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半拍”錯過最賺錢豬週期,“養豬大王”温氏股份怎麼了?

近日,温氏股份2020年年報及2021年一季報對外披露。2020年,温氏股份淨利潤為74.26億元,同比下降46.83%;2021年第一季度淨利潤約5.44億元,同比下降71.28%。

過去一年,適逢“最強豬週期”,作為昔日養豬大王,温氏股份似乎並沒有因豬價高企而大賺一筆,不禁讓人發問,養豬最賺錢的時候,温氏股份在幹什麼?

結合温氏股份近期回覆及業內人士分析可知,温氏股份2020年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一方面是因為温氏股份為雞、豬雙主業佈局,禽業出現較大虧損。另一方面,温氏股份“公司+農户”的養殖模式使其在經歷非洲豬瘟衝擊後恢復較慢,且因體量較大等因素,使得其部分復產決策較同模式公司“慢半拍”,錯過最佳盈利點。

温氏股份2020年淨利下降4成

在多家豬企因2020年豬價高企而淨利翻倍增長的時候,温氏股份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卷。4月21日晚,温氏股份發佈2020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約749.24億元,同比增長2.47%;實現淨利潤約74.26億元,同比下降46.83%。業績發佈後,温氏股份4月22日、23日股票分別下跌2.82%、0.66%。

整體而言,温氏股份增收不增利與其雞、豬雙主業雙輪驅動的佈局均相關。受活禽市場供給過剩、新冠肺炎疫情下餐飲業營業不足對禽肉消費需求減少等因素影響,活禽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報告期內,含毛雞、鮮品和熟食在內,温氏股份銷售肉雞10.51億隻,毛雞銷售均價同比下降21.79%;含毛鴨、鮮品,温氏股份銷售肉鴨5692.80 萬隻,毛鴨銷售均價同比下降32.94%,養雞、養鴨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下降,出現較大虧損。

2020年年報顯示,温氏股份雞、豬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約佔總營業收入的30%和60%。在禽業大幅虧損的情況下,豬業並沒有起到大幅拉動作用。温氏股份稱,報告期內,國內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仍較為嚴峻。為控制風險,其在前期主動調整了豬苗調運及投放生產環節的進度,肉豬產量相應下降;同時,主動淘汰部分受威脅母豬,存欄母豬的整體生產性能有所下降,導致種豬場的健康豬苗出欄量呈階段性減少態勢,此外,肉豬育肥過程中上市率也有所下降。由此導致報告期內,含毛豬和鮮品,温氏股份銷售肉豬954.55萬頭,同比下降48.45%。雖然其間毛豬銷售均價同比上升79.95%,但由於銷售量同比下降幅度較大,肉豬銷售收入僅增長0.72%。

此外,温氏股份提及,業績波動因素也包含其“公司+農户”的生產模式。2019年下半年起,為增加農户合作黏性,促進養殖資源穩定和持續增長,温氏股份實施“公司+農户”長效合作機制。與合作農户簽訂長期合作協議,並按相關規則與農户進行收益分享,報告期計提合作農户收益分享金額11.9億元。

對於温氏股份略顯疲態的經營狀況,4月16日,全球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將温氏股份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IDR)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並確認該評級為“BBB+”。惠譽還確認了温氏股份的高級無抵押評級和未償債券評級為“BBB+”。

惠譽預計,温氏股份豬羣復甦速度慢於同行可能會影響市場地位和現金流生成,利潤率將面臨壓力。按照目前的復甦速度,温氏股份運營資金淨槓桿率將超過惠譽之前的評級敏感性水平——1倍。但温氏股份在2021年4月發行了一筆93億元的國內可轉債,為其資本支出需求提供長期融資。如果可轉債進行轉換,惠譽預計温氏股份運營資金淨槓桿率將大幅改善至1倍內。相關文件顯示,該債券最早可在發行後6個月內轉換為股份。

但惠譽同時也表示,2020年,温氏股份豬的全部成本為每公斤22-23元,其打算在2021年將其控制在20元以內,通過提高產能利用率和回收部分自養母豬和仔豬,相信温氏股份可以降低成本,最終戰勝競爭對手。此外,隨着肉雞價格的回升,温氏股份肉雞業務利潤率可能從2021年開始恢復正常。

昔日“養豬大王”被超越

適逢最強豬週期,養豬卻不賺錢,温氏股份的情況可以説是百萬出欄規模豬企中的“頭一份”。事實上,温氏股份也曾擁有過養豬的高光時刻。

財報顯示,在非洲豬瘟前豬週期行情最高的2016年,包含所有業務在內,温氏股份淨利潤為117.9億元,而現在養豬行業的“斷層老大”牧原股份當年的淨利潤僅為23.22億元。就生豬銷售而言,2016年,温氏股份全年出欄肉豬1712.73萬頭,豬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62.36億元,穩坐養豬行業頭把交椅;牧原股份全年銷售生豬311.39萬頭,實現銷售收入56.02億元,僅為温氏股份的零頭。但在2020年,牧原股份銷售生豬1811.5萬頭,而温氏股份生豬銷量僅為954.55萬頭。

談及“養豬大王”位置變動,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温氏股份比較可惜,錯過了養豬歷史上最火爆的豬週期。最賺錢時自己沒有豬,自己有豬時,市場又不缺豬,暴利期已經過去了。”這期間,有企業獲利於豬週期一年賺了兩三百億,但温氏股份作為曾經的養豬大王卻只賺了幾十億,“這種顛倒的形成在於養殖模式不同,可以説自繁自養和‘公司+農户’兩種養殖模式的優劣勢在新一輪豬週期裏體現得淋漓盡致。”

馮永輝介紹,“公司+農户”是公司負責提供種苗、飼料、技術支持,但是真正的養豬生產操作環節大部分還是在農户家裏,而不是公司內部。所以這類養殖模式對疫情的防控,對養豬生產的管理和效率不如自繁自養。

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各大豬企上市公司經過非洲豬瘟衝擊,產能出現大幅度下降,2019年下半年整個行業進入復養狀態後,採取“自繁自養”模式的牧原股份產能增量明顯加速,“種豬、飼養員、場地等整個體系都是自己的。這樣的優勢讓牧原股份快速選出了大批量優質種豬,加上一線團隊的統一操作,促進了牧原股份在疫情防控和復養階段的領先。”馮永輝表示。

相比之下,“公司+農户”的豬企在快速擴張過程中,大部分產量需要和農户、企業合作,所以復養過程中會面臨種豬種源短缺風險,需要外購支持。而外購也意味着疫情風險增加,因為非洲豬瘟潛伏期長,有些是買到手一兩個月後才能發現疫情。“温氏股份生豬量一直沒提上來的原因之一就是,在這種模式下,豬的質量、安全情況不能被完全掌控。”馮永輝説。

事實上,温氏股份並非沒有注意到多年來“公司+農户”模式的弊端,且正嘗試以模式升級的方式削弱風險程度。2020年年報中,温氏股份表示,公司在養殖模式方面已由1.0版“公司+農户”模式,發展為2.0版“公司+家庭農場”模式,現正逐步升級為3.0版“公司+現代養殖小區”模式,未來將向4.0版“公司+現代產業園區+職業農民”模式迭代。

温氏股份指出,每次模式迭代升級的核心是努力提高合作農户的養殖規模、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在保證合作農户總體效益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總體養殖成本。4月23日,温氏股份總裁梁志雄在2020年度業績網上説明會上回復投資者稱,到2021年底,温氏股份計劃禽養殖小區出欄規模佔比在30%左右,豬養殖小區出欄規模佔比在15%左右。

華西證券分析師周莎、施騰在研報中指出,温氏股份拓展的“公司+現代養殖小區”養殖模式,可以有效解決合作農户分散不便管理的弊端,提升合作農户生物安全防控水平,為公司產能擴張提供支撐。而在馮永輝看來,“公司+現代養殖小區”雖然風險不如自繁自養小,但與“公司+農户”相比,這種模式使得合作由鬆散變得更加集中,更服從集團的管理,升級效果主要看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復產進程較同模式豬企“慢半拍”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12家披露月度生豬銷售簡報的深交所上市豬企中,2020年生豬銷量前五名依次為牧原股份(1811.5萬頭)、正邦科技(955.97萬頭)、温氏股份(954.55萬頭)、新希望(829.25萬頭)、天邦股份(307.78萬頭)。如果説自繁自養與“公司+”的養殖模式是拉開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差距的關鍵,那麼同在“公司+”模式下,温氏股份又為何前被正邦科技超越,後被新希望緊追呢?

馮永輝認為,一部分原因是温氏股份原有的豬產業體量太大,在非洲豬瘟疫情中受到的損失也大。而在復養過程中,温氏股份思慮較多,大量外購種豬等決策不如正邦、新希望等企業果斷,決策時間較晚,導致後面產能恢復的進程都慢了一拍。“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正邦科技和新希望等企業已經開始從外面大量外購種豬了,但温氏股份比它們晚了大半年。”

各企業銷售數據也同樣印證了温氏股份的“慢半拍”。在新京報記者統計的12家深交所豬企的2020年生豬銷量中,前10名內,多則如新希望同比增長133.60%,少則如大北農同比增長12.73%,但唯有温氏股份的生豬銷量不如以前,同比下滑48.45%。

温氏股份的生豬產能何時才能恢復?據温氏股份2021年4月對深交所的回覆,可知目前温氏股份已建立全新生物安全防控體系並取得良好效果,種豬和肉豬存欄正逐步增加,產能利用正逐漸恢復。但肉豬生產週期較長,從種豬、肉豬存欄增加到肉豬出欄量恢復到原來正常年份的水平,大概還需要近1年時間。

高管薪資及激勵計劃引爭議

年報顯示,2020年,温氏股份向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共30人支付報酬共9612.33萬元,該筆薪資較2019年的6329.91萬元上漲了3282.42萬元。管理層的高薪資引發關注,有媒體對此指出,“温氏股份管理層或是當前頭部豬企中身家最高的,沒有之一。按2020年6月末數據來看,該公司董監高成員中有21人持股市值過億,其中9人持股超過20億元。”

為激發業績增長,4月15日,温氏股份發佈《第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擬向激勵對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約2.57億股。值得注意的是,本激勵計劃首次授予的激勵對象共3741人,包含温氏股份實際控制人温氏家族成員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共9人。激勵計劃遭到了一些股民的質疑,有股民留言稱,“這是赤裸裸分利潤麼?”

對此,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4月20日向温氏股份下發關注函,要求温氏股份激勵對象包含温氏家族成員的合理性、業績考核指標是否符合公司實際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內幕交易行為。

4月22日,温氏股份回覆深交所稱,本激勵計劃激勵的人員類型主要包括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事業部高管、中層管理人員、基層管理人員、核心技術(業務)人才。激勵對象中涉及的温氏家族成員均符合上述類別及相關規定。同時,公司相關人員不存在內幕交易行為。

2021年一季度業績未見起色

在上述激勵計劃中,温氏股份對激勵對象設定了考核目標:2021年度畜禽產品總銷售重量比2020年度增長10%,或營業總收入比2020年度增長8%;2022年度畜禽產品總銷售重量比2020年度增長40%,或營業總收入比2020年度增長15%。

而在4月22日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覆中,温氏股份提及了其實際的業績目標,即2021年畜禽產品總銷售重量比2020年增長約8.75%,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6.29%,銷售肉豬(含毛豬和鮮品)目標為1188萬頭,同比增長24.5%;2022年畜禽產品總銷售重量比2020年增長約37.97%,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3.41%,銷售目標為2016.5萬頭,同比增長111.24%。

但目前來看,温氏股份營業收入等尚未見起色。2021年第一季度,温氏股份實現營業收入約168.16億元,同比下降3.60%;實現淨利潤約5.44億元,同比下降71.28%。温氏股份表示,在肉豬行業方面,受國內生豬市場行情變化的影響,温氏股份肉豬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5.69%,同時,為確保養豬業安全穩定發展,温氏股份持續加強生物安全防控,加大了相關投入,疊加飼料原料價格上漲影響,成本費用有所增加,從而養豬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儘管現階段業績同比下降,但温氏股份對後續業績仍持看好態度。温氏股份表示,圍繞2021年經營計劃目標,自身繼續推進養禽業務穩產增效,因新冠肺炎疫情對供需兩端的影響低於去年同期,2021年第一季度肉雞銷售價格同比上升38.84%,肉鴨銷售價格同比上升34.01%,養禽業務經營業績良好,利潤同比大幅上升。同時,自身也在加大力度推進養豬業復產,其中商品豬苗投苗季度環比增長46%。根據温氏股份4月22日對深交所的回覆可知,温氏股份設定2021年銷售肉豬(含毛豬和鮮品)目標為1188萬頭,同比增長24.5%,2022年銷售目標為2016.5萬頭,同比增長111.24%。

多家機構也仍看好温氏股份後續發展。其中,開源證券對温氏股份維持“增持”評級,認為温氏股份經營拐點將至,2021年有望迎來能繁母豬向上拐點。同時,温氏股份成立種豬事業部、豬業一部和豬業二部,激勵效果明顯。銀河證券對温氏股份維持“推薦”評級,認為受益於黃雞價格均值迴歸,温氏股份作為黃雞規模龍頭將顯著受益,業績回升可期;同時,隨着母豬產能提升,温氏股份生豬養殖出欄及成本將逐步改善。

圍繞温氏股份如何看待2020年業績變動、迭代更新的“公司+現代養殖小區”模式與“公司+現代產業園區+職業農民”模式優勢等問題,新京報記者先後致電温氏股份併發送採訪函,4月22日晚,温氏股份表示,相關問題暫不予回覆。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劉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314 字。

轉載請註明: “慢半拍”錯過最賺錢豬週期,“養豬大王”温氏股份怎麼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