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更需合作共贏

數十噸的數控機牀、會“讀心術”的工業機器人、超長作業時間的巨型“鐵牛”……這些曾經被視為稀罕物的進口裝備,如今已成為中國經濟建設進程中的“老朋友”。每當它們活躍在繁忙的裝備製造車間、先進的汽車生產線乃至廣袤的黑土地上時,一些人也許不曾想到,部分“洋品牌”背後有中國企業的身影,有些甚至早已被中國企業收入麾下。

點點滴滴的進口技術裝備之變,是通過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代表的平台帶來的新力量,也是中國製造業推動國際營銷、國際製造和國際併購,加速“走出去”和取長補短的鮮明註腳。

技術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綜合國力競爭説到底是創新的競爭。在此過程中,技術裝備發揮着關鍵作用。但創新絕不是閉門造車的過程,而是學人之長、補己之短的淬鍊。正如三菱電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富澤克行所言,多數參展商不僅僅是借進博會展示自己的新技術、新產品,更重要的是觀察世界新技術和新裝備發展趨勢,向同行學習和借鑑,回去好好消化吸收,最終提升自己。由此看來,進博會不僅有利於滿足中國技術裝備領域自身的發展,而且能更好地滿足各國不斷增長的技術裝備需求。

技術創新不是零和博弈、有你無我的競爭,而是努力共贏、包容發展的合作。縱觀技術裝備領域發展歷史,沒有哪一家企業能夠只靠自身力量恆久稱霸,也沒有哪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依靠打壓他人實現提升自身技術水平的長遠目標。所謂技術封殺、技術訛詐、技術勒索不是創新的本質,唯有傾聽、協作、交流和思想碰撞才是創新動力的源泉。

隨着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博會作為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多數連續3年參展的裝備企業眼中,進博會早已躋身世界級技術裝備交流舞台。

技術創新沒有國界,靠打壓和封鎖既不能阻止一個國家新技術、新裝備的進步,更不能鎖住世界各國科技和經濟交流的需求。在開展首日,當看到7萬平方米展區裏參展商互相微笑着暢談交流,聽到“合作”“開放”“共贏”已經成為技術裝備展區近340家參展商説得最多的關鍵詞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後各國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的參展意願將更強,進博會未來的“回頭率”會更高。(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周 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15 字。

轉載請註明: 技術創新更需合作共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