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要聞
【復甦勢頭強勁 機構預計一季度經濟高位增長】2021年首季經濟成績單即將揭曉。多個機構和權威專家認為,由於供需加速回暖疊加去年低基數效應,今年經濟總體呈現強勁復甦態勢,一季度經濟料高位增長,同比增速有望達到兩位數。與此同時,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也會更加關注物價影響以及小微企業支持政策的落地。(經濟參考報)
【政策持續加持 “十四五”電化學儲能將迎規模化發展】儲能行業政策有望持續加碼。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昨日在“儲能國際峯會暨展覽會2021”上透露,國家能源局正組織開展新型儲能“十四五”規劃研究,明確新型儲能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指導地方科學引導本地區新型儲能的發展。同日發佈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1》(下稱《白皮書》)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的電化學儲能市場將正式跨入規模化發展階段。(上海證券報)
【智能製造“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核心技術攻關放到首位 2025年規上製造企業普及數字化】4月14日,工信部公佈了《“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受訪專家指出,當前各國不約而同地將智能製造視作全球製造業新一輪競爭的主攻方向,不同於歐美髮達國家,中國製造在發展階段上參差不齊,“十四五”時期的中國智能製造一方面需要在數字化甚至自動化普及上“補課”,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快智能化轉型,搶佔技術制高點。(21世紀經濟報道)
證券要聞
【800家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預喜】截至4月14日晚,933家A股公司披露了2021年一季度業績預告,800家公司預喜,預喜率達到85.74%。其中,略增65家,扭虧200家,續盈6家,預增529家。已披露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整體保持了較高的盈利能力。從行業角度看,受益於疫情影響逐步轉淡,下游需求增加等因素,化工、鋼鐵、有色、造紙等週期行業上市公司實現業績爆發。(中國證券報)
【年內307家公司斥資400億元回購股份】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回購熱情高漲。截至4月14日,今年以來,A股有185家公司發佈187單回購預案(以董事會預案公告日統計),同比增長152.27%。從具體實施來看,共有307家公司耗資近400億元實施回購(部分為去年發佈預案今年繼續實施)。其中,美的集團以86.64億元的回購金額,刷新A股單次回購新高。(證券日報)
【着眼長遠 理性看待白馬股“閃崩”】隨着一季報業績預告陸續披露,部分業績不及預期的白馬股先後“閃崩”,尤其是順豐控股、美年健康等公募基金重倉白馬股股價巨震,引發市場各方的強烈關注。然而,從上市公司成長路徑和長期投資的角度,一個季度業績不及預期,並不能否認部分明星公司的長期價值,也不能掩蓋白馬股整體的穩健業績。優秀公司的成長會經歷磕磕絆絆,長期投資的過程也充滿糾結和耐心的考驗。在優秀公司發展的低谷期不失希望,在狂飆突進的成長期保持冷靜,投資者才能伴隨公司共成長。短期來看,受經濟週期、投資者情緒、事件驅動等因素的影響,上市公司的真實價值與股價會出現階段性的較大背離。但從長期看,股價會趨向公司的真實價值。投資者只有着眼長遠,排除短期干擾,才能獲得滿意的長期回報。(證券時報)
基金要聞
【白馬股巨震 基金投資更注重“估值與業績匹配”】繼順豐控股、美年健康、中國中免後,4500億元市值的明星白馬股恆瑞醫藥昨日股價也出現深蹲,盤中跌幅一度超過7%。對此,多位基金投資人士表示,雖然春節後市場經歷了一輪劇烈調整,但白馬股整體估值仍在高位。白馬股股價巨震,基金在投資中要更加註重前瞻性研究,動態跟蹤白馬股估值和業績的匹配,持續穩定的業績是公司股價穩定的關鍵,要以長遠眼光關注優質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證券時報)
【45家基金公司平均盈利6.25億元 同比增長近50%】上市公司2020年報陸續披露,揭開去年基金公司經營情況。據長城證券披露的2020年報顯示,景順長城基金和長城基金(博客,微博)去年盈利均有大幅增長,淨利潤分別達到8.22億元和1.59億元。至此,已有45家基金公司經營情況浮出水面。整體來看,這些公司去年平均盈利6.25億元,絕大多數淨利潤同比實現正增長;匯添富、富國、興證全球等公司淨利潤同比翻倍。不過,仍有部分小型基金公司在牛市中出現虧損。(證券時報)
【發行寒潮持續 今年以來70只新基金延期募集】A股市場大幅調整,新基金髮行逐漸低迷。進入4月份以來,已有8只新基金公告宣佈延長募集期;今年以來延長募集期的新基金也達到了70只,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近50%。(證券時報)
期市焦點
【遠脹近憂:大宗商品漲價浪潮洶湧】美國通脹預期的飆升引發了投資者對全球通脹的擔憂,部分數據顯示全球通脹預期也正在抬升。美國通脹預期的飆升引發了投資者對全球通脹的擔憂,部分數據顯示全球通脹預期也正在抬升。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對記者指出,若美國通脹大幅反彈,美元作為全球貨幣,或將通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等對新興市場國家形成輸入型通脹,同時美債收益率上行或也將對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市場產生一定的衝擊。面對可能出現的輸入型通脹,分析師們認為中國應採取靈活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以防範潛在的風險。(21世紀經濟報道)
【歐佩克上調全球石油需求預期】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13日發佈月度石油市場報告,將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期較3月預測上調日均10萬桶,認為新冠疫情防控進展及多國經濟刺激政策正推動世界經濟持續復甦。根據報告,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將達到日均9650萬桶,較去年增加日均600萬桶。今年下半年,世界經濟復甦勢頭預計更加強勁,將提振石油需求。報告認為,隨着各國推進新冠疫苗接種,疫情將逐步消退,經濟發展制約因素將減少。此外,不少經濟體推出規模空前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將推動經濟復甦勢頭延續到今年下半年。(新華社)
【美國頁岩油企業未來路在何方】時間進入2021年4月,原油市場時刻關注伊朗核協議談判的進展,因為一旦美國開始取消伊朗制裁,那麼伊朗原油重新迴歸市場對油價的影響不可小覷。而對於油價來説,另一個讓市場非常好奇的潛在利空是美國原油產量的變化,因為油價在過去10年中飽受美國頁岩油不斷增產帶來的壓力。(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