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傑股份:置入資產恐難堪重任
傳統主營業務江河日下,收購和資產置換就是題中之義,但棒傑股份選擇的置入資產似乎不能承擔挽救上市公司的重任。
本刊記者 啓凡/文
8月26日,棒傑股份(002634. SZ)發佈2020年半年報,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2.16億元,同比下降1.07%,淨利潤2982萬元,同比增長237.92%。
就在半年報發佈的5天后的2020年9月2日,棒傑股份發佈《重大資產置換暨關聯交易預案》公告,上市公司擬以除庫存股外的全部資產及負債作為置出資產,與交易對方持有的標的公司華付信息51%股權進行資產置換,置出資產最終由陶建偉、陶士青、金韞之共同指定的主體承接。
置入資產不具競爭優勢
棒傑股份於2011年上市,自上市以來,公司一直經營無縫服裝的設計、研發、生產和營銷,主要以ODM/OEM的模式為全球客户提供無縫服裝的開發設計和生產製造服務。但自上市後,公司主業就陷入了停滯。
2011-2019年,棒傑股份的營收分別為3.43億元、3.46億元、3.74億元、3.74億元、3.44億元、4.13億元、4.49億元、4.23億元、6.0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611萬元、3986萬元、2901萬元、3374萬元、4703萬元、4762萬元、5711萬元、1172萬元、3805萬元。在長達8年的時間裏,公司收入小幅提升,淨利潤大幅下降。可以説,在過去8年中,公司的主業始終停滯不前。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獲得更快的增長,資產置換是在情理之中的。但關鍵的問題是,此次資產置換是否物有所值?是否能夠真正給上市公司帶來長期向好的經營成果?無論是從財務還是競爭力角度分析,答案都不容樂觀。
從財務角度來看,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資產總額為9.57億元,標的公司資產總額為1.96億元,對應51%股權的資產總額為1億元,標的資產的資產總額為上市公司資產總額的20.48%;上市公司資產淨額為6.87億元,標的資產的資產淨額為1.57億元,對應51%股權的資產淨額為8007萬元,標的資產的資產淨額為上市公司資產淨額的11.66%;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為6.01億元,標的公司營業收入為2.36億元,對應51%股權的營業收入為1.2億元,標的資產的營業收入為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的19.97%;上市公司淨利潤為3805萬元,標的公司淨利潤為4709萬元,對應51%股權的淨利潤為2402萬元,標的資產的淨利潤為上市公司淨利潤的63.13%。
從資產總額、資產淨額、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對比來看,置入資產的各項指標都大幅低於上市公司已有的業務。那麼,此次置換是否真的物有所值?以2019年為節點,從財務的角度來看,這筆交易並不划算。
那麼,置入資產的競爭力如何呢?本次交易中,截至2020年6月30日,標的公司華付信息100%股權預估值為14.9億元,對應51%股權置入資產的預估值為7.60億元,根據華付信息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華付信息賬面淨資產為1.95億元,增值率高達662.49%。如此之高的增值率顯然是對標的資產未來的業務前景給出的溢價。
此次交易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無縫服裝的設計、研發、生產和營銷,主要以ODM/OEM的模式為全球客户提供無縫服裝的開發設計和生產製造服務。此次交易後,上市公司原有業務全部置出,主營業務變更為基於軟件技術及AI算法的行業解決方案。
根據2017年12月工信部頒佈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到2025年,全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相關產業規模達到5萬億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相關產業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毫無疑問,此次主業的變更為上市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成長空間。
雖然軟件技術及AI行業規模巨大,重要的是公司能不能在新領域取得好的經營成果,因為身處前景廣闊的行業並不代表公司必然可以取得好的結果。
在企業經營的中,無論是進入哪個行業,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華付信息成立於2015年,作為AI領域的後來者,產品的競爭力更加重要。
華付信息所在的AI及相關領域,高市值公司眾多,海康威視(002415.SZ)是視頻識別領域的龍頭公司,目前市值3400億元左右;科大訊飛(002230.SZ)是語音識別領域的龍頭公司,目前市值760億元左右;匯頂科技(603160.SH)是指紋識別領域的龍頭公司,目前市值750億元左右。這些高市值公司均是聚焦和深耕一個或者很有限的領域,並以此形成足夠的競爭力。
反觀,華付信息似乎並沒有走這樣的道路。華付信息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基於軟件技術及AI算法的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類別包括軟件技術服務、軟件產品(含算法SDK及AI系統)、系統集成(含智能終端)、IT開發服務等。
在此次預案中,棒傑股份並沒有披露華付信息業績形成所對應的收入結構,但官網顯示,華付信息主要有五大塊業務,分別為人工智能、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機場、IT軟件。
這五大業務旗下還有不同的細分板塊。人工智能旗下有人臉識別終端、人證核驗終端、人臉抓拍攝像機、迷你智能分析盒、AI企業解決方案、AI校園解決方案,智慧金融旗下有汽車金融、房產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業務,智慧機場旗下有一站式機場賦能、機場案件監控解決方案、自助同行解決方案等業務。
華付信息產品涵蓋領域眾多,五大領域旗下細分業務眾多,在AI及軟件領域,目前的華付信息規模有限,只是一家中小公司,覆蓋如此廣泛的領域,未來如何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呢?
剩餘股權何時注入值得關注
此次交易雖然完全改變了上市公司的業務,但並未完全改變控制權,這是資產置換後的另一個隱患。
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陶建偉及其一致行動人陶士青、陶建鋒、金韞之合計持有上市公司41.34%的股份。而截至本預案簽署日,張歡持有華付信息41.29%的股權,為華付信息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本次交易完成後,標的公司原第一大股東張歡將直接持有上市公司6.10%的股份,標的公司主要管理層黃軍文將直接持有上市公司5%的股份,除張歡及黃軍文外的其他股份受讓方將合計持有上市公司6.84%的股份。而陶建偉及其一致行動人陶士青、陶建鋒、金韞之合計持有上市公司23.40%的股份。陶建偉團隊要高於張歡團隊所持股份。所以,陶建偉仍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陶建偉團隊在過去一直經營傳統服裝行業,服裝是一個傳統的行業,而AI和軟件是一個高科技行業,兩者完全不同。此次主業的變更並沒有帶來實控人的完全變更,這是對未來經營的一大隱患。在變更為AI及軟件為主業後,上市公司原實控人集團是否有能力繼續領導公司?陶建偉團隊與張歡團隊如何分工?如何經營?這是否會對未來經營造成影響?這些問題更需要上市公司來做出更為明確回應。
在控制權問題上,還要關注的重點是在資產置換後,上市公司會不會把剩餘的資產繼續注入到上市公司?如果注入的話,什麼時間注入?如果上市公司未來把剩餘49%的股份注入到上市公司,那麼控制權就會直接轉移到張歡及其一致行動人手中,控制權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對於此次資產置換及控制權等問題,證監會和深交所都發來了問詢函,而對於剩餘49%股權的規劃,公司目前沒有給出明確規劃。
根據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標的公司2018-2019年及2020年半年度分別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3460萬元、4709萬元、3336萬元。
而業績承諾人承諾,標的公司預計2020-2022年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為6700萬元、9300萬元、1.22億元。
從承諾淨利潤可以看出,華付信息的業績有加速趨勢。如果公司的競爭力不確定,產品前景不確定,控制權不確定,那麼華付信息所做出業績承諾的兑現就會面臨更大的風險。雖然從過往來看,華付信息業績不錯,但歷史不代表未來,公司未來能否兑現業績承諾面臨嚴峻考驗。
對於資產置換、控制權、業務競爭力等問題,《證券市場週刊》記者已經向棒傑股份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公司沒有進行任何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