力,引領市場開啓一波壯闊的成長行情的同時,為投資者創造了豐厚的回報,也讓“買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
(小標題)私募:佈局業績成長的確定性
科創板投資存在資金和認知的雙重門檻,導致了機構博弈為主的結構。科創板開板後,中小私募也給予了科創板足夠重視,參與度非常積極,但整體的持倉佔比有所差異。
在科創板上市之初,由於科創板估值整體較高,不少機構都持觀望態度。上海某私募基金經理曾對上海證券報記者直言:“我們沒有投資科創板,沒找到合適的標的,都太貴了。”
然而,隨着科創板公司數量的增加,機構對於科創板的關注度也在提升。上海一家百億規模的私募基金的基金經理表示,此前公司產品主要依靠銀行渠道銷售,由於合同限制大部分產品並不能投科創板。不過,該基金經理表示,科創板不乏值得關注的好公司,未來發產品時也可能加大對科創板的佈局。
投資經理劉軍所在的菁上甲萬私募公司,在二級市場的操作風格一直以價值投資為主,自從科創板推出後,其對科技類公司的配置比例已超過了消費股。
“這一年以來,我們對科創板的投資收益還是非常可觀的。從今年各公募、私募基金的收益情況來看,收益率排名前後差距極大,這主要就是科創板和創業板公司所作的貢獻不同。”劉軍表示,科創板股票如此巨大的二級市場價差收益,遠超出了他們此前最樂觀的預計。
科技公司是高成長與高風險相伴隨,非常考驗機構資金的選股能力。因此,也有一部分私募對科創板的投資相對謹慎。
“科創板整體佔我們的持倉比例不高,對淨值的貢獻在個位數,不算大。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是買入長期持有策略,而科創板由於採取了新的交易制度,且市場關注度很高,多數股票開板以後估值都不便宜。”上海吉淵投資總經理王富強表示。
“市場上資金對某些生物醫藥,芯片相關個股的追捧還是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我們認為當下市場存在一些估值泡沫。真正代表未來的頭部科技企業享受一定的估值溢價,但還有一些前景還不太明朗的公司。”王富強表示。
方略資產創始人遊蘭強此前做過股權投資,他對投資新興產業一向頗為關注,在一開始就對科創板非常有信心。回顧科創板一週年,也是作為A股註冊制試行的第一年,他認為,科創板留給二級市場的空間是巨大的。
“第一批上市公司中有不少是很有發展潛力的。”遊蘭強表示,科創板未來的機會“在點不在面”。由於科創板目前總體體量較小,對市場的流動性比較敏感,所以目前這個階段同漲同跌現象比較明顯。未來,隨着上市公司不斷增加,後市科創闆闆塊內會出現分化,所以還是強調以業績成長的確定性為主去做佈局,炒作題材應該要及時止盈。
(小標題)個人:看好長期投資的回報
在A股市場,一直以來散户在絕對數量與交易量方面都占主導地位,而科創板自開板之日起就設立了50萬元的投資者門檻。科創板較高的波動率與部分公司未盈利、高估值等帶來的高投資風險,也讓不少個人投資者在投資方面保持理性與謹慎。
在科創板上市之初,由於科創板估值整體較高,不少散户都持觀望態度。上海的一位老股民錢先生表示,參與科創板打新讓他收穫頗豐,但出於風險考慮,他並未參與科創板的日常交易。他説:“我只參與申購科創板新股,收益在上市第一天都兑現了。”
即便是股齡超過20年、投資經驗豐富的老股民湯叔,在科創板開市之初也非常謹慎,他給自己定的策略是隻參與新股申購,暫時不做二級交易。他一共有3個賬户全部參與科創板打新,一共中籤中國通號1500股和中微公司500股。
“老實説,我一開始是沒有設定收益預期的。例如,中微公司市盈率170倍,當時我覺得太高了,股吧裏好多中籤的和我一樣擔心破發,結果開盤以後漲了近290%,我當天就趕緊把中籤的股份全部賣了。”
現在回過頭看當初的經歷,湯叔有一些唏噓,曾經不被他看好的這隻股票,已經成了漲幅近400%的大牛股。“有一天我看到中微公司的市值破千億的報道,一下子想起這不是我中籤的新股嗎?都漲上天了!”
這一年,讓湯叔對科創板公司的估值有了全新的認識:“如果用傳統企業的那套估值,科創板很多核心科技的企業都是高估,所以不如選定高速增長行業裏繞不過去的標的,拿住長線才能賺到大錢。”
大户投資者老尹的投資風格比較大膽,且一直偏好投資科技類的股票。在科創板上市的時候,他把大部分資金拿出來,轉戰科創板。
“我覺得剛開市的階段肯定是有一些溢價空間的,而且有些公司確實質地不錯,所以就大膽進場了,對一些看好的股票會做日內T+0,賺點波段的錢。”老尹剛開始做科創板投資的時候,還是以短線思路為主,當科創板個股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回調,市場估值逐步消化後,最近他又開始不斷加大倉位了。
談到科創板的投資邏輯,他感觸很深的一點是,選股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難度很大。“投科技企業光看財務分析,其實看不出來什麼,因為有些公司的盈利相對比較滯後。必須得對政策、行業上下游、技術研發這些都有研究,不費點工夫是選不出好賽道和好股票的。”
科創板的高波動性藴藏潛在風險的同時,也教育投資者回歸基本面研究,從中真正找到值得長期持有的優質公司。
一位參與科創板投資的“90後”廖小姐表示,對於看好的科創板公司會長期堅定地持有,這也為她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就我的體會而言,科創板盈利速度比主板快,之前做科創題材都是做短線,但是一些優質個股讓大家重歸基本面,教育投資者得沉下心來,多研究公司的價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