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記者 韓理)訊,2021年,在“雙碳”與“3060目標”之下,新能源再度成為市場的主要賽道,光伏,電池,儲能等細分賽道你方唱罷我登場,市值爭奪大戰令人炫目。
近日,國富匠心精選混合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劉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逐一盤點新能源熱門賽道,覆盤了2021年新能源投資的大邏輯,並展望了2022年資本市場的投資前景。
機會或在明年二季度後
劉曉投入資產管理行業逾14年,擅長均衡風格,分散配置的多行業多賽道龍頭策略。在她看來,投資策略與經濟基本面實則息息相關。
就當下的宏觀經濟基本面,劉曉認為,目前宏觀經濟的壓力逐級上升,地產基建落後,消費也稍顯疲弱,GDP主要由超預期的出口帶動,未來若出口下降,經濟壓力會陡然提升。所以若論市場機會,大概率出現在明年二季度以後。
而對於明年中國的出口格局,劉曉認為目前市場存在分歧,一方面的觀點認為疫情導致的全球製造業產能向中國靠攏的格局將逆轉,但一方面卻認為由於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越來越強,出口受到的影響不會太大。
“中國生產製造的競爭力還是非常強的,有時候其實就是缺一個機會。”她表示:“工程機械東南亞以前都是用的某美國機械公司的機器,現在這家公司供不上了,今年用了好多我國的機器,後來發現效果很好,使用沒有問題,後續市場份額是不是都得還給美國公司?我覺得那就未必了”
在產業結構的機會上,劉曉認為,由於近年超寬鬆的全球流動性格局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流動性向大宗商品靠攏,導致上游價格高企,並逐漸擠佔中游利潤,物極必反,明年中游產業的成本壓力有望減輕,消費和地產都有望逐漸復甦。
從技術迭代裏找機會
據悉,劉曉從2007年開始投身行業研究,主要躬耕製造業,電器設備,環保與新能源企業。在新能源車賽道上,劉曉似乎更看好新能源整車向上的兩個產業鏈,如中游電池以及上游原材料。
“大部分中游其實是比較容易破產的,他們賺的是技術路線和技術迭代的錢,長期很難保持高毛利。”劉曉表示:“但我為什麼還是看好電池,主要是因為電池是電動車最核心的部件,也是整車技術濃縮的地方。因為電池技術會決定上游材料的格局,向下也可以將線路向整車傳導。對於整車廠商來説,他是有話語權的。”
在劉曉看來,新能源這類熱門賽道一般不太會出現左側機會。而今年其管理的基金參與新能源投資的方式,最主要是參照技術迭代。
“今年最大的一個超預期其實就是磷酸鐵鋰對三元鋰的迭代,一開始是大家的慣性思維,根本沒想到這麼傳統的技術還能夠替代三元鋰,但是後來發現磷酸鐵鋰其實非常好,也有更多的主流的車廠願意去採用,那麼預期差就會非常大。
而對於上游礦採,劉曉的觀點是上游也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但仍要觀察路線變化的情況,"現在有各種各樣的提鋰技術,這些都是偏上游的技術路線變化。在磷酸鐵鋰路線出來以後,大家都覺得鈷鎳路線不重要了。”
儲能降本週期偏慢
在持續了近三年的新能源行情之後,市場焦點經歷了從鋰礦,整車,光伏風電,鋰電池,再到如今的儲能板塊的細分板塊輪動。市場觀點認為,目前儲能板塊尚不夠成熟,其也成為了新能源發展與自身發展的瓶頸。
“儲能是不成熟,因為國內儲能的價格尚不具備經濟性”劉曉指出,“並且儲能的盈利模式還尚未確認下來”。
在劉曉看來,目前儲能板塊最大的問題在於其不經濟的現狀。她表示,儲能在接入電網的方式上沒有確認,峯谷電價的差距不夠大,儲能輸出電價也無法參照電網統一上網價格,包括當前電網存在巨大壓力的前提下,電網自主投資儲能的概率也不大,這些因素彙集在一起,同時導致了儲能行業目前不太成熟的原因。
另外,劉曉還表示,儲能在過去幾年的成本下降不太明顯,反倒是風電和光伏每年成本下降比較迅速。
光伏變身“成長行業”
“雙碳”號召下,光伏在過去一年中經歷暫時高潮,又曾一度被市場遺棄。
劉曉長期關注光伏行業發展,並透露其管理持倉風格偏向分散,且往往着眼三到五年的收益。但對於2021年一度火熱的光伏板塊而言,行業標的集中,時機在長週期的尺度下又稍縱即逝,如何配置光伏成為了這位長期選手的難點。
“今年硅料漲價,中下游處於微利狀態;此外預計今年光伏的裝機低於年初的預期”,劉曉指出,預計光伏的週期波動將在未來一定程度修復:“未來硅料降價,對中游將是一個利好。”
“在光伏全面進入平價時代之前,行業跟隨補貼政策的波動而波動,另外疊加行業內部技術擴散很快,內卷很激烈,是偏週期性的行業”,劉曉在評價光伏產業時如是表示:“投資人本身對其週期性是比較擔憂的。
隨着平價時代到來,劉曉認為,考慮到光伏滲透率的問題,光伏當下已經從一個週期行業向成長行業轉變。她表示,“3060目標”意味着2030年非石化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將達到25%左右,這意味着光伏還是有很大空間的。
此外,劉曉還特地提到作為光伏重要組件的逆變器領域:“逆變器除了跟隨光伏行業快速發展意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市場就是儲能,成長也非常迅速,而主產業鏈上的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由於今年擴產速度快,毛利率壓力較大,明年更多的是毛利率從底部向上修復的邏輯。