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茅”刷屏!董事長短線交易公司可轉債,近8700萬收益全部上繳公司,啥情況?

本文轉自:證券時報

“豬茅”牧原股份近日發生了這樣一則事件,引發市場關注。公司董事長秦英林、高級管理人員徐紹濤短線交易公司可轉債,所得收益全數上繳公司。

4月7日晚間,牧原股份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秦英林由於減持可轉債構成短線交易,產生的收益金額8688.81萬元全數上繳公司。此外,高級管理人員徐紹濤減持可轉債也構成短線交易,產生的收益金額6.92萬元也全數上繳公司。

對此事件,牧原股份表示,董事長減持可轉債主要是基於資金規劃的通盤考慮,行業低谷期增加現金儲備,以降低負債水平,提升抗風險能力。此番對規則理解有誤導致短線交易,不具有短線交易的主觀故意,不存在利用短線交易謀求利益的目的。

同時,秦英林和徐紹濤對本次行為導致的不良影響深表歉意,對廣大投資者致以誠懇的道歉,後續將嚴格遵守相關規定,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短線交易可轉債 “豬茅”董事長致歉

根據公司披露,秦英林於2021年8月25日買入3785.57萬張牧原轉債,成交均價為100元/張,成交金額為37.86億元;於2022年2月17日賣出579.44萬張,成交均價為115元/張,成交金額為6.66億元;本次短線交易產生的收益金額為8688.81萬元。

徐紹濤於2021年8月25日買入1798張牧原轉債,成交均價為100元/張,成交金額為17.98萬元,於2022年2月15日賣出1798張,成交均價為138.6元/張,成交金額為24.92萬元;本次短線交易產生的收益金額為6.92萬元。

對於此次短線交易事件,牧原股份的解釋如下:

深圳證券交易所於2021年2月25日發佈的《關於可轉換公司債券適用短線交易相關規定的通知》中規定“二、可轉換公司債券買入(含申購)、賣出行為均發生在《可轉換公司債券管理辦法》施行以後的情形,納入短線交易規制範圍。”

牧原股份稱,公司及相關債券持有人在實施可轉債減持交易前對《通知》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進行了認真解讀,理解為:牧原轉債發行首日、申購日、原股東優先配售繳款日、存續期起始日、計息起始日均為2021年8月16日,債券持有人自2021年8月16日已經取得可轉債相關權利。自2021年8月16日起推算6個月,即2021年8月16日至2022年2月15日為短線交易禁止期間,因此2022年2月16日(含當日)後賣出可轉債不構成前述法規中所稱短線交易。

基於上述判斷,秦英林於2022年2月17日通過大宗交易賣出牧原轉債。秦英林不具有短線交易的主觀故意,不存在利用短線交易謀求利益的目的。

徐紹濤將短線交易禁止交易的時間範圍記錯,於2022年2月15日賣出了公司可轉債。徐紹濤不具有短線交易的主觀故意,不存在利用短線交易謀求利益的目的。

牧原股份表示,上述行為發生後,秦英林和徐紹濤主動向公司説明相關情況並向公司上繳本次交易的收益,同時認真學習了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等規則。秦英林和徐紹濤對本次行為導致的不良影響深表歉意,對廣大投資者致以誠懇的道歉,後續將嚴格遵守相關規定,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公司董事會將進一步加強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相關工作人員關於《證券法》《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號——主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關於可轉換公司債券適用短線交易相關規定的通知》等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的培訓工作,督促相關人員嚴格規範買賣公司股票及其他具有股權性質的證券的行為,審慎操作,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積極回應公眾對其財務數據質疑

此前,牧原股份下屬子公司曾被曝出現商業承兑匯票逾期的事件。2021年12月7日,牧原股份披露的一份情況説明顯示,上海票據交易所於近日公示了《持續逾期名單(截至2021年11月30日)》,2021年8月1日至11月30日,公司共有32家子公司出現付款逾期。經公司核查,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其中23家子公司已完成全部逾期商票的兑付。

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公司尚有9家子公司存在逾期未支付商業承兑匯票合計1,707.27萬元;截至2021年12月6日,公司9家子公司尚存逾期未支付商業承兑匯票合計755.98萬元。

牧原股份指出,經公司核查,由於公司未及時收到部分持票人的有效提示付款申請,或持票人選擇的清算方式不符合銀行要求等原因,導致公司無法按時兑付商業承兑匯票。公司已積極與持票人、銀行溝通,推動商業承兑匯票的順利兑付,保障持票人的合法權益。

緊接着,公司在2021年12月8日公告稱,經公司與持票人、銀行積極溝通處理,截至目前,前述755.98萬元商業承兑匯票已全部兑付完畢。

此外,針對市場關注的高毛利率等問題,牧原股份在曾在回覆深交所問詢函中做出解釋。

針對公司固定資產佔銷售收入的比重遠高於同行業的問題,牧原股份稱,造成該情況的主要原因系公司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的生豬養殖模式存在差異。

近三年又一期牧原股份的生豬養殖採用“全自養、全鏈條、智能化”養殖模式,而同行業上市公司多采用代養模式。代養模式因採用“公司+農户”的生產模式,相對具有“輕資產”的特點;而全自養模式需公司自主投資建設生豬養殖場。故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公司固定資產佔營業收入的比例較高、固定資產週轉率較低。

除此之外,公司與各同行業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存在差異,也是造成公司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收益率有所差異的原因。公司生豬養殖收入的比例遠超過同行業上市公司。同行業上市公司除生豬養殖業務外,温氏股份還包括肉雞養殖等、新希望還包括飼料業務和禽業養殖等、正邦科技和天邦股份還包括飼料業務等。這些業務的資產週轉效率普遍高於生豬養殖。

牧原股份認為,與同行公司的差異化,也導致公司毛利率明顯偏高。回覆函稱,牧原股份生豬養殖業務毛利率顯著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的主要原因系公司生豬單位成本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公司及各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種豬與仔豬來源、生豬產品結構和生豬養殖方式等存在差異。

豬價持續走低 公司去年業績仍盈利

隨着豬肉價格的持續走低,牧原股份的業績也大幅下滑。財報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8.22億元。

公司日前披露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為770億-800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5億-80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0.86%-76.32%;預計實現扣非後歸屬淨利潤為70億-8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1.9%-76.86%。

雖然淨利潤處於同比下滑狀態,不過相比其他豬企而言,牧原股份業績表現已經不錯。就目前披露2021年業績的豬企個股來看,大部分公司處於虧損。

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生豬出欄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由於國內生豬產能逐漸恢復,2021年生豬價格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導致公司2021年經營業績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

公司同時提示,生豬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下降或上升),都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未來生豬市場價格出現大幅下滑,仍然可能造成公司的業績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今年3月23日披露的一份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指出,今年1、2月份公司生豬屠宰板塊未實現盈利。主要由於春節前屠宰廠投產節奏及節後屠宰量下降影響,整體屠宰量較少,目前屠宰板塊人員近1萬人,攤銷費用相對較高。公司會通過提升產能利用率、拓寬銷售渠道、優化銷售結構、降低生產成本等措施支撐屠宰今年實現盈利。

牧原股份表示,公司會充分考慮債券持有人的利益,目前暫不考慮贖回可轉債。公司非公開發行相關事項正在有序開展。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首期授予5500餘人,規模18億元左右,目前已完成繳款與驗資。

公司目前現金流情況穩定。今年1、2月份因節假日影響,實際銷售天數少、銷售數量低,存在一定的經營現金流流出。2月份之後,公司生豬銷售會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經營性現金流也會逐步恢復到動態平衡狀態。公司日常維持100億元左右的資金儲備,可滿足日常生產經營需求。

公司從去年起實施更加主動的現金流管理,在目前市場情況下,除部分竣工工程的付款外,不安排新增的資本開支。公司當前授信規模整體穩定,融資現金流保持正向狀態。下一步,公司將與合作金融機構加強溝通,增進互信;保障融資業務順利開展。

從近兩年的股價走勢來看,牧原股份仍有階段性的亮點,其在2021的2月22日創出92.53元的歷史新高後,出現一波斷崖式下跌行情,在7月28日下探至39.01元的低位,隨後企穩回升。12月22日開啓一波反彈,且在今年的2月10日攀升至62.68元的階段高點。截至最新收盤,該股報54.11元,當前市值2880億元。

“豬茅”刷屏!董事長短線交易公司可轉債,近8700萬收益全部上繳公司,啥情況?

編輯:萬健禕

a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73 字。

轉載請註明: “豬茅”刷屏!董事長短線交易公司可轉債,近8700萬收益全部上繳公司,啥情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