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單激增,香港保險真那麼香嗎?各種風險需要小心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燕東海 環球時報記者  楊沙沙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葉宛】赴港投保浪潮再起,保費猛增。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近日公佈了2023年第一季度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期內毛保費總額達到1472億港元,相較去年同期下跌7%。與此同時,2023年一季度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水準回升至96億港元,同比增長2686.4%,約佔個人業務總額的20.5%。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認為,跨境人流恢復正常釋放了壓抑多時的需求,加上去年同期基數較低,造成數據爆發。那麼,不斷升温的香港保險真的有那麼香嗎?

“意料之中的事情”

多名香港保險經紀人表示,今年2月內地與港澳“通關”正常化以來,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內地客户諮詢和投保,但升幅尚在預料之中,且未超過疫情前同期水平。他們認為,想要通過購買香港保險實現資產保值的內地客户增多,是今年第一季度內地赴港訪客的新單保費同比上升的重要原因。

保單激增,香港保險真那麼香嗎?各種風險需要小心

在香港從事保險經紀的H女士稱,過去3年來,由於疫情阻礙人員往來,香港保險行業客户大量流失。H女士認為,新單保費同比增長2686.4%這個數據並沒有太大意義,“過去3年,因為客户過不來,籤不了合同,香港保險行業內地訪客新造業務基數很低,幾乎為零。所以要比,至少也要跟2019年同期比。”根據香港保監局發佈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為2019年第一季度的75%,尚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另外,內地訪客佔個人新造業務總額20.5%的比例與2019年同期26.4%的佔比也有差距。她説,“如今‘通關’了,內地客户多了起來,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險種以壽險和危疾為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年初恢復“通關”後,香港各大保險公司紛紛招聘人手,動輒招聘數千人以上,部分保險公司還在地標建築上打廣告。不少保險經紀人選擇主動出擊,在尖沙咀、廣東道這些名店林立的商區主動向客户推銷。近期,香港舉辦的大型會展增多,不少保險代理人在會展舉辦地附近招攬客户。同時,銀行界的人士也透露,近期不少前來開户的旅客,他們開户的目的都與保險投資有關。

H女士稱,今年她接待的客户主要是高淨值人羣和中產家庭,他們所購買的保險以健康保障和理財為主。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公佈的數據,一季度內地客户羣組購買的保單中約97%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即非一次性支付),終身壽險、危疾及醫療保險分別佔已發出保單份額的56%、33%和5%。

在香港保險行業從業近20年的R女士稱,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多,內地高淨值人羣和中產家庭出於投資理財的目的,將目光放在香港保險行業上。“過去一段時間美國硅谷銀行爆雷等事件,影響到高淨值人羣在境外銀行存款的信心。對這些人而言,保險理財是剛需。”

R女士説,除了高淨值人羣外,中產家庭在香港購買理財型保險的情況也逐漸增多。她認為,“疫情後世界經濟萎靡,中產家庭的消費意願有所衰減,購買理財保險對他們來説有強制存款的作用。”

“保險”中有“危險”

不過香港保險依然有一些內地投保人容易忽視的問題,例如,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險適用中國香港地區法律。如果發生糾紛,投保人需按照中國香港地區法律維權訴訟。其次,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需親赴香港投保並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如果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再者,由於香港保險合同的文字和條款表述與內地行文不大相同,因此內地居民難以對香港保單的內容深入瞭解,需依賴代理人的講解。能否依據客户的實際需求分析產品利弊,與代理人本身素質有較大關係。

帶有分紅性質的壽險是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的主要產品,通常香港此類分紅保險產品宣傳的投資收益率達6%以上。但分紅本身屬於非保證收益,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產品最終的實際收益率可能與其宣傳的有出入。

赴港購買資產配置類的保險產品還存在政策風險。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此類投資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交易,不符合外匯管理政策,一旦資金無法順利出境,就可能無法續保。

梁海明説,香港保險產品多、種類豐富,不少人跟風購買,覺得在香港買保險更有保障。但中國外匯管理局規定,個人每年結售匯不能超過5萬美元。赴港買保險,受上述條款限制,如購買金額在5萬美元或以下,影響不大。

對於高淨值人羣的高額保單是通過何種渠道繳納保費的問題,R女士表示,“作為保險經紀,我們不會為客户提供相關渠道,也沒有能力提供相關渠道,客户都是自行解決資金問題。”

曾在香港從事過保險經紀業務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內地客户投保,第一次繳費需要帶着錢去香港,後面再交保費就得‘各顯神通’了。如果客户能辦香港的銀行卡,那就直接把錢打到香港銀行卡上,保險公司自己劃扣。有的中介可以幫忙辦銀行卡,但需要支付不菲的中介費。有的客户保費金額較小,會找代理人代交。”有內地投保者表示,他在香港的保單是通過代理人轉交給保險公司,數額約為一年兩萬美元左右。但這種方式對於投保人來説,存在很大風險。香港保監局也曾向來自中國內地的潛在的保單持有人發出提醒:直接向保險人支付保費,而不是向保險代理支付;不要參與香港人壽保險在內地的任何銷售活動;不要與銷售保險的無牌人士接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04 字。

轉載請註明: 保單激增,香港保險真那麼香嗎?各種風險需要小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