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揚經濟發展的全新動能(新論)——中國經濟保持恢復態勢②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一系列前瞻性指標的增長確定性不斷增強,使未來一段時期內經濟穩健增長由“可能”走向“必然”

我們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持續推動改革創新步伐,以定力保動力、以動力促發展,就能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激發未來發展持久動力

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高於全年6%以上的預期目標。觀察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在總量和速度之外,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更值得關注: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長期向好底氣足。

“穩”字當頭,韌性建構起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受“基數效應”消失、疫情衝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影響,下半年世界主要經濟體預期增速持續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前三季度經濟彰顯出強大韌性。韌性體現在抵禦風險能力,更體現在結構的調整優化:從消費端看,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4%,升級類和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從投資端看,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快速增長;從外貿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2.7%,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23%,貿易結構持續改善。此外,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口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雙雙上行,為經濟發展向好的基本面提供了穩固的支撐。

“新”字引領,效益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活力。經濟運行中更多質變因素的持續累積、新動能的穩健成長,有效對沖了經濟下行壓力。從供給端看,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服務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上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新產業、新模式帶動產業發展走向更優;從需求端看,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比上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升級類消費和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需求結構持續改善。一系列前瞻性指標的增長確定性不斷增強,使未來一段時期內經濟穩健增長由“可能”走向“必然”。

“定”力為核,兼具效率與公平的宏觀政策,充實了高質量發展的底氣。“跨週期調節”宏觀政策兼顧當前與長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揚發展新動能,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長遠發展塑造競爭新優勢,在保持政策定力的同時,將企穩向好的改革紅利轉化為推動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

來自內外的諸多不確定,需要我們以經濟發展的確定性來應對。未來我們更需要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動力、釋放內需潛力,持續推動中國經濟的航船行穩致遠。在宏觀方面,通過結構性工具的靈活運用與積極財政政策的相互配合,重點支持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激發市場活力。中觀層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持續深挖近來湧現出的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並做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同時,着眼於碳達峯、碳中和目標併兼顧經濟增長,通過加強區域統籌、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場、以新技術提升傳統能源利用率及新能源替代水平等科學合理的方式,有序推進相關目標的實現,激揚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當前,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經濟穩中有進、穩定恢復的強大韌性沒有改變。在此前提下,我們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持續推動改革創新步伐,以定力保動力、以動力促發展,就能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激發未來發展持久動力,為全球經濟復甦貢獻更強勁的中國力量。

(作者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9 字。

轉載請註明: 激揚經濟發展的全新動能(新論)——中國經濟保持恢復態勢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