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實體質效提升:信貸增長平穩適度 風險指標處合理區間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日前銀行業保險業今年一季度運行“成績單”出爐:銀行業總資產同比增長9.2%、房貸增速降至8年以來最低水平、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繼續實現“兩增”……

在近期舉行的銀行業保險業運行情況通氣會上,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季度我國經濟穩定恢復,金融支持對經濟恢復起到了重要推動和保障作用。下一階段,銀保監會將指導銀行機構加大對科技自立自強、先進製造、民營企業、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

金融穩,經濟穩。金融作為國民經濟的血脈,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發揮着重要作用。

據銀保監會統信部副主任劉志清介紹,今年一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7.7萬億元,同比多增5741億元,繼續保持適度增長,為經濟恢復和保市場主體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

“在西方國家採取量化寬鬆等非常規貨幣政策的背景下,我國實行正常的貨幣信貸政策,既支持了復工復產,同時也沒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主要原因在於我們加大了影子銀行的治理、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化解了銀行信用風險,為信貸增長提供了空間,為國民經濟快速恢復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注重發展債券市場、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説。

談及信貸結構,據劉志清介紹,當前新增信貸資源重點向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製造業、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傾斜。數據顯示,一季度,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製造業貸款分別增加2萬億元、4002億元、1.2萬億元。一季度末,科學研究服務業、信息技術服務業貸款同比分別增長22%、18.7%,遠超各項貸款增速。房地產貸款增速進一步下降,一季度末降至12%,為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繼續低於各項貸款增速。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提升的同時,銀行業主要經營和風險指標處於合理區間。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不良貸款餘額3.6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183億元,不良貸款率1.89%,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81.5%,繼續保持在較低水平。

“銀行信貸是現階段我國實體經濟融資的主渠道。作為監管者,主要關注信貸三個方面的變化情況,一是信貸總量增長的平衡性,信貸增長要與經濟增長相適應;二是信貸資源配置的有效性,看信貸是否投向實體經濟最有效率、最急迫需要的地方;三是銀行放貸的審慎性,控制好信貸風險。”劉志清説。

普惠金融服務要進一步增量提效

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對於保障就業、穩定社會的意義重大。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丁曉芳介紹,截至今年3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45.66萬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6.81萬億元,同比增長33.87%,較各項貸款增速高21.39個百分點;有貸款餘額户數2740.04萬户,同比增加531.75萬户。

“今年,總的目標是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繼續實現增速、户數‘兩增’,其中5家大型銀行要增長30%以上。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要繼續穩中有降。”丁曉芳説。

在優化結構方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新增小微企業法人“首貸户”7.91萬户,比去年同期多增3.75萬户。丁曉芳指出,今年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新增小微企業法人“首貸户”數量要高於2020年。在銀行內部績效考核體系中,普惠金融類指標比重佔比要不低於10%;大中型商業銀行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中,要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給予不少於50個基點的優惠。細化落實授信盡職免責和不良容忍度要求,綜合運用金融科技優化服務,使金融資源精準“滴灌”。

“今年我們優化了‘兩增’考核的口徑,剔除票據融資數據,督促銀行提高信貸資金投放的效率,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做得更加精細、更加紮實。”丁曉芳表示。

長期以來,農村金融是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對此,丁曉芳表示,要優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體系和機制,鼓勵21家會管銀行給予普惠型涉農貸款不低於75個基點的內部轉移定價優惠,設立三農金融事業部的銀行分支機構績效考核當中,鄉村振興相關指標考核權重不低於10%;加大涉農信貸的投放力度,提升農業保險服務水平,進一步健全農村信用體系,進一步破解涉農貸款“缺信息、缺信用”的難題。

“下一步,銀保監會還將研究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金融政策的支持,對脱貧地區繼續加大信貸投放,重點支持各地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同時推動開展防止返貧的保險。”丁曉芳説。

持續關注地方金融機構的風控情況

近年來,地方金融機構風險備受市場關注。4月8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指出,部分地方金融機構風險有所暴露,內部治理和外部監管有待完善,需要高度重視。

“從目前數據來看,地方金融機構整體經營比較穩健、風險可控。但地方金融機構風險水平差別較大,特別是不良資產比例較高、資本缺口較大。對此,我們一直非常重視。”肖遠企説。

肖遠企介紹,近些年銀保監會處置了一些高風險機構,排除了一些風險隱患,但長期歷史積累的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徹底地解決。

“對於風險比較高的機構,我們正在與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一起採取措施來化解風險。一定要壓實股東責任,特別是大股東的責任。如果這些股東特別是大股東存在不當關聯交易、內幕交易,非法佔有機構資金,必須要承擔責任。”肖遠企説。

資本是銀行經營的基石。肖遠企認為,銀行補充資本主要是兩大來源,一是內源性補充資本,二是通過外部渠道。內源性補充資本主要是靠內部留存,每年銀行都有相應的利潤留存來補充資本。外源式補充資本方法很多,例如通過在資本市場補充資本,在中國市場、海外市場發行永續債、次級債。

“去年一些地方發行地方專項債,專門補充中小銀行資本,解決了一部分銀行資本不足的問題,今年我們還要繼續增加地方債額度,推動地方政府通過不同形式,發行專項債來補充銀行資本。”肖遠企表示,除此以外,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國有資產入股,也可以通過其他手段引進市場化投資者,包括國內、境外投資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11 字。

轉載請註明: 金融服務實體質效提升:信貸增長平穩適度 風險指標處合理區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