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成效顯著

  今年是理財業務規範化轉型收官之年。日前銀行業理財上半年“成績單”出爐,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1年上)》(下稱《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25.80萬億元,同比增長5.37%,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到6137.73萬個,較年初增長47.45%,其中個人投資者達到6114.09萬人,上半年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4137.51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此時銀行理財規模的企穩回升,説明銀行理財正在不斷適應資管新規。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帶動下,銀行理財資金投向綠色產業將成新趨勢。

  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淨值化轉型進入衝刺期

  作為銀行理財業務淨值化轉型收官之年,《報告》顯示,各銀行嚴格落實監管要求,大幅壓縮老產品規模,產品結構明顯改善,產品體系進一步豐富。

  截至2021年6月底,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20.3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7.18%,同比增長51.06%;淨值型產品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79.03%,較年初上升11.75個百分點;其中,開放式淨值型產品餘額佔全部淨值型產品比例為79.93%。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在2018年資管新規出爐後,銀行理財規模一度出現下降走勢。但從最新數據看,當前銀行理財規模已企穩回升,除了由於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給理財規模的上漲提供支撐外,也説明在資管新規之下,銀行理財通過自身調節,已經可以很好地適應要求。

  《報告》指出,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淨值化轉型進入衝刺期。在資管新規與理財新規確定的監管格局下,銀行理財積極調整發展理念與方向,非淨值型理財產品將加速退場。數據顯示,上半年銀行存量資產處置工作按計劃有序推進,保本型產品持續壓降,截至6月底,保本型產品存續餘額0.15萬億元,同比減少90.68%。此外,長期限產品發行力度穩步提升,6月份,全市場新發封閉式產品加權平均期限281天,同比增長39.99%。

  中國理財網·理財20+論壇專家董希淼表示,總體而言,銀行理財正在按既定安排有序進行整改,保本產品、同業理財規模大幅下降,存量資產處置進展加快,產品和業務轉型進展比較順利,預計大多數銀行將可以在過渡期之內完成整改。對少數存量資產可能因為期限過長等特殊因素難以在過渡期內處置完畢,可向監管部門提出申請,納入個案專項處置,儘量減少整改給市場帶來衝擊。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完善制度辦法,繼續加強和改進對理財業務的監管,如進一步細化信息披露、業績比較基準等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理財市場發展有序推進,理財子公司隊伍也得到迅速擴容。2021年上半年,共有2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和2家銀行理財公司獲批籌建,1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獲批開業。截至6月底,理財公司已獲批籌建28家,較去年同期增加8家,產品存續規模10.01萬億元,佔理財市場比例達38.80%,已成為理財市場存續規模最大的機構類型。截至6月底,共有325家銀行機構和20家理財公司存續有理財產品,產品數量3.97萬隻,存續餘額25.80萬億元,同比增長5.37%。

  投資者隊伍持續壯大收益率保持穩定

  伴隨理財觀念逐步深入人心,投資者隊伍也在持續壯大。《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到6137.73萬個,較年初增長47.45%,同比增長137.71%,其中個人投資者達到6114.09萬人,較年初增加1965.99萬人;機構投資者23.64萬家,較年初增加9.26萬家。

  與此同時,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保持穩定,2021年1至6月份理財產品累計兑付客户收益4137.51億元。隨着產品結構的改善與機構管理能力的逐步提升,銀行理財產品將進一步發揮其自身特點,在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專業化服務的同時,普及長期理性和價值投資理念,為投資者財富實施跨時期、跨市場的優化配置,不斷引導投資者樹立長期穩定的投資理念。

  從投資者的投資偏好來看,2021年上半年,隨着淨值型理財產品的不斷髮行,持有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也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其中開放式淨值型產品投資者數量加速上升趨勢尤為明顯,非淨值型產品的投資者數量則逐漸減少。

  不過,由於我國銀行理財發展時間較短,因此投資者專業素質和風險承受能力一般。從監管部門公佈的數據看,涉及理財類業務的投訴增長較快。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銀行理財發展與投資者需求之間還有差距。”董希淼表示,下一步,要從提升國民金融能力的高度出發,提升投資者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堅決打破剛性兑付,實現“賣者盡責”與“買者自負”有機統一,推動銀行理財健康可持續發展。

  支持實體方向不變綠色理財大勢所趨

  2021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在穩健轉型發展的同時,也通過多種途徑支持了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截至2021年6月底,銀行理財產品大力支持實體經濟,其中投向債券類資產19.29萬億元、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3.75萬億元、未上市企業股權等權益類資產1.17萬億元,實現理財資金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效對接。其中,理財產品投向綠色金融債券超800只,投資規模超2000億元。

  具體來看,上半年,銀行理財通過認購綠色債券、投資符合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股票、創新非標投資模式等多種資產配置方式,參與塑造和完善ESG投資體系,助力我國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實現。《報告》顯示,上半年理財市場新發ESG主題理財產品18只,累計募集資金超100億元。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場ESG主題理財產品存續餘額超400億元,較年初增長約50%,同比增長超2.14倍;投向綠色債券超800只,投資規模超2000億元,較年初增長16.79%,同比增長26.46%,為我國綠色產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在實現財務回報投資目標外,兼具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等多層目標。

  《報告》預計,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未來經濟動能將由傳統行業轉向科技創新、綠色產業、先進製造、基礎設施等需要長期資金支持的領域,作為我國金融市場上的重要資金來源,銀行理財在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將有新作為。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38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成效顯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