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上半年增收不增利,首發項目撤否率位居頭部券商前列

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彭晨雨

海通證券上半年增收不增利,首發項目撤否率位居頭部券商前列

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彭晨雨

編輯|孫一鳴

8月30日晚間,身為頭部券商的海通證券(600837.SH)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報告。

據同花順iFinD數據,海通證券曾連續多年業績位列券商前三甲,但2022年,該公司營收與淨利潤雙雙同比大幅下滑,營收與淨利潤排名陡然跌出前五。2023年上半年,雖然其營收同比上升40.18%,但淨利潤仍同比下滑19.51%,呈增收不增利態勢。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近年來,海通證券因合規問題屢次被罰,還曾因IPO保薦項目多次“一查就撤”遭上交所予以監管警示,其投行業務執業質量存疑。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23年初至8月31日,海通證券共有14家IPO企業撤回申請或被終止審查,終止撤否率(包括終止審查、撤回材料、上會被否)為14%,在首發保薦項目數量排名前十的券商中位列第二。今年上半年,其投行業務營收、淨利潤、毛利率均有所下滑。

此外,2022年,海通證券的境外業務出現鉅額虧損,今年上半年仍延續虧損狀態。

境外業務未扭虧,投行業務失色

業績層面上,最近一年半,海通證券的表現並不盡人意。

從境外業務看,海通證券主要通過海通國際(00665.HK)開展境外業務,並將海通國際作為開展境外投行業務的平台。

財報數據顯示,2020—2023年上半年,海通國際的淨利潤分別為19.32億港元、3.01億港元、-53.40億港元、-2.72億港元。可見,海通國際的盈利自2021年開始惡化,2022年一度鉅虧逾53億港元,至今仍未扭虧為盈。

在2022年度業績説明會上,海通證券財務總監張信軍介紹,海通國際2022年出現鉅額虧損的主要原因共三點,一是因香港市場首次公開發行募資金額和現貨市場日均成交量下降,佣金和費類收入下降52.6%至15.4億港元;二是投資虧損,包括與二級市場交易的股票和債券投資相關損失約達34.4億港元,以及因相關投資估值隨可比公司市值及底層資產狀況下跌,導致私募債權與股權投資和另類投資相關的公平值損失達16.5億港元;三是減值15.9億港元,系因抵押品市場價格或估值下調計提信用減值。

由於業績表現不佳,今年以來,海通國際在二級市場上已淪落為“仙股”,股價長期低於1港元/股。截至9月1日收盤,海通國際報0.63港元/股。

需注意的是,海通國際2022年業績鉅虧還拖累了母公司海通證券的業績。

年報顯示,2022年度,海通證券的境外業務業績由盈轉虧,當年營業收入為26.21億元,同比減少70.87%;毛利率為-145.73%,同比減少165.36個百分點;淨利潤為-38.21億元,同比減少316.24%。

海通證券上半年增收不增利,首發項目撤否率位居頭部券商前列

受此影響,2022年,海通證券實現營收259.48億元,同比減少39.9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5.45億元,同比減少48.97%。營收與淨利潤雙雙同比大幅下滑,也使得海通證券的業績在近十年來首次跌出行業前五。

除境外業務之外,海通證券的核心業務——投行業務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半年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海通證券投行業務實現收入21.45億元,同比減少14.59%,營收佔比同比下滑7.77個百分點至12.64%;投行業務淨利潤為8.43億元,同比減少1.45億元;投行業務毛利率為39.31%,同比減少0.7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以來,海通證券對高管團隊及組織架構進行了較大調整。

2022年7月,海通證券大幅調整公司組織架構,包括設立機構銷售部、財富管理總部、金融產品部、衍生產品與交易部、數字金融部、私人銀行部;調整企業金融部職能;撤銷零售與網絡金融部、財富管理中心、櫃枱市場部、機構與國際業務部。

根據今年3月17日公告,林湧辭去海通證券總經理助理職務,保留海通國際執行董事、董事會副主席、董事總經理、執行總裁職務。

根據今年6月30日公告,海通證券的高管團隊再次發生變動。具體來看,副總經理從原來的3人擴充為5人,總經理助理則從4人減少為2人。

其中,海通證券聘請姜誠君、潘光韜、張信軍為公司新任副總經理。與此同時,姜誠君不再擔任該公司總經理助理、董事會秘書等職務;潘光韜不再擔任總經理助理職務。

“一查就撤”遭上交所監管警示,終止撤否率高達14%

在全面註冊制落地後,券商等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責任也被進一步壓實。而作為老牌頭部券商的海通證券,保薦業務內控薄弱似乎也成了其業績下滑外的另一大難題。

2023年6月16日,上交所官網正式公佈了《關於對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予以監管警示的決定》(下稱“《監管警示決定》”)。

《監管警示決定》顯示,因海通證券在科創板IPO項目保薦工作中存在職責履行不到位的情形,上交所決定予以其監管警示。這是上交所針對投行執業質量的首例監管警示處罰。

此次監管警示主要涉及河南惠強新能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惠強新材”)、明峯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明峯醫療”)、上海治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治臻股份”)三家科創板IPO企業項目。

2023年3月29日,惠強新材向上交所提交了首輪問詢回覆文件,不到一個月時間,2023年4月19日,其又主動提交了科創板上市材料撤回申請。

據《監管警示決定》顯示,在惠強新材IPO項目中,海通證券作為保薦人,存在對“重要審核問詢問題選擇性漏答”和“重點事項核查不到位”的問題。

不僅如此,上交所還認為,海通證券作為保薦人本應當對惠強新材作出的解釋説明進行核查,並相應修改問詢回覆,但海通證券僅對轉讓程序的合規性以及轉讓價格的合理性、公允性發表肯定意見,相關核查工作不到位。

明峯醫療於2022年6月29日正式向上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同年12月7日,明峯醫療主動撤回科創板IPO申請。

《監管警示決定》顯示,對於明峯醫療IPO項目,海通證券在收入確認、存貨、採購成本、資金流水多個方面存在核查不充分、不到位的情況,且在工作流程與細節上還存在大量不合規的現象。

治臻股份於2022年6月30日向上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同年12月21日,治臻股份主動撤回科創板IPO申請。

據《監管警示決定》,上交所認為海通證券在對治臻股份IPO的保薦過程中,存在“採購成本核查不到位”和“研發費用核查不到位”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在《監管警示決定》中明確點出了海通證券存在“一查就撤”問題:發行上市審核期間,在對上述3個項目發出《保薦業務現場督導通知書》後,實施現場督導前,海通證券均撤銷了項目保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對發行人經營狀況及其面臨風險和問題的相關盡職調查工作不夠充分,項目申報準備工作不夠紮實。

除此之外,上交所還直指海通證券保薦業務內部質量控制存在薄弱環節。

上交所在《監管警示決定》中表示,在執業質量現場督導中,海通證券在保薦業務內部質量控制方面,存在投行質控、內核部門項目風險識別不足以及意見跟蹤落實不到位、項目底稿驗收與歸檔管理不到位、質控部門現場核查有效性不足等薄弱環節。

據同花順iFinD數據,從首發情況來看,2023年初至8月31日,在首發保薦家數排名前十的券商中,海通證券的終止撤否率為14%,排名第二。

其中,海通證券保薦的100家首發企業中,有13家IPO企業撤回材料,1家IPO企業被終止審查,共計14家企業終止IPO,數量在首發保薦家數排名前十的券商中排名第二。

海通證券上半年增收不增利,首發項目撤否率位居頭部券商前列

除了IPO項目外,近兩年來海通證券在投資顧問、新三板掛牌企業持續督導、子公司管理等方面也是問題頻出。

在投資顧問、私募資產管理業務方面,2021年3月,因海通證券、海通資管在永煤債實質違約事件中出現違規,監管部門認為海通證券合規風控機制存在缺失。因此,海通證券被責令12個月內暫停為機構投資者提供債券投資顧問業務、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並提交合規檢查報告;海通資管被責令暫停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產品提供投資顧問業務12個月、暫停新增私募資產管理產品備案6個月,相關業務責任人被採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2年等監管措施。

在持續督導方面,2022年1月,全國股轉公司給予海通證券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認定其未按規定建立健全並有效執行的持續督導工作制度,缺乏有效的內控機制;2022年8月,上海證監局指出海通證券在新三板掛牌企業持續督導業務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等問題,責令其改正。

在子公司管理方面,2022年6月,證監會認定海通證券在境外子公司規範整改過程中,存在境外子公司未按規定履行完畢備案程序、境外經營機構股權架構梳理及整改方案制定工作不認真、存在重大錯漏等情況,對海通證券責令改正並對其高管進行約談。2022年9月,上海證監局出具《關於對海通證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滬證監決〔2022〕173號),認定海通證券存在未按期完成子公司組織架構整改等事項,涉及未整改事項多,整改進度緩慢,反映出公司合規意識薄弱、風險管理不足、內部控制不完善等問題。上海證監局對其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

再次落選券商“白名單”,創新業務發展或受掣肘

從上述罰單可以看出,“合規”、“內控”成為處罰中頻繁提及的關鍵詞。

或因如此,海通證券的分類評級與執業質量結果均受到影響。

在證監會公佈的2021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中,海通證券的評級由2020年的AA級連降兩級至BBB級;而在中證協公佈的2022年券商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能力評價結果中,海通證券也僅被評定為B級。

評級對證券公司的發展頗為重要,評級結果反映證券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合規管理、風險管理等與其他業務活動相適應的整體狀況。

根據全國股轉公司發佈的2021年度證券公司執業質量評價結果數據,海通證券合規質量扣分達到18.33分,扣分值位居榜首。2022年度執業質量評價結果顯示,海通證券合規質量扣分達到12分,所扣分值仍位於行業前列。

此外,海通證券還再次與“白名單”失之交臂。

設置“白名單”目的是為落實分類監管要求,壓實證券公司內控合規主體責任,提升監管有效性,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據瞭解,“白名單”內的券商並不固定,每年有進有出,證監會把一批治理運作規範、合規風控水平較高的公司納入,及時調出被行政處罰或被採取重大監管措施的公司。

2023年6月21日,證監會公佈了最新一期證券公司“白名單”,海通證券未能入選。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2022年總資產排名的前十大券商中,除海通證券外,其餘9家券商都在“白名單”內或曾進入過“白名單”。而身為頭部券商之一的海通證券,卻從未能躋身“白名單”。

入選“白名單”的券商能享受到諸多政策傾斜。具體包括:對納入“白名單”的券商,取消發行永續次級債和為境外子公司發債提供擔保承諾,取消為境外子公司增資或提供融資的監管意見書要求,不受理未納入“白名單”公司的創新試點類業務申請。

當前,在經紀、投行等傳統業務上,行業競爭已經十分激烈,為尋找新的營收增長點,券商逐漸發力衍生品、基金投顧等創新業務,而未能入選白名單或對海通證券的創新業務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參考資料:

1. 《海通證券: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上交所官網

2. 《海通證券: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報告》.上交所官網

(全文4435字)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學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户。本報告基於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徵價。該等觀點、建議並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户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並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範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係。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複製、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徵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並註明出處為“時代商學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189 字。

轉載請註明: 海通證券上半年增收不增利,首發項目撤否率位居頭部券商前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