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早盤,大盤指數衝高回落,國防軍工逆市走升,漲幅持續高居全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之首,近5日漲幅同樣居首!截至發稿板塊獲主力資金淨流入超24億元,其中中航重機、航發動力、中兵紅箭、中航沈飛、中航西飛、振華科技等7只龍頭股獲主力資金加碼超億元!
中證軍工指數68只成份股集體飄紅,中航重機衝擊漲停,振華科技、睿創微納大漲超8%,航天電器、菲利華、三角防務漲近8%,中航西飛漲超7%,鋼研高納、中航沈飛、航發控制均漲近7%。板塊內43股漲幅超3%!
熱門ETF方面,截至發稿國防軍工ETF(512810)飆漲4.83%,盤中一舉突破5日、60日、250日均線!成交額已超4400萬元,放量明顯,換手率超10%,交投火熱。
目前,國防軍工ETF(512810)成份股中共有8家披露了2022年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光啓技術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2.82~3.20億元,同比增長134.01%~165.55%,暫居首位;振華科技緊隨其後,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18.00~19.00億元,同比增長88.34%~98.81%。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公告,截至2022.10.24
國盛證券最新研報指出,隨着美國對華半導體限制進一步升級,俄烏局勢持續動盪,同時隨着三季報陸續披露,部分擁擠度較高的景氣賽道也隨業績兑現出現一定程度波動。因此,市場對於低擁擠與強邏輯疊加的“大安全”領域關注度持續提高。
銀河證券進一步指出,安全觀引領下,軍工Q4行情有望開啓。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中美博弈主導的國際環境下,外部壓力驟增,疊加俄烏局勢持續升級,增強軍事威懾或成為必要選擇之一。我國軍事戰略之爭開始從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代表的傳統戰略威懾能力,向太空、網絡、海洋、極地等新領域和遠程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等新技術維度擴展。航空產業鏈、發動機產業鏈、導彈產業鏈、衞星產業鏈有望深度受益。
短期看,軍工板塊估值分位數為29.3%,提升空間較大。由於疫情影響趨弱,預期板塊Q3業績增速好於Q2,景氣度提升,建議“重成長、輕估值”,關注業績確定高增長個股。此外,隨着三季報逐步落地,建議積極佈局Q4的估值切換機會。
中期看,2022、2023年作為裝備採購“十四五”規劃中期,招投標有望密集落地,疊加產能瓶頸破除,行業景氣度或將持續提升,未來三至五年行業較快增長依然可期。
長期看,“建軍百年奮鬥目標”近在遲尺,“百年變局”勢必將推動行業快速發展,軍工行業高景氣度有望延續。
建議“五維度”配置:1)航發產業鏈;2)航空產業鏈;3)導彈產業鏈;4)國產化提升受益標的;5)國企改革對業績增長改善標的。
【最近3年超額回報26.66%,國防軍工ETF(512810)超額顯著】
目前市面上軍工類ETF合計6只,從實際收益角度看,國防軍工(512810)回報明顯突出,國防軍工(512810)自2019.6.30至2022.6.30收盤,累計漲幅84.29%,大幅超過基準指數57.63%的漲幅,累計超額回報26.66%,年均超額回報8.89%,大幅領先同類ETF!
分年度看,國防軍工(512810)每年穩定獲得顯著超額收益,2019年至2021年,年度超額收益分別為3.58%、9.11%、11.07%;截至2022.6.30,國防軍工ETF(512810)最近1年、3年、5年超額收益分別為3.04%、26.66%、23.74%。
數據來源:華寶基金,截至2022.6.30
首屈一指的超額收益,這主要得益於國防軍工ETF(512810)規模適中,新股打新增厚收益更為明顯。根據德勤中國的報告,2021年全年,A股市場524只新股上市,首發實際募集資金總額達5466億元,數量及金額均創近年來新高。這是A股歷史上首次IPO融資額突破5000億元。德勤中國預計,2022年上海科創板有170至200只新股發行;210至240只新股於創業板發行,上海及深圳主板預計將有120至150只新股發行。
自創業板註冊制以及科創板開始以來,新股發行節奏明顯加快。後續加之北交所設立,新股全面註冊制穩步推進,進一步推動直融時代到來。新股發行仍將維持高位,受益政策優勢的公募基金仍會持續受益於新股配售!
以上,基於國防軍工板塊的投資,潛在回報最好的品種,建議關注國防軍工ETF,代碼512810。
風險提示:國防軍工ETF跟蹤的標的指數為中證軍工指數(399967),中證軍工指數基日為2004年12月31日,發佈日期為2013年12月26日。該指數的歷史業績是根據該指數目前成份股結構模擬回測而來。其指數成份股可能會發生變化,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閲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公司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投資需謹慎。
本文源自金融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