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3月13日發表題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明確“十四五”和2035年前的任務》的文章,作者為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瓦連京·卡塔索諾夫,文章稱,中國到“十四五”末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是完全有可能的;中國有望脱離發展中國家行列並躋身經濟發達國家行列。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在消除貧困上取得巨大成就。今年2月,中國宣佈過去40年減貧8.5億多人。
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之際,中國成為唯一實現增長的大型經濟體,2020年GDP增長2.3%。美國GDP則下降3.5%。
但成就背後也面臨着一些考驗。第一,中國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步入軍事政治關係緊張期。
第二,面向外部市場的中國經濟模式只有在世界貿易不存在壁壘的情況下才能高效運作。特朗普執政時期全球保護主義抬頭,開始對中國出口製造問題。2018年中國商品出口額為2.49萬億美元。2019年出口額止步不前。這種情況是第一次出現。新冠疫情也助長了貿易保護主義。
第三,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和國際金融協會評估,中國經濟的相對債務規模已超過GDP的300%。這與美國和歐盟的指標相當,但中國的官方統計中還不包括影子銀行造成的債務。鉅額的相對債務規模有面臨違約的風險。
在巴黎氣候協定中承擔的義務對中國來説是一個相對較新的問題。近200個國家簽署了該協定。中國在幾年前加入,承擔起應對氣候變暖的主要工作。
3月5日至11日,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會議在北京召開。主要議程包括總結“十三五”規劃成果、審查並通過“十四五”規劃(2021年-2025年)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到2035年,中國人均GDP有望翻番,為此年均GDP增速必須保持在接近5%的水平,這明顯高於IMF、世行和聯合國給出的世界經濟發展中長期預測指標。中國銀行研究院對2021年GDP增長的預測為7.5%左右。考慮到2019年中國GDP增幅為6%,這個數字令人矚目。
2020年11月,中國領導人表示,到“十四五”末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是完全有可能的。這意味着,中國有望脱離發展中國家行列並躋身經濟發達國家行列。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克服現有問題的一系列最新措施。
第一,以發展國內市場為主、國外市場為輔。鑑於美國製裁或阻礙中國進口,中國力求經濟更加獨立自主。中國尤其關注提升技術獨立性。中國有望成為數字和通信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第二,中國計劃遏制債務增長,將採取果斷措施打擊影子銀行。第三,中國承諾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