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作為科技企業巨頭,蘋果一直是眾生仰望一般的存在。近日,蘋果(AAPL.US,以下簡稱“蘋果”)發佈了其截至2021年12月的2022財年第一財季業績報告。報告顯示,蘋果在2021年10-12月,營收及淨利潤均高於市場預期,同比分別增長11%及20.43%。
在全球疫情還在的情況下,蘋果營收及淨利潤依然能雙雙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不可謂不亮眼。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許多華爾街分析師和投資者對蘋果的評級為看漲,但目前Seeking Alpha的量化評級,給蘋果的評級卻為中性(HOLD)。
據介紹,Seeking Alpha是一家投資研究網站,網站基於自由投稿人對金融市場的討論,網站成立於2004年,目前已有13,240位分析師,行業分析師的撰稿人,每月有120,000個新評論,報道了過12,780家來自70個國家的公司,擁有4百萬註冊用户。通過介紹可以看出,其專業性、權威性不言而喻。
實際上,分析師下調蘋果的評級為中性,與一些業內人士的擔憂十分一致。一方面,此輪業績上漲,中國市場的貢獻功不可沒,但是卻面臨着國內多家智能手機巨頭的衝擊。另一方面,全球芯片供應鏈危機蘋果也難以獨善其身。而且其新型造車業務進展並不明顯,估值增長空間存疑。
因此,即便蘋果在今年年初,一度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跨過3萬億美金的企業,但是卻也面臨着市場及估值見頂、缺少想象力的尷尬。而且,隨後其市值回落至3萬億以內,也印證了這樣的分析,不無道理。最新財報公佈後,甚至也有業內人士稱,看似擁有多項黑科技的蘋果,也不過是在“吃老本”。而無論是從投資的角度,還是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蘋果,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iPhone依舊扛大樑,營收單一背後的隱憂
信息技術的行業集中度不言而喻,甚至少數頭部企業就撐起了一個大行業,蘋果就身處這樣的賽道。但是,通過其財報數據分析,蘋果近60%的收入來自其iPhone,其餘收入則來自個人電腦、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和配件。這也意味着,蘋果的營收來源並不豐富,甚至可能與10多年前也相差無幾。
不過,與微軟鎖定的PC計算機市場終究被時代拋棄一樣,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也早已成為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產品,即便設計再高端,也毫無新意。而且,隨着全球智能通訊設備、電子產品的普及,市場空間也越來越小。
因此,即便蘋果擁有強大的品牌能力,也坐擁十餘年以來積累的無數忠實粉絲。但是其似乎已經站在了估值的頂峯,繼續增長也只能靠投資者徒有其表的信心來支撐。
正所謂物極必反。在智能手機市場逐漸見頂的時代,蘋果手機的高端定位,反而讓投資者繼續加持蘋果的股票,並沒有充足的理由。要知道,投資者給一家公司的股票投票,在很大程度上看的是其未來,而不是現在。但是蘋果近年在未來的佈局上,卻顯得有些低調沉悶。
以蘋果造車為例。近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可謂炙手可熱。特斯拉在估值上的高速飆升,讓其它科技企業也為之眼紅,蘋果自然也不例外。然而,蘋果宣佈造車已有時日,但是進展依舊緩慢,尚無太多利好消息傳出。與蘋果對其造車進展諱莫如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是其利空消息不斷。
據瞭解,蘋果汽車團隊一直非常不穩定,已經有多位高管相繼離職,包括全球電池開發主管Soonho Ahn跳槽大眾,雷達總工程師埃裏克·羅傑斯(Eric Rogers)加入飛行出租車初創公司Joby Aviation,自動駕駛系統工程項目經理喬·巴斯(Joe Bass)加入Meta等,此前的管理團隊幾乎全部離職。
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一個項目發展的根基。蘋果汽車團隊的分崩離析,也似乎預示着,蘋果造車這條路,並非是一路坦途。
與此同時,蘋果的營運資金管理,也曾遭到投資者質疑。眾所周知,蘋果十分有錢,但是怎麼管理這筆財富,也成了很多分析師的重要關注點,更是對其未來價值評級的關鍵參考因子。
據瞭解,一家公司營運資金比率可以用於衡量公司的財務狀況,公司的營運資金越高,它的運作效率就越高。而營運資金按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計算。2:1的營運資金比率通常被認為是健康的。然而,Seeking Alpha 對Apple營運資本增長的回顧顯示為-75.59%,因此被評為F級。這也意味着,蘋果的資金運營效率不高,甚至鮮有對其未來進行投資。
這也不難理解,該分析機構對其評級,較其它分析師更為悲觀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年度營運資本增長為F級,Apple對研發 (R&D) 的資較少,對蘋果公司並非好兆頭。這或許與蘋果的研發體系逐漸走向成熟有關。但是,一旦公司停止甚至撤回研發投資,也意味着其拓寬產品線,升級商業模式等將會受阻,對其未來的估值期待,也是弊大於利的。
供應鏈危機未除,創新能力見頂
儘管網絡上很多“果粉”對於蘋果的業績高漲歡呼一片。但是不得不清醒的看到,困擾全球科技公司的“缺芯”問題,蘋果也無法迴避。時至2022年,雖然芯片供應短缺的問題有所緩解,但是可以預見,第一季度依然會是削弱蘋果手機產能的重要影響因素。
此前,據蘋果CFO表示,“非常嚴重的供應限制”導致iPad出現短缺,供應鏈問題主要在於舊型號產品的芯片短缺問題;CEO庫克也曾多次提到供應鏈對蘋果造成的影響。他表示,由於供應鏈方面的問題,對iPhone、iPad和Mac系列的產品造成了影響。
與此同時,由於芯片依賴代工廠,而代工廠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顯著提高芯片產能。因此,短期內“缺芯”問題,仍將是蘋果的頭號挑戰,真實情況甚至可能並非如一些媒體所言的那麼樂觀。
除此以外,隨着蘋果的發展日趨成熟,按部就班、經驗主義成了限制其發展的一大障礙。而創新能力的不足,也成了與很多大型科技企業一樣,是未來需要直面的問題。
例如,iPhone13發佈之初,蘋果自稱的iPhone13系列採用的是120Hz屏幕刷新率。但是該説法很快被三星打臉。彼時,知乎熱搜榜上一條“如何評價三星嘲諷iPhone 13,‘120Hz 高刷我們早用上了’?”的帖子引發網友熱議。
事實表明,早在2020年3月,三星就率先在Galaxy S20手機中支持了120Hz刷新率。雖然只是一條熱議話題,極具諷刺意味,甚至撕下了蘋果高科技的外衣,將其每年只改變一點點的“創新力”暴露無遺。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表示,直板手機這種形態是蘋果創造的,但是此後卻鮮有專屬蘋果的科技創新,足以載入史冊。而且,蘋果手機除此以外,似乎除了每年改變一點點外觀、功能,就開始推陳出新,然後就是靠新品爆款制勝,可謂一招鮮,吃遍天下。10餘年過去,甚至連蘋果的營銷打法也毫無創新,除了吊足全球用户胃口的發佈會,就是各種令人不禁吐槽的廣告語。
公開資料顯示,從iPhone3G到iPhone5,蘋果每年都只推出一款機型。而在國內的市場,也存在高端市場空間見頂,下沉市場滲透乏力的現狀。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的數據,在2021年Q2,小米曾以同比增長83%、全球智能手機市佔率達17%成績,首次超越蘋果成為了全球第二。這也意味着,看似高高在上的蘋果手機,行業地位也並非堅若磐石。
押寶元宇宙,蘋果難有新故事
2021年,元宇宙概念火遍全球,眾多科技公司趨之若鶩。蘋果作為科技圈的頭號玩家,也不甘人後,公開表示將已經開始佈局。
據報道,在2022年一季度的財報會上,庫克表示,公司從元宇宙中看到了巨大潛力,他還將此與他們目前的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項目聯繫起來,並表示正在進行相應投資。與此同時,庫克也想借此繼續講故事,庫克稱:蘋果是一家我們是一家從事創新業務的公司,App Store中擁有超過1.4萬個AR應用。
然而,目前元宇宙只是概念,除了有些企業力挺,卻被指涉嫌炒作股價外,也不乏唱衰之聲。畢竟,與人工智能由科技走向應用,尚且需要時日一樣,元宇宙的概念再好,也需要經歷從黑科技到民生應用的漫長過程。而對於蘋果來説,其它周邊業務的拓展尚無進展,這也無異於大躍進。
要知道,蘋果同時也在醫療保健與電動汽車賽道同時佈局。儘管其資金充足,但是恐怕也分身乏術。如上文所述,蘋果宣佈進入汽車領域甚至可以追溯至2013年,但是據業內人士預測,其量產車上市,最早也要到2028年。彼時,恐怕現有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又是另一種格局和景象,蘋果是否能有一席之地,尚未可知。
通過特拉斯的發展路徑也不難看出,與智能手機所不同的是,造車與造芯遇到的問題十分相似,不僅需要有一定的研發能力,還需要對應的製造能力,否則大批量交貨便是可以預見的難題。而挽救特斯拉於危亡的,正是因為其在中國上海建造了超級工廠,並迅速投產交付。
然而,蘋果所處的賽道,與特斯拉不可同日而語,其如何在全球範圍內找到製造端的盟友,也將是其造車等新業務的未知數。在蘋果公司沒有對其新型業務給出一個足夠説服力的交代前,恐怕以科技著稱的蘋果,也難以講出太多新鮮、動聽的故事,讓其股價繼續飆升。而一旦投資者對其未來失去信心,蘋果也必然在資本市場受到質疑,3萬億市值或許就是其瓶頸。
同樣,在醫療健康領域的佈局上,蘋果也劍走偏鋒,通過Apple Watch找到了一個切入口。據介紹,在過去幾年裏,蘋果公司加強了與消費者健康有關的功能和服務,其中大部分和 Apple Watch 有關。甚至有報道稱,蘋果正在慢慢將Apple Watch 轉變為一個更完整的健康工具,比如加入更多的傳感器等。
去年9月,網絡上又傳出蘋果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合作研究抑鬱症健康監測的消息。據稱,二者合作,將運用從蘋果手錶、iPhone和Beddit睡眠追蹤器收集到的數據,瞭解睡眠、身體活動、心律和日常活動等因素,跟抑鬱及焦慮症狀之間的關係,研究計劃為期3年。
然而,這項工作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可能最後毫無結果。而且,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因此帶來的用户敏感數據及隱私問題,也將會成為其市場推廣的最大障礙。因此,其尚未上市,即面臨諸多的爭議。
反觀其它互聯網巨頭佈局醫療健康領域,同樣並不順利,蘋果公司能否打破魔咒,也有諸多的不確定。據瞭解,去年6月,媒體稱蘋果擱置了進軍基礎醫療的計劃,部分原因是其低調推出的數字健康應用程序一直努力爭取用户,但用户參與度情況不佳。
由此可見,蘋果公司佈局的新業務,形勢尚不明朗。或許其高調宣稱佈局元宇宙,也是其它領域尚未找到突破口的權宜之計。至少,對於蘋果這種量級的公司而言,元宇宙即便是防守戰也值得一打。已經無太多故事可講的蘋果公司,顯然有這樣的科技實力,只是,這又將是一場資本與資源的博弈,勝負難料。
結語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的故事,每隔幾年就會上演。過去的諾基亞、摩托羅拉是何等的輝煌,但是多年壘起的高樓,坍塌也只是在一瞬間。最新財報的一片繁榮之下,蘋果顯然無法高枕無憂。不可否認的是,只要這個世界沒有停止進步,蘋果能做的就還有很多。
而讓蘋果焦慮不已的,或許不是其未來應該押寶哪個賽道,而是如何放下當前的成就,避免眼前的耀眼光芒、遮蓋其看清未來的雙眼。而且,更為致命的是,對於高處不勝寒的蘋果來説,沒有標杆就沒有終點,3萬億的市值或許不會成為其終點,而可能是蘋果未來發展中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